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变截面桩的屈曲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锥形桩为例,用能量法对变截面桩的屈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建立了锥形桩的力学分析模型,并通过选取适合于边界条件的桩的合理挠曲位移函数,导出了系统总势能的表达式;然后利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锥形桩屈曲临界荷载的计算公式.大量计算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形下,变截面桩较普通等截面桩稳定性好,且锥形变截面桩存在一最不利桩长,在设计桩长时,应避开此最不利值.  相似文献   

2.
使用Quadrature法求解了全简支和全固支两种边界条件下的各两种变截面梁的大挠度自由振动频率,当退化为等截面梁时其结果与现有文献的精确解高度一致,而以Quadrature法求解等截面梁同一问题的文献则是求解变截面梁的特殊情形.  相似文献   

3.
根据变截面板簧的形状推导出加工过程的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采用偏心圆式凸轮机构加工变截面板簧的控制和调整参数的关系,为工程中简易变截面板簧轧机的设计和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混凝土受拉边倾斜变截面梁在集中荷载下的抗剪性能,首先,根据目前主流混凝土等截面梁受剪承载力模型,归纳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Gulsan的试验中变截面梁临界斜裂缝的特点;其次,为克服有限元程序在模拟裂缝上的不足,建立了受拉边倾斜变截面梁的预设斜裂缝有限元模型,并对变截面梁的受剪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然后,通过分析在极限荷载时临界截面上的应力状态规律,提出了受剪承载力模型假定,采用临界截面上的受压区混凝土剪压破坏准则,建立了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最后,收集了国内外40根变截面梁受剪试验数据,与本文方法、我国规范方法、Gulsan方法的预测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计算精度更高,可为工程实践和规范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提高脉管制冷机的制冷效率和制冷量,降低制冷温度,对变截面新型结构的脉管制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实验所用的脉管制冷机,在外部条件和系统其他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当系统压力为1.2MPa,最佳频率为14Hz时,变截面脉管比等截面管获得的低温低30K,证明了变截面脉管制冷机的性能比等截面脉管制冷机的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6.
气动弹性模型设计是桥梁模型风洞试验的先决条件.主要讨论了大跨度中承式拱桥的气动弹性模型设计问题,分析了不同横撑布置和抗弯刚度对模型设计的影响,指出不同的横撑刚度需要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案设计.针对变截面空间拱,提出了利用将变截面空间投影变换到平面设计,然后将设计好的拱反投影到空间的方法,较好地实现模型设计.实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两相流极限升压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的极限升压能力计算数学模型.计算及研究表明:极限升压能力随变截面混合腔喉部直径、被升压的低压水流量和蒸汽喷嘴压比增加而降低,随环形水喷嘴间隙的变化出现了最小值;计算得出变截面超音速汽液两相流装置的极限升压能力可达26;在设计升压装置时应尽可能选取较大的蒸汽喷嘴压比和较小的环形水喷嘴间隙。同时给出了变截面混合腔喉部直径的设计原则。研究结果对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技术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承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10根变截面高度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无腹筋梁试验,研究了其斜截面承载力的“尺寸效应”;通过12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配箍筋梁的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和箍筋特征值变化对其斜截面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最终提出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用势能驻值原理导出各种截面楔形杆的等效刚度系数,用力法算出其固端弯矩修正系 数,把带有楔形柱、等截面梁的变截面刚架转换为等效等截面刚架来分析其内力、位移和计算长 度.提出的这种等效刚度法 简便、精度高.适于工程设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模型试验,获得竖向静载作用下等截面桩和阶梯型变截面DX桩的桩顶荷载-位移曲线、轴力分布曲线和桩身侧摩阻力分布曲线;由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阶梯型变截面DX桩比传统等截面桩承载力提高较多;不同变截面桩径比的阶梯型变截面DX桩在竖向荷载下呈现不同变形和承载特性;随着变截面比的减小,单位体积材料竖向承载力先增加后减小,所以阶梯型变截面DX桩存在最优变截面比。桩径比在0.8~0.9附近时,变截面DX桩的桩身侧摩阻力比等截面桩发挥得更加充分。由于存在承力盘和变截面,轴力分布曲线会发生显著的突变,验证了变截面DX桩与等截面桩在荷载传递方面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对单面盖板搭接节点在常幅和变幅荷载下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在常幅和变幅荷载下疲劳断口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结果表明两者基本相似.通过对常幅和变幅试验结果的拟合,给出了基于剩余刚度模型的累计损伤公式,可用于计算该类节点的疲劳剩余寿命.结合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几种常用变幅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的相对优劣,结果表明修正M iner准则和M iner准则的预测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负载和距离动态变化时,引起原边线圈电流不稳定和失谐问题,由此导致副边输出电压不恒定,设计一种原边LCL拓扑与副边恒压控制相结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首先,依据阻抗分析得到LCL-S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设计参数,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对该拓扑进行负载特性和频率特性分析;最后依据拓扑特性,设计了以DC-DC变换器为主控环节的副边恒压控制,使系统可以在变距离和变负载条件下,实现恒压输出特性。设计了副边的闭环控制程序,仿真验证了恒压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快速有效的恒压控制。  相似文献   

13.
L形和T形截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根据L形和T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的试验结果,在证明了试件的横截面符合平截面假定之后,采用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的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用数值积分法编制程序作非线性分析,由该程序所算得的构件承载力和试验的极限荷载有较好的符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压变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C++语言中静态数据成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深入分析了C 语言中类静态数据成员的声明和访问方法,指出了程序设计中利用全局变量来实现数据共享的弊端,同时给出了利用类静态数据成员取代全局变量的方法以及在程序设计中使用类静态数据成员时应注意的问题,详细阐述了类静态数据成员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并举了相应的实例来说明如何正确使用静态数据成员。  相似文献   

15.
多段加腋型及抛物线型变截面杆件高度计算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变截面杆件的实际情况 ,分别就加腋型和抛物线型杆件提出了具有任意多段的实现思路 ,同时就多段加腋型和多段抛物线型杆件分别提出在土建结构软件实现中计算梁高的公式 ,并例举常见的情形作为实例 .这些公式具有适用面广、计算简单、实现容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限条程序CUFSM计算不同截面尺寸的冷弯卷边槽形截面轴压构件弹性屈曲应力,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部分加劲板件的屈曲稳定系数建议计算公式,同时采用澳洲规范(AS/NZS4600:2005)、北美规范(AISIS100-2007)、欧洲规范(EN1993—1—3:2006)、美国规范(ANSI/AISICFSSPEC-1996)、中国规范(GB50018—2002)中的有效宽度法以及建议的加劲板件屈曲系数对收集到的国内外共100根卷边槽形截面轴压构件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现行规范《冷弯薄壁型铜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和欧洲规范(EN1993—1-3:2006)计算结果偏于保守,而澳洲规范(AS/NZS4600--2005)、北美规范(AISIS100-2。07)和美国规范(ANSI/AISICFSSPEC--1996)计算结果偏不安全.利用建议公式再根据我国现行规范《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可供设计和修订规范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具有各种初始缺陷的任意薄壁杆的稳定问题,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统一理论。由此,柱的弯曲屈曲、梁的侧向屈曲、梁—柱稳定等问题均可归结为此理论的特例。用此理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处理任意支承的薄壁杆:变截面梁、柱和压弯杆等的稳定问题。文中给出了若干算例,说明其精度。  相似文献   

18.
任意截面波导截止波数的伽辽金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任意截面波导截止波数的伽辽金有限分析方法,编制了一个通用的计算机程序,对几种不同截面波导的截止波数进行了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吻合。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任意截面形状波导截止波数的矢量有限元分析方法,编制了一个通用的计算机程序,对几种特殊截面形状波导的截止波数进行了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吻合.  相似文献   

20.
对18根板件中间加劲复杂卷边槽钢简支轴心受压试件进行了承载力试验研究,其中包括有截面形式、试件长度等方面的变化,研究了板件中间加劲对构件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板件帽形加劲可以大大提高构件的稳定承载力.与普通复杂卷边槽钢构件相比,在相同条件下采用板件帽形加劲的构件其承载效率提高了大约10%~40%,其破坏模式变为以畸变屈曲为主要控制因素的畸变及其相关屈曲的破坏.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相同试件的承载力和破坏模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