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时下正是枇杷上市的季节。它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被誉为"果中之皇"。枇杷与琵琶枇杷与琵琶不仅同音,而且曾经通用。枇杷曾被写作"琵琶",宋代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写道:"其叶,形如琵琶,故名。"琵琶,也曾被写作"枇杷",最早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这句话意思是枇杷是人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在古代,敲、击、弹、奏都被称为鼓),向前弹称"枇",向后挑称"杷",人们是根据它的演奏特点来命名它的。  相似文献   

2.
琵琶,作为一种古老的弹弦乐器,自秦汉流传至今。中国琵琶是在中国人民的不断努力下,融合了本土与外来乐器的优势,形制、演奏方法等方面得到日臻完善的民族乐器。而琵琶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也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隋唐宋是琵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笔者以此时期的琵琶形制演变作为题材进行一番探讨,对中国琵琶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进行梳理,说明中国琵琶是一件源自本土,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件具有古老历史的民族乐器。  相似文献   

3.
琵琶作为一种与燕乐有密切关系的弹拔乐器,它对词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宋词中存在着大量的"琵琶",这既包括一些琵琶意象,也包括对琵琶本身的描写以及与琵琶有关的词调。对《全宋词》中的"琵琶"进行了简略的分类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宋词中存在着大量琵琶意象的原因,以及与唐诗中的琵琶意象相比,宋词中琵琶意象细腻婉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琵琶作为我国传统乐器,其独具的音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目前国外已经有了针对乐器的分析声学和乐器合成软件,相比较国内在这一方面的软件则比较少.文章主要根据琵琶的发音机制和声学特性,设计了以琵琶为主的弹拨类乐器的声学分析系统,功能主要包括琵琶声学参数的显示及提取和常规的编辑操作功能,平台专注于琵琶的声学研究,开创了乐器的声学参数提取方法,为以后的乐器合成打下了基础.实验表明,该系统提取琵琶的声学参数更准确,也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的《琵琶行》因其对琵琶声的出色描写而流传至今,成为文学史和音乐史上的千古绝唱.一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二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琵琶女的身世经历,情感的起伏变化也自其心中源源涌现,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真可谓"曲为心之声,弦弦皆有情".  相似文献   

6.
元末高明创作的南戏<琵琶记>是一部代表着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也是一部较为复杂的古代戏曲作品.不同版本的文学史对其的分析不尽相同.针对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中对<琵琶记>的两段描述展开讨论,发现撰写人由于没有深入到文本的底部发掘出它更深层的文化意蕴和话语权力来,因而这些描述就难免流于表层.  相似文献   

7.
秦春风 《科技资讯》2009,(36):215-215
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弹拨乐器。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其乐器造型.音乐性能,甚至表演风格都曾发生极大的变化。本文通过简要梳理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脉络,认识其演进形式,社会背景及人文审美取向。本文对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脉络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琵琶作品《朝元歌》由当代杰出的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于1993年根据昆曲唱腔编创而成。刘德海先生从中国民族器乐接近人声、富有歌唱性的特点出发,广泛地从我国传统声乐艺术——戏曲中吸取养料,试图通过"昆曲唱腔琵琶器乐化",增强琵琶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追求轻松、自然、人文的琵琶演奏风格,为琵琶和雅化发展之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基本功是一切表演艺术的核心,琵琶演奏也是如此。基本功需要不断巩固与提高,在基本功训练中非常讲究方法,方法有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结出一套巩固与提高琵琶演奏基本功的方法,同时也整理,归纳出一套精髓练习曲。  相似文献   

10.
邹波 《科技咨询导报》2010,(27):237-237
弹挑是琵琶演奏中常用的基本指法之一,如何提高弹挑速度,已引起同行和专家们的重视.本文从训练的角度,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琵琶弹挑速度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琵琶属于一种乐器,但随之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琵琶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文人的视角赋予琵琶不同的情感内涵,从而生成了丰富多彩的琵琶艺术。琵琶诗是琵琶艺术的典型代表,其中能充分体现出琵琶表情的可能性。在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将琵琶表情艺术展现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2.
大多评论者指出《琵琶记》的内容是复杂的,有突出的价值、精华,也有明显的不足,甚至糟粕。其实,这是高明《琵琶记》二重内涵的外在体现。该剧内涵二重性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角色意识与个人自我感受的矛盾并存;悲喜因子的交融并存;人物定位的褒贬并存。内涵的多重性,正是《琵琶记》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3.
五弦琵琶是在中国史上传习已久的乐器,特别是在中国唐代盛极一时。本文通过考古图像、史料记载以及中日学者的研究,对五弦琵琶的起源、传入、以及在中国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盛衰作了考察,试图论证该乐器在中国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4.
喙尾琵琶甲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对5株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初步判断其抑菌效果.结果: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对5株MRSA的MIC值为0.98~1.95 mg/mL,MBC值为3.9~7.8 mg/mL.结论: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民族乐器电子化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的民乐合成器,即便有着丰富的乐器采样库,也因缺乏基本的技法控制模型而无法在计算机上演奏真实流畅的乐曲.本文以琵琶为例,对轮指、扫弦、推拉弦揉弦等主要技法,及其衍生或叠加而成的常见琵琶技法建立计算模型,同时加入泛音技法的采样,采用MIDI格式编码,利用analysis-by-synthesis的研究方法调整参数,最后使用GarageBand中的琵琶合成器输出合成结果.经过对比实验,本文的技法模型在真实性和流畅性上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对民乐电子化及其计算机自动演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在混响室内参照ISO标准和国家标准对琵琶声功率的测量研究工作.由两位资深乐师用两把不同的琵琶在混响室中分别以pp,mp,f,ff四种力度演奏三个代表性的单音A,a1与e3、音阶和乐曲,采用4通道实时分析技术测量琵琶1/3倍频带声压级,通过平均、计算,获得琵琶在不同演奏力度下演奏不同内容时的典型平均声功率级和动态范围,并建议采用琵琶在f力度下演奏音阶时的平均声功率级作为其声功率的代表数值.  相似文献   

17.
刘洋 《科技信息》2007,(22):185
随着琵琶演奏技巧的日益完善,对演奏者各个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演奏技巧再高超,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演奏出来的乐曲只能让人感觉贫乏无味,反之,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没有与之对应的演奏技巧,也是行不通的,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通过阐述想象在琵琶演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演奏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提出了几个观点,以便让更多的琵琶演奏者在提高演奏技巧的同时提高个人的全面素质,使他们演绎出来的音乐作品更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对于<琵琶记>的情节纰漏问题,明清以来多有批评和辩护,但未对其成因予以深入的探析,且所据例证并不详尽,这有碍于对此问题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恰当的评判.在以陆抄本为中心梳理<琵琶记>各版本的情节纰漏基础上加以判析,可发现造成这些情节纰漏的原因有三:民间戏文<赵贞女蔡二郎>的遗留;高则诚改创过程所致;明人抄改过程所致.<琵琶记>的情节纰漏问题反映出民间南戏向文人南戏过渡、发展过程中带有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规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提起《春江花月夜》,几乎是无人不知,这是琵琶曲中的代表作,多少年来在中国的文化生活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琵琶的演奏技法和乐曲越来越新,更多样化了,如何把握琵琶的传承和更新、发展,这其中就包括琵琶的演奏意境的问题。什么是意境?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意境是作品整体呈现给欣赏者情真意切、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整体。意境让欣赏者通过想象、联想,如身入其中,在思想上受到感染。成功的优秀艺术作品往往能使情与景、意与境、形与神和谐交融,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要使琵琶在演奏中达到…  相似文献   

20.
罗薇薇 《广东科技》2009,(16):121-121
琵琶启蒙教学对幼儿师范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文章就如何有效开展幼师生的琵琶启蒙教学谈谈自己的八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