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世界上至今报道的番荔枝科杜氏木属有约80种.糠秕鳞杜氏木群及其近缘种包含16种(现修订至12种),隶属于产热带南美洲的具有26种的杜氏木组.本文是作者经过详尽研究了存于美、英、瑞典、法、荷及巴西等国家25家以上标本馆的1500余份标本(包括每种的模式标本)以及花、果收藏品后对糠秕鳞杜氏本群及其近缘种作的修订.至于本群的形态术语,其附属物被大体上分成两类,即鳞斑和星状毛.次级叶脉可归成两大类,即“单型弯曲”对应“急弯曲”,花序以“与叶对生”和“假顶生”来表述.新定义的和稍微修改过的名词术语成功地用于描述中.文中对分类学历史作了简要讨论.给出了分种检索表以及对该群作为一个总体和对该群中分布最广显示出种下形态变异性活跃的最具变化性的种即糠秕鳞杜氏木作了描述.赫门多夫杜氏木(D.hemmendorffii)及乔安娜杜氏木(D.jonasiana)被归并作为糠秕鳞杜氏木(D.furfuraceea)的异名.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是第一作者在荷兰鸟支大学系统植物学研究所进修期间完成的番茄枝科杜氏木属(Duguetia)中糠秕鳞杜氏木群及近缘种专著修订的第三部分.文中给出了属于糠秕鳞杜氏木群的下列四种:鳞斑杜氏木(D.lepidota)、芳香杜氏木(D.odorata)、光叶杜氏木(D.glabriuscula)、及披针叶杜氏木(D.lanceolata)的详尽形态描述、分类定界、地理分布、地方名、应用价值及相互亲缘关系.小叶披针叶杜氏木(D.lanceolata)var.parvifolia)被认为是披针叶杜氏木的极端变异,其分类等级不能被承认,芳香杜氏木不象R.E.Fries(1934.1959)认为那样与糠秕鳞杜氏木有直接亲缘,而是与鳞斑杜氏木亲缘关系极近.  相似文献   

5.
杜氏木属(Duguetia St.Hilaire)约80种,全产新热带.它的系统修订系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新热带植物志》(Flora Neotropica)中番荔枝科研究的子课题,本文第一作者有幸参加了该项研究.这里报告的是第一作者于1990年2月至1991年3月在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系统植物学研究所进修期间,在 P.J.M.Maas教授指导下完成的番荔枝科杜氏木属中糠秕鳞杜氏木群(Duguetia furfuracea group,为非正式分类学等级)及其近缘种(共16种,现修订至12种)系统修订专著连载的第二部分.它给出了隶属糠秕鳞杜氏木群的叉鳞杜氏木(D.dicholepidota)、莫里杜氏木(D.moricandiana)、马格杜氏木(D.marcgraviana)及具刺杜氏木(D.echinophora)四种的详尽描述、地方名、应用价值、地理分布、分类界定和它们间的相互亲缘关系.短梗杜氏木(D.brevipedunculata)被归并为马格杜氏木的新异名;叉鳞杜氏木与莫里杜氏木不象R.E.Fries(1934,1959)认为那样与马格杜氏木直接亲缘而是与糠秕鳞杜氏木亲缘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6.
文章第一作者有幸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新热带植物志》(Flora Neotropica)中番荔枝科研究的子课题.该文报告的是作者对番荔枝科杜氏木属(Duguetia St.Hilaire)中糠秕鳞杜氏木群(D.furfuracea group)及其近缘种(共16种,现修订至12种)的系统修订专著连载的最后一部分,给出了与糠秕鳞杜氏木群亲缘的里德杜氏木(D.riedeliana)、小叶杜氏木(D.microphylla)及柳叶杜氏木(D.salicifolia)的详细形态描述、地方名、应用价值及地理分布.对它们的分类界定和相互亲缘关系也作了讨论:里德杜氏木产巴西东北至东南沿海,与其余二种易于区别,而小叶杜氏本与柳叶杜氏木均同产巴西东南部沿海狭窄的区域里,形态特征亦十分相近,是否为同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文中还提供了一个世界上25余个标本馆所藏的糠秕鳞杜氏木群及其近缘种的标本索引.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湖北省长阳县资丘镇淋湘溪剖面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的两种亚鳞木属(Sublepidodendron)植物--奇异亚鳞木(S.mirabile)和松滋亚鳞木(S.songziense)以及相关的生殖器官和根器官。重新认识了这两个种的叶座形态,进一步确认了亚鳞木属的整体植物性状。详细比较了奇异亚鳞木、松滋亚鳞木和葛利普亚鳞木的生物学特征,讨论了我国亚鳞木属的分类,并提出了新的归并方案。  相似文献   

8.
9.
记述了1993年8月8日笔者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的平结蚁属一新种:黄腹平结蚁Prenolepis flaviabdominis sp.nov。  相似文献   

10.
喜马拉雅隐翅虫群喜马拉雅地区(包括中国)迄今已报道11种,其中,中国6种,喜马拉雅其它地区5种,Quedius(Raphirus)assamensis既分布在喜马拉雅其它地区,也分布在中国。本文记述并图示中国重庆市一新种,竹颊脊隐翅虫Quedius(Raphrius)luae.本种虽为喜马拉雅群成员,但雄性外生殖器与该群的所有种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爬行纲、蜥蜴亚目、鬣蜥科、攀蜥属一新种,命名为巴塘攀蜥(Japalura batangensis)。新种与草绿攀蜥(Japalura flaviceps Barbour and Dunn)相似,但又与后者有显著差别;颈侧褶下具有发达的小腔,体背具7-9条连续或不连续横纹,雄性体背两侧各有一条灰白色纵纹,体侧大棱鳞多为白色。  相似文献   

12.
汪廉敏  李子忠 《贵州科学》1997,15(3):223-228
记述点翅叶蝉属4种新,即红背点翅叶蝉Gessiusrufidorsussp.nov.,直空点翅叶蝉,曲突点翅叶蝉;叉突点翅叶蝉。详细描述了新种的外部形态特性,并与近似种相区别,附主要特征图,模式标本存贵州农学院。  相似文献   

13.
14.
系统地记述了分布于我国小车蝗属的种类,共计有8种,其中有一新种,即二斑小车蝗Oedaleus bimaculatus sp.nov.,附有中国小车蝗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对从嘉陵江合川至北碚段收集的4属11种科鱼类脊头骨作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属、黄颡鱼属、拟属和属在下颞骨的有无,嗅神经孔和舌颌骨与颅骨关节面的构成,泪骨的形态,上枕骨嵴的长短及其与背鳍第一辐鳍骨的关系,颅骨的比例性状等方面具有一分明显的属间差异,头骨形态亦可作为种间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用扫描电镜对国产茨藻科6种代表植物的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茨藻科植物在果皮表面细胞形态,径向壁凸出与否,切向壁上的疣状颗粒以及角质突起的类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作为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并根据果皮微形态特征作出了茨藻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的菌蚊记三新种:(双翅目:菌蚊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84年作者在湖北省神农架和武当山采集的标本,描记了双翅目菌蚊科的真菌属一新种、巧菌蚊属二新种,附有雄外生殖器图,与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四种蝽科昆虫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半翅目: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对半翅目蝽科4种蝽象及紫蓝曼蝽不同个体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属蝽象酯酶同工酶酶谱差异明显,每个种都有各自的特征谱型,紫蓝曼蝽不同个体酶谱差异较小,存在性别差异,且大于个体差异,但都小于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蝗虫的新属和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采得蝗虫1新属4新种,即新疆蝗属,新属Xin jiangacris gen.nov.,红胫新疆蝗,新种X.rufitivis sp. nov.,黑翅牧草蝗,新种Omocestus nigripenmus sp. nov.,宁夏蛛蝗,新种Aervopedellus nangxiaensis sp. nov.及武陵山金色蝗,新种Chrysacris wulingsh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20.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樟科3个属的5种植物的子房作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种类的雌芯均由1心构成。这一结果支持Cronquist等关于樟科的系统发育和分类地位问题的看法,而与《中国植物志》及国内外其他有关著作中对樟科雌蕊的描述不同,根据雌蕊结构的证据对与樟科系统发育有关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