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荧光光谱法考察七、八元瓜环及β-环糊精与苯丁酸氮芥相互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pH=2.0,4.0,6.0的条件下,三种主体均与苯丁酸氮芥形成1:1的主客体配合物,而在pH=8.0的介质条件下,只有β-环糊精与标示客体形成1:1的主客体配合物,未观察到七、八元瓜环与苯丁酸氮芥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七元瓜环对鸟苷的分子包结作用,以及体系pH值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瓜环与鸟苷相互作用受体系pH值的影响,在体系pH约为3的条件下,七元瓜环对鸟苷有较大的包结能力,并且形成了1:1的包结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研究六元瓜环与2-氨基甲基吡啶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构特征。从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2-氨基甲基吡啶的吡啶环进入了瓜环空腔,形成1∶1包结配合物,表明2-氨基甲基吡啶与对六元瓜环有明显地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乙酰苯胺(g1)、乙酰乙酰苯胺(g2)稳定的pH范围内,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及核磁共振技术考察了七、八瓜环与乙酰苯胺、乙酰乙酰苯胺的分子包结,实验表明七元瓜环与乙酰苯胺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八元瓜环与乙酰乙酰苯胺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并考察了体系pH值的影响.热力学研究表明主客体包结物的形成与瓜环空腔的疏水作用引起的熵变、焓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考察了七、八元瓜环与抗癌药物哈尔碱在溶液中的主客体相互作用;考察了时间和pH值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并利用摩尔比法和Job法考察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包结比,用Reactlab EQULLIBRIA software(R)程序计算了相应的稳定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七、八元瓜环对哈尔碱都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并且分别形成了2∶1、1∶1的包合物.所测得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3.12×1013 L2·mol-2和6.8×104 L·mol-1.  相似文献   

6.
合成制备了2,6-二甲基-N-庚烷基吗啉及其盐酸盐客体分子,利用1H NMR考察了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七元瓜环以及八元瓜环与2,6-二甲基-N-庚烷基吗啉及盐酸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上述瓜环均能与2,6-二甲基-N-庚烷基吗啉及其盐酸盐发生相互作用,并选择性包结烷基部分,形成主客体包结配合物。  相似文献   

7.
以氯化镍与2-氨基甲基吡啶反应合成了配合物二氯化二(2-氨基甲基吡啶)(二水)合镍([Ni(2-ampy)2·(H2O)2]·Cl2).利用IR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六、七、八元瓜环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六、七、八元瓜环与配合物形成包结比为1:1的配合物.稳定常数为103数量级.  相似文献   

8.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及核磁共振技术考察了瓜环与香料吲哚的分子包结.实验表明,主客体相互作用时,吲哚分子进入瓜环的空腔,形成主客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分子胶囊;热力学研究表明主客体包结物的形成与瓜环空腔的疏水作用引起的焓变、熵变有关;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对于不同的瓜环增大客体或瓜环的初始浓度对体系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瓜环与喹啉衍生物包结物包结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七元、八元瓜环(Q[7、8])与喹啉、异喹啉、7一-甲基喹啉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七元、八元瓜环对喹啉、异喹啉、7-甲基喹啉有包结作用,并用两种方法测定了主客体包结物的包结比及包结常数。  相似文献   

10.
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考察了七元瓜环(Q[7])及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与甲基黄的分子包结作用,以及体系pH值对主客体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系pH约为1的条件下, Q[7]、TMeQ[6]与甲基黄均有明显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形成了1∶1的包结配合物,包结常数KQ[7]-g为3.54×106 L·mol-1,KTMeQ[6]-g为2.50×106 L·mol-1.测试了上述客体与不同瓜环作用体系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CyH)2Q[6]为主体分子和4-(1H-咪唑-2-基)苯胺盐酸盐为客体分子,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研究发现,主体与客体分子之间通过离子—偶极作用,客体分子的苯胺部分包结在(CyH)2Q[6]的疏水性空腔内,形成(CyH)2Q[6]部分包结客体分子的1:1主客体包结配合物.又通过离子-偶极作用和氢键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大环化合物,七元瓜环是一个很好的分子容器。实验表明它可包容如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这一结论得到了^H NMR及2D NMR技术、质朴等方法的证实。  相似文献   

13.
Cucurbit[n]urils (Q[n]) are promising ligands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metal ions, metal complexes or clusters, and form various Q[n]-based complexes. Among the Q[n] complexes, those formed by direct coordination between Q[n]s and metal ions are partic- ularly important. The direct coordination of metal ions to cucurbit[n]urils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Q[n]-based molecular capsules, tubular polymers and molecular bracelets, which could have nanoscale applications in drug delivery, molecular devices and new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环化合物4和9分别与5-叔丁基间苯二甲酰氯反应得到了新型穴醚5和10,并通过氢谱、碳谱、低分辨质谱和高分辨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ESI-MS和1H NMR方法研究了主体化合物穴醚5和10与客体吡啶N-氧化物的相互作用,通过核磁滴定测定了主客体络合物的络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穴醚5和10都能与吡啶N-氧化物形成1:1络合物,而且对于相同的客体,环状空腔较大的主体化合物10的络合常数Ka比主体化合物5的络合常数大23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水溶液法合成了多铌氧酸盐:[Cu(en)2(H2O)]3[Cu(en)2]0.5[Cu(en)2(H2O)2]0.25{[Cu(en)2][Nb24O72H14.5]}.6.75H2O(en=ethylenediamine)(1),并借助元素分析、IR、UV、XPS、顺磁(EPR)、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EFISPS)、热重(TG)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属三斜晶系,Pi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665 41(5)nm,b=2.228 06(7)nm,c=2.513 80(8)nm,α=89.340 0(10)°,β=73.707 0(10)°,γ=81.972 0(10)°,V=8.861 7(5)nm3,Z=2,R1=0.072 4,wR2=0.197 9.化合物分子包含1个{[Cu(en)2][Nb24O72H14.5]}7.5–阴离子,3个[Cu(en)2(H2O)]2+、0.5个[Cu(en)2]2+和0.25个[Cu(en)2(H2O)2]2+配离子和6.75个结晶水分子.XPS、EPR及价键计算都表明化合物1中所有Cu为+2价,表面光电压谱(SPS)及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EFISPS)测试表明化合物1有n-型半导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设f为超越整函数,本文对于形如f~nQ_1[f] Q_2[f](这里Q_1[f]、Q_2[f]为f的微分多项式)的函数,改进了W.Doeringer、仪洪勋等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CuCl2或Cu(NO3)2存在条件下,分别合成了六元瓜环(Q[6])与La(NO3)3形成的配合物,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阴离子铜(Ⅱ)盐诱导作用下,Q[6]与La3+离子都直接配位形成了"半分子胶囊"结构的配合物。进一步研究表明,在CuCl2溶液中,六元瓜环(Q[6])与La(NO3)3形成的"半分子胶囊"通过结晶水分子形成了一维超分子链。而在Cu(NO3)2溶液中,六元瓜环(Q[6])与La(NO3)3形成的"半分子胶囊"则通过共用硝酸根阴离子形成了一维超分子链。  相似文献   

18.
六元瓜环与[Zn(H2O)6]2+的超分子自组装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六元瓜环(Q[6])与[Zn(H2O)6]2 形成的超分子自组装结构。在该化合物结构中,每一个六元瓜环分子包结了一个1,4二氧六烷分子,与瓜环两端的锌水合离子形成一个分子胶囊结构,并通过锌离子上的配位水分子分别与相邻两瓜环端口的羰基氧原子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链。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杯[8]芳烃磺酸钠与中性红之间的包合作用.当中性红溶液浓度较高时,杯[8]芳烃磺酸钠的加入使中性红溶液的荧光强度增加,实验证明这是由于中性红与杯[8]芳烃磺酸钠形成了包合物,以致溶液中裸露的中性红分子减少的缘故.介绍了利用光谱法测量包合反应的生成常数方法.结果表明,杯[8]芳烃磺酸钠与中性红可形成1∶1(摩尔比)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