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荣秀 《科学通报》1991,36(13):1024-1024
我们曾报道过鸡胚卵黄囊造血期淋巴样细胞E花环及ANAE检测及其阳性细胞的光镜、电镜的形态学观察。其结果表明在鸡胚脾、胸腺发生之前,胚血中已存在具有T淋巴细胞某些功能标志的淋巴样细胞。本文首次叙述鸡胚孵化5—6天(125—140h)时,即在法氏囊刚呈上皮样,造血干细胞还未侵入时,胚血中已存在的淋巴样细胞的EAC(红细胞-抗体-补  相似文献   

2.
吕占军 《科学通报》1983,28(23):1472-1472
本文中测定了狗淋巴结T、B淋巴细胞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谱,借以了解这两类细胞在代谢方面的异同。狗淋巴结细胞悬液(含淋巴细胞98%)先形成FAG(绵羊红细胞-兔抗绵羊红细胞抗体-小鼠补体)花环,再于聚蔗糖-泛影葡胺分离液上梯度分离EAC成花细胞和EAC不成花细胞。界面细胞(T细胞丰富)含86.94±7.7%EAC不成花细胞,而沉淀细胞(B细胞丰富)含79.0±10.5%EAC成花细胞。分离的T细胞丰富,B细胞丰富细胞群,和未分T、B的淋巴细胞(49.8±7.896形成EAC花环)以蒸馏水30秒溶红细胞并冲洗,然后用Tris缓冲液  相似文献   

3.
将FMDV衣壳蛋白P1-2A和蛋白酶3C基因单一/共同插入到鸡痘病毒载体pUTA-2和pUTA- 16LacZ中, 构建重组鸡痘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UTA2P1和pUTAL3CP1, 分别与鸡痘病毒282E4株FPV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经RT-PCR, IFA及Western杂交等方法筛选后成功获得携带有FMDV免疫原基因的两株重组鸡痘病毒株vUTA2P1和vUTAL3CP1. 应用2株重组鸡痘病毒株免疫小鼠, 经对免疫小鼠脾细胞中T细胞亚类计数、脾细胞CTL杀伤活性以及FMDV抗体的检测, 证明这2株重组鸡痘病毒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以鸡痘病毒为载体进行FMD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究为FMD的最终防治探索一种新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4.
人参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方元 《科学通报》1989,34(9):719-719
本文观察了人参(Panax ginseng,C.A.Mey.)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形成、双受精过程、胚和胚乳的发育、种子形成。在幼小花药横切面上观察到的孢原细胞,经平周分裂形成初生造孢细胞及次生造孢细胞,并发育为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胞质  相似文献   

5.
缪国华 《科学通报》1985,30(18):1426-1426
近年采,对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与功能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关于稻胚凝集素(RGL)的分子性质,在水稻胚胎发育与萌发过程中含量,活性变化,生物合成规律,在稻胚不同组织、细胞的分布定位以及对植物细胞的生理效应进行了不少的研究。这些资料表明:RGL在稻胚发育过程中的合成、积累、分布与胚分化发育具有明显的联系,RGL与稻  相似文献   

6.
吴蔚 《科学通报》1981,26(7):448-448
一淋巴细胞在有丝分裂原或特异性抗原刺激下,部分细胞周围吸附多层羊红细胞,称为巨大E-花环(Giant SRBC rosette,E_G花环)。关于E-花环形成已屡见不鲜,但其形成机理的探讨尚付缺如。我们用SRBC受体和SRBC的凝集反应证实了SRBC和SRBC间的结合是通过受体分子连接起来的。并推测受体分子和SRBC的结合价为两价或两价以上而和人T细胞的结合则为一价。受体和兔RBC亦能结合而产生凝集。但以兔RBC吸收后的受体仍能促  相似文献   

7.
王家旺  梁萧  林晨  张雪艳  吴旻 《科学通报》1997,42(9):980-983
腺病毒载体相对安全,能有效地将外源基因转导到培养细胞或动物细胞中,但仍存在装载容量不够理想和免疫原性两个缺点.尤其是后一缺点,已成为制约其应用于临床基因治疗的主要因素.据认为,E4区基因在免疫原性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人们希望通过发展E4区和Ela共缺陷的腺病毒载体,以降低或消除腺病毒载体免疫原性.这首先需要建立E4和E1区共存的包装细胞系,以互补腺病毒载体上E4和E1区功能的缺失,完成腺病毒载体的复制和包装.但有文献认为E4区和E1a不能稳定地存在于同一细胞中.我们成功地将腺病毒的E4区(pJM17的9724bp EcoRⅠ—XbaⅠ片段)插入AAV(Adeno-associated virus,腺辅助病毒)载体pAAV/neo中,并转导进293细胞(来自腺病毒E1区转化的人胚肾细胞,含有E1a区)中,得到了E1和E4区稳定共存的G418抗性细胞系.结果说明,E1和E4区可以稳定地共存于同一细胞,有可能建立无或低免疫原性,外源基因装载量由8kb扩大到17kb的新一代腺病毒载体系统.另外也表明,AAV载体介导的外源基因大小至少可达12kb左右(E4区9.7kb neo基因2.7kb=12.4kb).  相似文献   

8.
焦点黏着激酶对胚泡黏附、扩展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细胞外基质-整合素相互作用能显著影响胚泡的黏附、扩展和分化, 并能增强胚泡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表达, 因而是胚泡植入的关键因素之一. 焦点黏着激酶(FAK)是细胞外基质-整合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基础分子. 研究发现, 胚泡表达FAK, 在扩展的滋养层细胞中呈斑点状分布, 在内细胞团中呈弥散分布. FAK的反义寡聚脱氧核酸(ODN)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胚泡中64 kD 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活性. 这两种酶活性随反义ODN浓度升高而急剧减弱. 胚泡黏附和扩展也受到FAK反义ODN的影响. 当反义ODN浓度低于20 μg/mL时, 其对胚泡黏附和扩展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 但浓度达到200 μg/mL 时, 胚泡黏附率和扩展率反而回升至正常水平. 研究结果说明, FAK可能通过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胚泡黏附、扩展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 从黏附和侵入两方面调节胚泡植入.  相似文献   

9.
王亚辉 《科学通报》1962,7(2):38-38
对成体组织诱导能力的早期研究,已经指出至少存在两类化学性质不同的诱导物质,即神经和中胚层诱导物质。近年来更进一步从豚鼠的几种成体组织和鸡胚抽提出高度纯化的这两类物质。如从豚鼠骨髓和鸡胚提出的蛋白质能专一地诱导中胚层构  相似文献   

10.
辛华 《科学通报》1987,32(7):558-558
由8天龄莱亨鸡胚得到的原代培养脑细胞,用改良的Eagle培养液培养,加入或不加入10~(-6)mol/1亚精胺,每4天半量换液一次。培养8天时,对照组及亚精胺处理组细胞  相似文献   

11.
四十年代晚期,一些美国科学家发现,当把鸡胚和小鼠肿瘤移植在一起时,鸡胚的神经就象受到什么吸引似地迅速长人肿瘤内。接着,用组织培养法证实了瘤块内存在着某种刺激神经生长的化合物。1954年,人们成功地分离出这种化合物,定名为神经生长刺激因子,简称NGF。这个在四分之一世纪前的发现,现在已成为神经生物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NGF是唯一能刺激未成熟的神经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化合物,因此,全世界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张致一 《科学通报》1963,8(6):63-63
研究激素与酶的关系是探索激素作用机制的必经途径。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虽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仍需要积累大量的资料,然后才能从分析研究中指出今后的方向。碱性磷酸酶是动物体内普温存在的一个酶系,它的功能除已知与物貭吸收运转、生长分化和分泌等有关外,尚有一些是我们目前所不知道的。在个体发育中,激素与磷酸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Moog在鸡胚和幼鼠的实验中证实  相似文献   

13.
腺病毒5型E1A(Ad5E1A)作为一个抑癌基因, 由于具有较强抑癌作用及显著的化放疗增敏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由于它能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长期表达, 并能使Rb基因失活, 使动物细胞永生化等而引起人们的担心. 为了避免E1A在基因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设想以E1A蛋白进行探索. 首先构建了E1A真核表达载体(pPIC9/E1A), 转化毕赤酵母(GS115), 筛选高表达重组菌株. 经摇瓶试验, 甲醇诱导表达3 d后, 分泌型的E1A蛋白经HiTrap Q 和HiTrap SP两步柱层析, 获得了较高纯度的E1A蛋白, 并经SDS-PAGE 和Western blot 鉴定. E1A蛋白经Chariot介导能顺利进入细胞, 并大部分定位在细胞核, 使LN686细胞发生明显的G2/M期阻滞, 体外能显著抑制LN686肿瘤细胞生长. 为利用E1A蛋白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发育重演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长富 《自然杂志》2008,30(5):291-295
个体的发育是由受精卵通过一系列细胞分化形成的,第一次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囊胚的形成。囊胚由外胚滋养层和内细胞团构成,外胚滋养层负责胚胎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以支持内细胞团的进一步分化。随后的细胞分化则导致一系列“类囊胚”的形成。“类囊胚”由外围的“类外胚滋养层”和内部的“类内细胞团”构成,“类内细胞团”为干细胞。每个“类囊胚”均由上一级“类囊胚”的“类内细胞团”形成,“类内细胞团”的分化潜能随 “类囊胚”的层级增多而逐次降低。最后一级“类囊胚”的“类内细胞团”不再形成“类囊胚”,只能形成特定的功能细胞。“类外胚滋养层”的主要作用是为其内的“类内细胞团”提供合适的微环境,以支持其发育。“类外胚滋养层”形成的组织一般为结缔组织或上皮组织。个体的发育实际上是“类囊胚”不断形成和演化的过程,该过程是生物发育普遍遵循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5.
陈刚  蔡国平  赵南明 《科学通报》1996,41(8):738-740
电场诱导基因转移以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无细胞种属限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微生物、植物及动物细胞的基因转移中,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压电脉冲造成膜的瞬间击穿,在膜上形成数纳米的孔洞,外源基因得以扩散进入胞内,从而实现外源基因的跨膜转移。这种穿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但往往会造成50%左右的细胞的死亡。1990,Tsong首次报道了利用低频、低压交变电场将外源质粒DNA高效导入E. coli中,并发现交变电场作用后,且coli细胞100%存活,此后这方面的报道较少,更没有用到高等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转移中。我们对真核细胞衣藻和Hela细胞分别以带有报告基因GUS的质粒pBI121、带有报告基因β-Galatosidase的质粒pSV-β-Gal作为模式外源基因进行了交变电场诱导基因转移的研究,结果分别得到了GUS基因、β-Gal基因的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6.
模拟微重力对鸡胚软骨细胞生长和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回转器连续改变重力方向获得模拟重力条件,以鸡胚负重骨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回转组的细胞密度略低,在同样的生长时间内,对照组的生长斑比回转组范围大而多,表明对照组的发育分化程度比回转组高。  相似文献   

17.
李龙  魏永伟  黄耀伟  于涟 《科学通报》2006,51(14):1732-1734
通过PCR方法, 删除传染性法氏囊病毒HZ2株ORF A1和 ORF A2非重叠区的33 bp (96~129 bp)的同时, 引入NheⅠ酶切位点(GcTaGc)作为分子标记, 构建含有A节段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pCI-Nhe3, 与HZ2株B节段真核表达载体pCI-mB在脂质体介导下共转染鸡胚成纤维(CEF)细胞. 用转染细胞的培养液上清不断地接种新鲜细胞, 模拟病毒“传代”. 结果表明, 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发生变化, 产生了类似野生IBDV感染细胞时出现的细胞病变效应(CPE). 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 在细胞超薄切片中有IBDV病毒粒子. 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表明, 拯救的ANhe3株病毒的结构蛋白在CEF细胞得到了表达, 而非结构蛋白(VP5)则不能表达. 针对A节段的RT-PCR, 酶切鉴定及进一步的序列测定结果验证了相应核苷酸片段的缺失和分子标记的引入. ANhe3株病毒接种不能导致11日龄SPF鸡胚的死亡, 相对HZ2株致死率(20%)明显下降. 本研究利用基于cDNA转染和RNA聚合酶Ⅱ系统的IBDV反向遗传系统, 构建了IBDV VP5基因大片段缺失的毒株ANhe3株, 为IBDV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为进一步探索病毒复制和致病机制以及开发基因缺失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多氯联苯对鸡胚性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多氯联苯(PCB)对鸡胚胎期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分化的影响。在入孵前将PCB(Aroclor 1254,剂量为0-100μg/枚)注入海兰种蛋卵黄内,取出雏鸡的性腺并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雄性雏鸡的睾丸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其横截面积、精细管直径和精细管的相对面积均显著减少。在100μg/x枚组,大部分精细管解体甚至消失,精细胞的分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几乎所有生殖细胞都发生了核固缩和胞质空泡化。相反,处理PCB后雌性雏鸡的左侧卵巢横截面积、皮质厚度和皮质内的卵母细胞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只有个别的卵母细胞发生了核固缩和胞质空泡化。研究表明PCB干扰鸡胚性腺的发育,并揭示了PCB对性腺发育和配子分化影响的性别差异,即PCB抑制精原细胞的分化却促进卵原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信息     
试管鸡出生世界上第一只试管鸡已在爱丁堡出生了。这一成功,为研究者们通过插入外来DNA到鸡胚中创造“超级鸡”铺平了道路。利用该法改善肉、乳生产,或增加动物的抗病力,其潜在的意义是巨大的。鸡与其他家禽的不同处在于成熟快,产卵多,所以适宜于基因操作,只需在一代中插入异源基因,就会代代相传下去。遗憾地是,用这种方法不能把遗传物质引进刚受精的鸡卵中。动物生理遗传研究所的玛格利特、佩里(Margaret perry)攻克了这一难关,把异源DNA注射入单细胞  相似文献   

20.
胃癌细胞cadherin亚型改变与通讯连接蛋白抑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金萍  张志谦  宁涛  柯杨  林仲翔 《科学通报》2001,46(15):1294-1299
为探索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通讯的相关变化与癌恶性表型的关系,用免疫印迹、色疫荧光及荧光染料传输方法对转化的人胃细胞和3株人胃癌细胞系的E-cadherin,N-cadherin,α-catenin,β-catenin和细胞通讯进行研究。哺乳类正常胃黏膜细胞只表达钙黏蛋白E-cadherin亚型而不表达N-cadherin,E-cadherin免疫荧光分布在细胞膜上,与膜内面黏着斑蛋白α-catenin,β-catenin分布一致,表明有E-cadherin/catenin(α-,β-)复合体存在。化胃细胞和胃癌细胞的E-cadherin抑制,却表达N-cadherin,与α-catenin,β-catenin免疫荧光共定位,形成N-cadherin/catenin(α-,β-)复合体。免疫印迹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一致。正常胃黏膜和转化的胃细胞都表达细胞通讯蛋白Cx32,分布在膜间隙连接,有通讯功能。胃癌细胞Cx32表达抑制,通讯功能缺陷。以上提示细胞黏合与细胞通讯分别介导的信号途径在胃癌细胞内的改变是癌变的相关事件。其中钙黏蛋白亚型从E-cadherin向N-Cadherin的变异以前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