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国祥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
“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心迹、四十余年身世浮沉与退居时的无奈逍遥,是稼轩诗歌咏叹的主要内容。难以压抑的主体意识;悲壮、雄浑、消沉、亢奋、冷静、激荡在茫然中错位而又完美;丰富的遐想与冷静的思索交错出现,则显得情理兼到。这便是稼轩诗歌艺术上的独特风貌。因此,全面了解辛弃疾,便不能忽略稼轩诗。 相似文献
2.
稼轩词的独特性之一,在于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耀度展现出主体自我完整的心灵世界。其词不仅表现出主体心灵世界的多元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也表现出主体心路历程的多变性流动性和曲折性。而这又是受其自觉而明确的创作观念的支配,即其《鹧鸪天》词所说的。人无同处面如心。不妨旧事从头记,要写行藏入《笑林》”,他是要用词来表现他整十一生的行藏出处,性情怀抱, 相似文献
3.
4.
彩云深处稼轩风--论稼轩词对滇词的深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佳聪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25(5):1-4,13
辛弃疾作为宋词一位大家,影响深远。地处祖国边陲的云南,元、明、清三代竞有不少人的作品明显表现出“稼轩风韵”。滇词优秀作家有意追求“稼轩风”。他们以身世之感入词,表现真性情,并承袭了稼轩词中所蕴含的人格意识、社会批判与历史反思意识,觅求知音与“回归”(归乡、归隐)意识。其艺术风格,或潜气内转,或纵横捭阖,或悲慨淋漓,或超尘高蹈,从而使滇词具备了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相当的文化品住。 相似文献
5.
稼轩是位既豪迈热烈又能冷静思理的辨证统一词家。其全部创作具有着鲜明的思辨式人生方式。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以其渊博知识和敏感力审视着古来种种“物理变化”的“万物必然之理”,而主张“天道好还,亦以其理而推之耳”,故其词天然地通向了理悟的进程。他善于在孤寂中“坐中夜思”,甚至通宵“不寐”,引发出他独特的哲思顿悟;并经常“以古准今”和在现实复杂实践中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总结自我,从而获得人生的转机和新生。在词中形成了他自觉理性显场的特性。“理”并不悖于“情”,稼轩能依照“带情韵以行”的艺术规律写词.使他成功地“运深沉之思于雄杰之中”,创造了傲视千古的将豪壮炽热情感与冷峻理性思辨相结合的“稼轩体”。 相似文献
6.
论人格内涵与人格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再敏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8(2):92-93
人格主要指个人的法律人格、心理人格、道德人格。法律人格的实质是“平等”,心理人格的本质是“和谐”,道德人格的核心是“善良”。人格教育和养成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激发人格建设的内在意识,发挥教育者自身人格魅力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稼轩放翁由于共同的时代感召、相近的家庭教育和相通的人生理想,二人声气相较,在军事方略上时有异同。一生主战,反对主和;在注重正面战场的前提下,提倡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遣谍离间,乘敌之隙,待机而动;在建都对于北伐恢复的重要性方面,二人有共通之处。其差异之处在于稼轩是一位军事家,放翁乃一文士。稼轩之论全面冷静客观,切合实际;放翁之思,热烈激情,却时有差误。相比较而言,二人之军事见解,虽同中有异,但陆逊于辛。 相似文献
8.
吴长庚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6,(1)
一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词进行审美判断的过程中,有个问题是容易为大家所忽略的,即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情感究竟是不是美的情感,作为美的艺术,它的情感因素是否应有高下之分?诸如李二主、晏欧词和辛弃疾词,它们是美的,都能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但是,就其作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而论,前者不过是对已经失去的帝王享乐生活的留恋和饮酒狎妓生活的描述和追怀,是无所谓美的。相形之下,稼轩词却以高度的爱祖国、爱人民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塑造了一个崇高的精神美的自我形象,他用自己悲壮激烈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奋求者的悲歌。这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人类的情感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过程。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在这种认识中引起主体对事物(包括自身状况)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朱家元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3,33(2)
辛弃疾的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其词作,但其散文作品亦很突出,尤其政论文.稼轩以爱国主义为创作基点,其文思想、境界与格调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稼轩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全面展现其经纶之才,以缜密的逻辑和慷慨纵横的文风彰显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11.
12.
李青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3-86
稼轩词中多有涉意归隐之篇章 ,此与辛稼轩仕途之得失密切相关。由此入手 ,便可体察辛氏的实际心理 ,即他在功名、归隐、入世、出世间的取舍及其标准和原因。为进一步说明辛氏的强烈用世之心 ,把辛词与陶 (渊明 )诗作了比较 ,试图通过这种考论比析 ,揭示出稼轩归隐时期较为真实的心态 ,并认为这种心态实际上正是中国传统士人的一类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叶露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03-105
稼轩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序中,明确提出了"壮词"这一体例。"壮词",乃稼轩军人意识的凸现,在情绪由喜而悲的两极化落差中,最终表现为慷慨生哀的悲剧崇高美。 相似文献
14.
15.
蒋京川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3,25(3):85-87
围绕成就动机的概念、成就动机是否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以及成就动机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探讨,可以发现成就动机既具有特质性成分,同时又受情境的影响;成就动机是环境影响通过人格因素这一中介变量而形成的,而已经发展起来的成就动机反过来又会影响人格特点和行为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王仲厚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3,(1)
辛弃疾离开官场,退居带湖,于上饶甘年长隐,词作内容更加丰富,送别、赠和、感怀、艳情、田园之什,皆有之。然其志如故,心怀愤世忧国之念,常吐孤寂幽咽之音。时而纵谈看剑补天,时而低吟盟鸥归田。憾抱负之难展,寄厚望于友人。篇篇感人,然每有歧议。兹选带湖小词几阕,逐一辨赏,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19.
20.
宋学达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4):50-55
稼轩词的文本空间,有着"横绝六合"的极致艺术表现。首先,辛弃疾十分善于打造开放式的阔大空间场景,"千里""万里"和具有概括性的地理空间名词是其常用的空间描写素材,具有博大的格局;其次,辛弃疾常以英雄气质去抒写抗金报国这一重大时代主题,使其词作的文本空间中充溢着雄豪的气象,足以支撑博大的空间格局。此外,辛弃疾对文本空间的打造并非一味使大,而是能于豪迈中见精致,亦能以精致寓豪迈。辛弃疾对文本空间的打造,常常是大气魄、大主题与大景象、大场面的结合,因而其规模之宏大,于词史中无人能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