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3,(18):90-91
湘江流域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带,集中有全省机械、石化、有色、食品四个过千亿产业,它们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累积效应不断显现。全国首个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于2011年3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总投资595亿元。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12-12,14
1 重金属污染农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该课题率先对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大气沉降、畜禽粪便、肥料农药、污水灌溉及污泥等主要污染源入手,对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现状和发展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沉降是大多数重金属进入农田土壤主要途径之一;畜禽粪便是Cd、Cu、Cr及Zn等污染物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16):80-80
重金属是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是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对有效地控制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2-23
课题针对当前集约化水稻生产存在的水体富营养化、施肥引起氮磷流失、施药造成土壤农药残留、局部重金属超标导致稻米质量安全问题等主要环境问题,开展了以氮肥和农药减量、重金属污染治理、养殖废水回用等农田污染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形成稻田污染控制的技术集成及示范模式3个,建成稻田污染综合防控示范区1000公顷,推广与辐射面积达到1万公顷以上,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课题针对集约化稻田污染综合防控进行了技术创新和集成,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环境污染健康损害纠纷案件逐年增多,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补偿法律、法规,而以政府主导、行政救济为主要手段解决群体性环境健康损害纠纷案件的做法无法满足个体健康损害补偿需要的现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环境重金属污染健康损害补偿标准及指标体系研究”以环境重金属污染健康损害为切人点,预先开展其补偿项目及补偿标准研究,旨在为环境重金属污染健康损害纠纷处理提供支持,为其他类型污染物健康损害补偿研究提供参考,为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补偿立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是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是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对有效地控制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调查温州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采集温州地区各农贸市场及超市所销售的农产品,共检测8个种类农产品(畜禽肉类、水产品、蔬菜类、蛋类、食用菌、水果、粮食类及茶叶)154份样品,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重金属铅、铬、汞、砷、镉含量。结果表明:2009年温州地区农产品中铅、铬、汞、砷合格率均为100%,镉合格率为94.8%。说明温州地区蓰产品重金属污染状况不严重,少部分农产品存在重金属超标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其中土壤污染因为关系着食品安全而备受关注。海泡石是吸附土壤污染物的良好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日趋严峻。为了解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于2005年至2013年间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壤质量调查,调查区域覆盖了超过70%的国土面积。2014年4月17日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范围内重金属—有机污染引起的土壤总超标点位达16.1%,以重金属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2,(20):21-22
随着经济迅速增长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其中食物链风险高的毒害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形势尤为严峻。据估计,我国大约有2000万公顷土壤受重金属等污染,每年有1200万吨的粮食受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近年来,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显示,有3.6万公顷耕地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并且土壤污染面积仍处于扩大态势。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重金属阻隔技术新型复合叶面硅肥及其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项目总体思路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引起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率较高,农产品安全状况堪忧。大面积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难以采用工程技术方法解决问题。亟待开发一种能够大面积推广应用、成本较低、不误农时的技术方法,降低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针对这一思路,我们的关键技术:环保型叶面硅肥产品及重金属阻隔技术。主要功能是抑制重金属向农产品可食部位运输,降低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辽宁省PM2.5污染状况以及重金属元素分布,2005年在省内选取了5个典型城市进行分季节的采样,并进行颗粒物浓度分析和重金属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典型城市TSP、PM10和PM2.5污染均比较严重,重金属元素分析中Pb和zn的含量比较高,同时得出结论认为重金属元素更易于富集在细颗粒上.最后本文提出了辽宁省PM2.5防治对策以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多方面综述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的毒性,生物活性的影响,较全面地分析了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及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机制和修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镉正通过污染土壤侵入稻米;学者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多地市场上约10%大米镉超标:中国在多种重金属污染的稻米之前几不设防。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4,(15):13-13
<正>人人都知道鱼是一种健康食物,孩子吃了聪明,成人吃了有益心脏。然而,近几年,因为水体的污染,鱼类蓄积重金属的问题使人们开始重视吃鱼的安全性。比如甲基汞,就是一种典型的通过鱼类摄入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55-55
由生物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食品贸易争端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其中毒性最大、与人类健康关系最密切、对农牧渔业作物的污染最重、分布最广的有真菌毒素、贝类毒素、藻毒素等。灵敏、快速、简单、经济的检测方法是降低毒素摄入量的技术基础,也是打破世界贸易战中技术壁垒对我国产生制约的关键。检测技术的落后,也造成我国政府部门对进口产品监管力度不够,对国内消费者造成健康危害。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灵敏并与国际接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毒素的检测方法、免疫亲和柱及试剂盒,以便开展对食品中上述毒素的污染调查,减少有害生物毒素的摄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和声誉刻不容缓。另外,制备可商品化的生物毒素标准品,可以打破仅有美国、日本的少数几家公司的垄断及进货限制,推动我国对这些毒素的毒性机理、环境影响和生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该课题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之一。针对我国典型农业区及水源地、重点种植和养殖制度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中凸现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种植业、养殖业污染物阻控减排和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等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技术研究。形成种植业源污染物阻控减排、有效控制氮磷污染的管理、畜禽养殖业源污染物阻控减排、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源重金属原位固定及阻控减排、南方水网农区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氮磷消减、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及评价等技术,研究开发重金属钝化制剂,形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生物有机肥发酵工艺。有机结合和吸收已有技术,形成适合我国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全程阻控减排技术体系与模式,建立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3,(11):78-78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吉林省的农田土壤环境还属于清洁生产水平,但是出现了重金属累积的现象。中部黑土区的土壤环境质量有恶化的趋势,部分区域已经达到了警戒线水平。矿区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比较严重,镍矿周围镍污染程度严重的达到3~20倍;镉污染也达到了土壤二级标准的上限;铜部分区域污染程度达到了2倍。  相似文献   

18.
电镀工业是通用性较强,使用面较广的工业之一,跨行业分布在各个工业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电镀行业是当今全球三大重污染工业之一,并被视为“夕阳产业”,电镀废水中通常含有氰化物,六价铬及多种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不加处理任意排放,必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土壤环境监管信息系统以山西省土壤质量数据和污染源信息为基础,综合应用数据库、GIS、网络技术,根据土地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并初步建立污染土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污染风险评估技术模型对各类用途的土壤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实现依据风险等级分级管理;建立了集数据储存、数据分类管理、数据检索、数据系统应用、数据运算分析和相关信息发布功能的为山西省土壤环境的管理、预警和决策提供支撑的监管系统,为土壤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和科学高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监管是对社会食品安全风险的公共治理问题,作为食品安全社会性规制的一部分,舆论监督如何面对食品安全公共危机,一直是国内外及社会各界关注和思考的热点。程景民、薛贝著《食品安全公共危机的舆论监督》一书通过对国内外食品安全舆论监督特点及做法的比较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公共危机中舆论监督的规律性,力图从体制和框架层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公共危机舆论监督框架,延伸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视角。该书对于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提高政府面对食品安全的危机意识,完善保障食品安全和处置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