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英旺油田长8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岩心分析、压汞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英旺油田延长组长8储层的非均质特征,认为本区长8储层的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及微观非均质性均比较强,其变化规律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韵律和层内夹层影响,层间非均质性取决于层间隔层展布和储层性质变化,平面非均质性与砂体形态及接触关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油层组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3方面对鄂尔多斯合水地区长8油层组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区长81油层组和长82油层组砂体频率和砂体密度相近,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较弱,层间隔层厚度变化较大,整体上长8油层组层间非均质性较弱;研究区长81、长82夹层发育,存在多段高渗层,层内渗透率的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都较大,两油层段的层内非均质性均较强;研究区长81、长82流动单元分布受沉积微相的影响明显,差、中流动单元分布较多,好流动单元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究储层发育的韵律性特征,砂体的平面和纵向展布特征,渗透率参数的变化特征,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余家坪储层的层内、层间、平面等宏观非均质性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具有各向强非均质性,其物理性质的变化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的控制。同时,埋深、微裂隙以及粒度和矿物成分也对非均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北部长6段沉积微相环境多变且储层非均质性强,加之两者之间关系复杂,导致储层有利区预测困难的问题,采用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测井分析等方法对长6段的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河道期次、单期河道砂体厚度、河道的叠加宽度以及砂体连通性等角度分析了沉积微相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湖泊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研究区长6段的主要沉积体系类型,沉积微相类型较多,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和河口坝;单期河道的砂厚变化范围影响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的强弱,河道期次与层间非均质性关系密切,而分流河道的叠加宽度以及砂体的连通性主要控制储层平面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5.
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2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究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2储层的内部结构特征及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方法通过岩心分析测试、测井参数解释与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储层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长2油层组中泥质、钙质夹层和富含炭屑与碳质薄层较发育。河道中心微相为均质—中等均质储层,河道边缘非均质性稍强;点砂坝与决口扇砂体属于中等非均质储层。结论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中等,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沉积环境、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等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储层的物性是影响油气的聚集、储存和开采的重要地质因素。通过岩芯薄片、测井曲线、钻井资料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延安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储集层的层内、层间和平面的非均质性特征进行研究,进而确定储层非均质性对油藏的形成及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延安地区长6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的储油层,河道主体相对河道两侧非均质性较弱,储层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特征,层内非均质性较强,以下细上粗的反韵律为主,层理较发育,泥质夹层和钙质夹层为主要的层内夹层,渗透率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特征;储层内部单砂层较多且不连续,分层系数较大,层间隔层较发育,层间非均质性较强;从平面非均质性来看,砂体以条状、片状为主,砂体整体连通性一般较好,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非均质性较弱,分流间湾、河口坝和天然堤等砂体的非均质性较强。从单层砂体来看,长6_2分层系数最大,层间隔层最多,层间非均质性最强;长6_4整体砂厚较薄,有效砂岩密度最小,非均质性也较强。  相似文献   

7.
对临二断块馆三段储层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平面上该河道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分布相对均质,其分布受沉积微相控制;垂向上,孔隙度高且变化较小,变异系数也较小,渗透率略呈正韵律,渗透率单层突进系数、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相对较小。心滩坝与河道充填储层非均质性属中等,是油田开发最有利的油层;河道边缘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是油田开发中较差的油层。河流相相变快是造成平面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不同沉积方式决定了不同微相的层内非均质性;不同时期发育的河道砂体在较短距离内相互叠置,是造成层间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录井、测井等资料,综合考虑孔隙度、渗透率韵律、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砂体的侧向连续性等因素,对直罗地区6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长6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都较强,为储层评价和油田后期的科学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苏14井区盒8段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研究层段盒8段属于典型的岩性圈闭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丰度的特点。以苏里格气田中区苏14井区为研究目标,在明确地层系统划分和区域地质特征的前提下,运用测井、试气等实际生产资料,同时结合研究区沉积相研究成果,分别对苏里格气田苏14井区盒8段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苏14井区盒8段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都表现出极强程度,平面非均质性要相对较弱。其中盒8上段砂体沿主河道方向砂体连续性较好,而垂直主河道方向上砂体叠置频繁、连续性差,导致层间非均质性极强。  相似文献   

10.
卞东油田阜三段沉积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卞东油田阜三段为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通过岩心与测、录井数据观察分析本区三角洲沉积特征,识别相标志,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沙坝与前缘沙席三个主要的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沙坝是本区储层的主体相带。储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较强,隔层趋向分布于远离物源的方向,砂体连通性差,平面非均质性受沉积相带及砂体展布形态控制。  相似文献   

11.
安塞油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油层组发育浅水型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最为发育。安塞油田长7油层组砂岩以长石砂岩及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砂岩中填隙物含量较高,主要为绿泥石膜、高岭石、铁方解石、发丝状伊利石等,其中铁方解石胶结物含量最高。从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3个方面来看,安塞油田长7油层组的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度、渗透率高值点沿砂体的展布方向呈片状及点状或不规则状展布,在沉积微相的主砂体体部位孔隙度、渗透率值较高,向砂体的侧翼和沉积末端随砂体厚度的减薄,孔隙度、渗透率值变低。  相似文献   

12.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沉积相特征、岩相古地理演化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长6-长8油层组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及特征,在长6-长8油层组中识别出3种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1)退积型叠加样式(向上"变深"的非对称旋回);(2)进积型叠加样式(向上"变浅"的非对称旋回);(3)退积-加积型叠加样式(向上"交深"复"变浅"的对称旋回)2并深入研究了储层物性变化模式,包括:物性向上变好的模式;物性向上变差的模式;物性均匀变化的模式;上下砂体间物性突变的模式;物性向上变差复变好的模式及物性变化复杂的复合模式.这些模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密切相关,即短期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了储层物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永宁油田双805井区长6储层的特征及控制因素,为研究区科学有效的开采提供依据。方法在储层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井等资料对储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区长6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内溶孔及铸模孔为主,晶间微孔、晶内微孔次之;孔隙结构复杂,排驱压力、中值压力等参数明显偏高;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较强,属于中小孔微细喉型低渗、特低渗储层。结论研究区长6储层为受三角洲控制的岩性油藏,砂体分布受沉积微相展布控制,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复合发育的主砂带是渗透率较高区,也是油气分布富集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4.
隔夹层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主要指标,隔夹层在三维空间的展布,对油气勘察预测、储层开发研究、提高原油采收率都有重要的作用。以具体研究区块为例,结合测井分析、沉积相研究、储层特征分析等,对黄陵地区长63储层的隔夹层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隔夹层的成因、特征与识别方法,对隔夹层的平面展布特征完成了定量分析,结合研究区块勘探开发现状,将隔夹层特征与储层研究相结合,阐述了隔夹层对储层作用的双重性特征,为浊积岩储层开发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并结合砂体分布形态,确认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前缘相带的各种砂坝和分流河道,在单井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砂体微相进行了分析.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等多项分析手段,对长6油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区储层岩性为细粒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类型为方解石、绿泥石、浊沸石、伊利石、石英、长石和少量伊一蒙混层.储层面孔率一般5%~8%,主要为粒间孔隙、骨架颗粒溶孔、浊沸石溶孔和少量裂缝孔隙.部分微裂缝在地下处于开启状态.在成岩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长6油层成岩演化序列.油砂体研究结果表明,油藏分布和聚油面积受三角洲沉积作用控制,储层性质受砂体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16.
长8油层储层物性受粘土矿物胶结物控制,储层沉积作用和沉积后期所经历的成岩变化,决定储层的现今面貌。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储层基本特征和成岩作用及沉积作用进行分析,在整体低渗的背景下,部分位于相对渗透率较高区域的油井有较高的产量,理清研究区长8储层富集规律,对地区内岩石孔隙度下降因素进行剖析。姬塬地区有利储层多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特别是砂体中心部位储层物性是最好,长8油层组的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好,即粒间孔型、粒间孔+溶孔型和溶孔+粒间孔型。溶孔型、粒间孔+微孔型两种孔隙组合类型的渗流性能较差。微孔型和溶孔+微孔型两种孔隙组合类型的储集空间主要由半径极小的微孔构成,连通性较差,其孔隙内表面积和渗流阻力,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地区白垩系亚榕列木组是一套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的地层.通过对亚格列木组储层薄片观察及物性资料分析发现,储集空间主要为扩大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原生粒间孔,储层类型为低孔中渗储层.亚格列木组储层均表现为强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储层发育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黏土杂基的影响,沉积微相是储层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盐定地区长8油层组成岩作用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长8油层组是受成岩作用影响的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研究区砂岩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的分析,长8油层组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其次是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和重结晶作用;其中绿泥石胶结和长石、浊沸石溶蚀能有效的改善孔隙,有利于储层发育,而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则使原生孔隙减小和储集层致密。成岩作用更受到原始沉积物组分,沉积环境,结构及孔隙间的流体性质,埋藏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而这些因素又与大地构造背景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