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甘肃省封山育林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苟树屏 《甘肃科技》2005,21(9):10-11
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迅速扩大和恢复森林植被的重要途径,也是投入少、较为经济的一种森林植被恢复方法。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封山育林建设状况的调查研究,针对全省封山育林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坂山中段北坡影响森林植被分布的环境因子的调查研究、分析、探讨,找出了植被分布的规律,为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并且,根据植被分布的规律,提出了植被恢复发展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封山育林后的海南鹿回头公园的植被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自1986年封山育林以来,该公园的原生植被和补植的速生优良树种得到了较好保护,从而使残桩遍野、荆棘满山的公园恢复了生机,并逐渐形成了具有生态功能的热带混交季雨林群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封山育林对石漠化植被恢复效果,为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对封山育林区的植被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前植被总覆盖度为44%,植被种类仅为121种,且生长状况较差;封山育林后植被总覆盖度为85%,植被种类为194种,生长状况良好。封山育林后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比封山育前提高4.43g/kg,封山育林后20-40cm土层有机质含量比封山育林前提高3.22g/kg,全N,全P,全K等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陕西植被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植被对环境建造的主要作用:如植被调节气候、改变大气组分,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净化环境等,并在回顾和总结陕西省以往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指出植被建设对陕西环境保护的意义。以此为基础,提出陕西植被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5项对策,包括实行封山育林育草、改造和恢复灌丛等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林草植被建设的健康发展,林草植被建设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应用各种技术予以保证;采取封山育林技术、退耕还林技术、宜林荒山造林技术、人工促进更新技术、低质低效林分改造技术、幼林抚育技术、生态移民恢复技术,加快森林生态治理中林草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喀斯特山地生境特点和原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提出 了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途径;阐述人工植被恢复的主要模式,包括陡坡地人工植被恢复、人工促进自然恢复及林农复合经营恢复等;探讨了人工植被恢复可采用的造林与营林关键技术及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对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科技支撑、管理与政策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兰州市南北两山灌草植被退化严重问题进行了大面积的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结果表明:人工造林成活率92%,封山育育林植被覆盖度70%。为南北两山植被的恢复提供了主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封山育林是以封禁为手段。利用林木天然更新能力和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规律,使疏林、灌木林、散生林、未成林造林地及荒山等林业用地自然成林的一种恢复和建设植被最快、最省钱、最省工的办法。由封山育林形成的森林结构最好,森林生态功能最大,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  相似文献   

10.
信阳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合理调整植被建设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要合理地调整林种结构,重点发展生态防护林,在工程建设中,生物措施要与工程措施相配套,应选择乡土树种并参照当地天然林模式及演替规律确定造林模式及造林技术.在生态经济林的建设中要选择抗性较强的经济树种,采用多物种多层次的结构,以避免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在植被恢复方式上,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可适当采用封山育林方式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1.
封山育林工程的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太原市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封山育林的作用、条件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实施封山育林的主要措施以及封山育林的类型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刘力彬 《科技资讯》2014,(13):135-13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现在正处于新能源时期,各式各样的新能源出现,导致了人们对木材的需求逐渐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造成了营林生产利润的下降,但是为我国森林资源的恢复和营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提高了我国植被覆盖率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干旱河谷区与石漠化荒地、沙化区等同属困难立地区,其植被恢复已成为国土绿化和生态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川西干旱河谷区地形和气候环境复杂,植被恢复限制因子多,关键技术和理论的突破已是瓶颈问题,急需得到进一步解决.本文通过对川西干旱河谷区的形成过程、立地条件、植被演替趋势、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历史上该区域植被恢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从恢复植被物种选择、灌溉方式、整地方法、栽植技术、管护等角度提出该区植被恢复适宜模式,为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封山育林,停止或减少了外界因素的破坏,人工促进森林群落调节、恢复、进展演替,向相对稳定、比较高级的顶极群落过渡,林木生长量、数量增加,灌木种类增多,植被生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大规模植被恢复对黄土高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大量坡耕地被转化为草地和林地,植被恢复效果显著,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由于植被剧烈变化,导致部分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定位观测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考虑植被恢复对地表水热过程影响的基础上,将双源蒸散发模型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实现尺度转化,构建考虑植被动态变化的区域尺度蒸散发模型,分析大规模植被恢复后黄土高原蒸散发、降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明晰植被重建对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黄土高原全区降水以5. 16mm·a~(-1)的速率增加,而植被恢复最剧烈的16个子流域河川径流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1. 45mm·a~(-1).受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影响,研究区蒸散发以4. 39mm·a~(-1)的速率增加,植被恢复导致的冠层蒸腾上升是蒸散发增加的主要因素.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建议应当加强对黄土高原雨水资源潜力的利用,缓解植被剧烈变化导致的水资源消耗,并根据不同植被类型的蒸散耗水规律和区域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提出基于土壤水资源消耗补给平衡的植被恢复策略,以期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可持续发展和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广西都安三只羊乡多石,少土,缺水,人均耕地面积少,原生植被少,农作物经济效益低,能源不足,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自然灾害(旱、涝)发生频繁,生态环境恶劣,石山荒漠化,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但是,该乡具有生态重建的客观条件,以及技术和资金保障,可以对该乡进行封山育林、营造人工林、发展良种水果种植、发展科学的养殖、实施集水及节水灌溉工程、综合利用沼气能源、举办各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来恢复和重建该乡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该乡"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良性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工程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新世纪实施的六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退耕还林工程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应开展耐旱树种筛选和引进树种适应性、困难立地人工造林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配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植被恢复所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阐述了在退耕还林区不同试验点开展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强调了适宜树种筛选、整地方式选择、保水剂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对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太行山绿化工程从1986年开始实施,到2050年完成。由于土壤瘠薄,植被稀少,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保存率低。采用封山育林,点播与植苗结合,利用乡土树种,可提高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祁连山生态系统的主体,起着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多种作用。近年来天保工程的实施,为更好地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由于高海拔自然条件和林区各种矛盾交织存在,保护区的森林植被恢复缓慢,天然林资源未能得到良好的保护。必须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坚决遏制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活动,同时要增加投入,扩大封山育林面积,促进保护区森林资源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封山育林是加快太行山绿化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封山育林的概念和封山育林的优势,阐述了封山育林的对象、条件、类型、方式和封山育林的年限,提出了加快太行山封山育林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