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科技》2014,(9):15-18
近年来,惠州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抓手,紧紧围绕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的总目标,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主体,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谱写了惠州市科技发展的新篇章,有力支撑了惠州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倪玉平 《安徽科技》2016,(12):16-18
正近年来,铜陵市深入贯彻国家、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高举创新大旗,汇聚创新力量,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开创了铜陵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新局面,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支撑铜陵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产业转型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企业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达48.9%,居全省第1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嘉善县围绕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总目标,着眼于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产业发展,结合产业特色,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平台促创新、以平台带产业,努力增强企业发展驱动力,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在支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的重要作用。2010年,全县企业共列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宿州市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一、创新驱动,成效斐然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14年,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比上年新增12家,增幅46.2%,全市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5.
周琳  魏劲松 《科技资讯》2022,(1):123-125
2021年5月27日山西省政府发布了《山西省“十四五”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为构筑山西转型新动能,将信创产业确立为具有支柱意义的主导性未来产业。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的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加快构建以信创产业为主要内核的未来数字产业体系,是全面推动该省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举措。该文主要利用SWOT分析法明确当前山西信创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和外部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促进山西省信创业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钱峰 《安徽科技》2015,(5):15-16
<正>2014年,天长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促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市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一、突出重点,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2014年,天长市制定了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壮大全市创新型企业。一是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家企业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企业通过了复审,目前全市高新  相似文献   

7.
麻丽敏 《安徽科技》2017,(11):13-15
工业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是推动全省工业乃至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 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研发投入快速增长, 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2016年,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比重达19.4%,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0.88%,新产品销售收入率达17.4%.  相似文献   

8.
常清 《上海信息化》2014,(12):62-64
近年来,上海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信息服务领域涌现出一大波创新企业"标杆"。上海华谊集团立足自身产业优势,以"高端、创新、一体化、跨市"为主题,唱响了"走出去"发展的主旋律,其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探索实践,为上海传统企业转型创新带来了哪些启发?  相似文献   

9.
任喜全 《天津科技》2014,(10):100-101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企业技术创新需发展高端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海晶集团是海盐生产企业,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整体规划和加速建设,盐田面积逐渐减少,产业转型升级十分必要,科技创新是海晶集团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宏观     
《信息化建设》2013,(1):6-6
【规划】 国务院出台规划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 日前,国务院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围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深化产业融合,细化专业分工,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中,缺乏传统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升级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从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主张和价值创造过程出发,提出价值共创是智能供应链整合的价值主张;“平台模式+智能化解决方案”是价值创造的核心。通过对MRO行业典型企业-震坤行由传统的外贸服务代理商成功升级为综合服务商的商业模式发展历程剖析,构建了智能供应链整合驱动的生产性服务流通企业升级的商业模式创新模型。基于价值共创的智能供应链整合模式的提出,为传统生产性服务企业升级开辟了一条新路,为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技》2011,(10):10-11
近年来,杭州市围绕省委“八八战略”和“创新创业”总战略、首个国家技术创新112程浙江试点省,和杭州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要求,着眼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发展规划、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科技十大平台、引进科技创新载体、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等内容,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的集团主动拥抱"互联网+",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入企业全流程,推动自身经营模式、商业模式的变革创新,从搭建智能家居平台,到产业链条多方协作发展,再到进军机器人产业……美的一边转型升级,一边布局未来,不断增强整体竞争力,逐渐从依靠规模增长的传统制造企业向全面能力提升的互联网企业转型,走在了互联网时代下制造业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兴起,我国制造业企业纷纷进行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宏观上,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经济比重增加,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比重逐渐上升,与此同时,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发展,制造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因素进行处理,探究全国31个省份的生产性服务业经济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指标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者产业呈现明显的互动促进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15.
<正>永康现代农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于2013年2月,是组成浙江省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错位发展布局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浙中城市群发展、提升金衢丽产业带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创建以来,注重发挥高新区核心载体作用,在培育创新体系、企业研究院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储备、带头机器换人引领转型升级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一、强化高起点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浙江打造制造强省的基本内容。近年来,浙江省制造业着力于调结构、促转型,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但依然任重道远。针对当前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我们应从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公共服务、产业集群、人才资源、协同创新等方面着手创新。  相似文献   

17.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要围绕产业承接发展重点,加快技术创新升级,强化技术创新要素支撑,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加大技术创新,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实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磊 《安徽科技》2018,(7):34-35
正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强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及产业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一、长丰县产学研合作主要成效近年来,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长丰县不断加快内引外联步伐,持续开展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文章在剖析湖南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基本态势及其与北京、上海等地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方略上的异同的基础上,从大园区集聚建设、大项目支撑发展、大企业引领带动、大协作推进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湖南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无人自动化行车系统概述(UACS)根据《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定,以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提高钢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对企业现有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升级企业技术装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加强安全生产保障。2017年6月,中国和德国签订了《中国制造2025创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