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评价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承载力理念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对旅游活动的生态需求与环境影响关系的理解。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对北京十渡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秦巴山区以优越的资源环境条件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探究秦巴山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对于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地协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位于秦巴山区的重庆市城口县为研究对象,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3个子系统构建城口县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后的TOPSIS模型对城口县2007—2018年的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进行动态评价。【结果】2007—2018年,城口县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自然资源子承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子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子承载力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对城口县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影响最大的是自然资源子承载力,其次是生态环境子承载力,最后是社会经济子承载力。【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秦巴山区其他县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环境承载力刍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要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组成体系、指标体系,提出了提高环境承载力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与地质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关键纽带。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区——陕西省府谷县为例,建立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与评价模型,在综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作用程度。从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等5个系统选取17类影响因素,引入半监督学习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证明,半监督学习模型提升了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敏感性,回归预测精度较高;府谷县地质环境承载力由低至高划分为5个承载力等级分区,不同等级下影响因素作用程度不同,其中崩塌滑坡易发性等7项影响因素可优先用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作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省级区域尺度明确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评价方法的研究尚且不足,本文以多学科理论方法为指导,在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支撑系统、资源供给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及调节系统4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集对分析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环境承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不足,调节能力较弱,虽然资源供给未成为限制因子,但生态环境支撑系统自身脆弱性对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巨大,运用集对分析方法实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其结果能够实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全面表征.  相似文献   

6.
目前环境承载力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本文参考环境问题的分类,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角度对环境承载力进行重新定义。根据其定义内涵以及安徽省的资源状况,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选取与区域环境承载力密切相关的指标,构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弥补传统评价方法的在主客观权重确定的不足,应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模型对层次分析法确定的主观权重和模糊熵权法确定的客指标权重进行综合赋权,结合承载力评价模型,以市为单位实证研究安徽省十六个市区2015年的环境承载力状况,应用GIS技术分析并绘制安徽省环境承载力评价图,直观显示各市环境承载状况。结果表明,2015年安徽省环境承载力空间差异较大,整体承载力一般;黄山市承载力能力较大,淮南市、铜陵市环境承载力较低。  相似文献   

7.
根据环境承载力的涵义,引入一种新的环境承载力衡量方法.在计量环境承载力时直接采用GDP值作为表征量,探索性地直观表述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与当前经济发展规模比较得出环境承载状况.以松原市为例,采用能源、水资源等5个承载力评价指标,计算出2008年松原市环境承载力为1 105亿元,环境承载状况较好,为适载状态.  相似文献   

8.
在概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江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简述了其对江西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概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江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简述了其对江西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是否协调的标准之一。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调节人类活动强度,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量化综合评价模型,分析评价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地质环境承载力,并利用相等间隔法将承载力等级划分为好、较好、中、较差、差五个等级,进而获得各评价时间地质环境承载力分区图。经对比分析,在评价时间内研究区中北部冲洪积平原承载力指数平均下降率为5.63%;南部基岩山区承载力指数平均下降率为5.19%。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以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调控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减小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是了解区域承载能力的重要手段,其研究仍限于采用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的思路,难以准确、量化地反映实际环境承载力.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全新理解,提出通过表征环境承载力组成(即资源供给能力、环境纳污能力、生态服务能力和社会支持能力)的思路,达到具体、全面地衡量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目的.通过厘定或改进资源供给能力、环境纳污能力和社会支持能力的计算方法,并提出生态服务能力计算方法,建立起实用的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同时提出修正向量模法,为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计算提供方法基础.以宁波市为例,通过环境承载力的具体量化实践检验上述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环境的"资源支撑能力"和"环境消纳能力"两个方面构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框架,运用因子分析和矢量模评价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1990-2006年的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量及承载状态进行量化评价,探索经济增长与环境承载量之间的演变关系特征,并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转型、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等方面提出促进宁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判断旅游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是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根据综合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频度分析法,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构建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体系,以对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分析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延川县为研究区,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地质环境3个子系统选取19个指标,构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和主观赋权重法相结合,在30 m×30 m栅格尺度上评价了延川县2018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资源环境承载力3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延川县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强调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阶段性等原则。其中持续性原则指生态环境在干扰的前提下能继续发展,达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就必须考虑到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持续发展。该文以清流县为例,构建福建省西部地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据生态学理论,采用环境承载力方法,对山西环境承载力、环境变化机制和驱动力分析进行了分析,指出太原市、运城市、临汾市等地级市的人口压力大于水土资源承载力,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是造成山西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直接诱因,进而提出了促进其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给出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并揭示了其内涵。在深入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成、性质、分类、计算程序及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现有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并提出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城市旅游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判断城市旅游环境承载所处状况,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构建由自然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等3个准则层以及7个状态层所构成的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测算模型,以苏南五市为实证分析对象,对其旅游环境承载力及承载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表明:2010年苏南五市城市旅游环境都达到了可持续承载状态,但各市可持续承载水平明显不同。该研究不但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量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而且对于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不断涌现。山西省作为一个煤炭大省,第二产业比重占50%以上。主要研究山西省2003-2012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并对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经济因素和环境承载力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环境承载力在近10年内不断改善,但连续多年处于强载状态,且与人均GDP呈很强的线性关系,随着二产比重提高而下降,随三产比重提高而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20.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运用魏建中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将山西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增长方式放在一个体系下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所得指标对山西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