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板栗是著名的果实,但储藏中易发生黑斑病,造成高达70%的损失,经过三年时间的试验,发明了AS-3型保鲜剂,使黑斑病发生降低到7%左右。  相似文献   

2.
黑斑病是甘薯的一种常见病害,对甘薯产量和质量均能造成很大损失,黑斑病有时能导致全苗床报废,窖藏种薯的损失率高达60%~70%,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经济收益。过去曾提倡用“温汤浸种”的方法防治甘薯苗床黑斑病,但这种方法需要三大容器,即大锅、大缸、  相似文献   

3.
在夏末秋初的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盛花期,对上海市内15处具有代表性的栽种月季的公园,以及道路上18个月季品种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研.归纳分析得出:上海地区更适宜栽种如“仙境”“安吉拉”等耐湿热品种,并且其种植量和范围已经形成规模,但是珍贵品种的推广情况有待提高;其次,土壤的养分以及病害对月季的长势影响较大,而大多月季绿化带生境情况并不理想,土壤肥沃率低下,黑斑病等病害在夏末时节的植株间传播率很高.本研究期望能为之后进一步加强适生彩化、珍贵化月季品种筛选、培育、配置研究等关键技术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银杏病害种类的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杏病害在广西各栽培地区普遍发生,经研究鉴定有8种。它们是日灼,茎腐病,根腐病,轮纹病,黑斑病,叶斑病,炭疽病,黄化病(病原待定)。这些银杏病害在广西均是首次报道,其中银杏叶斑病菌、银杏轮纹病菌为广西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黄瓜嫁接育苗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类作物进行嫁接育苗可以避免枯萎病等土传性病害的发生。嫁接后的瓜类作物植株生长势强,耐寒、耐热、抗病等抗逆性和适应性都会大大增强产量显著提高。嫁接方法有靠接法、插接法和劈接法。一般生产上多采用靠接法。其技术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梨黑斑病是杭州市梨树上一种严重的病害,1968年至1970年大观山果园梨是二十世纪品种,由于发生黑斑病,造成大量裂果及早期落果,以致连续三年烂果率达90%以上,每年减产15万斤左右。二十世纪是日本梨系统中品质最优良的一个品种,在外销上很受欢迎。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教导,贯彻执行毛主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伟大方针,为探求梨黑斑病害防治的有效措施。去年曾进行梨黑斑病的药剂防治试验。供试验的二十世纪梨树246株,分六个小区,分别喷用六种药剂。各小区在3月27日均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茎点菌溃疡病、杨树球二孢溃疡病、细菌性溃疡病、黑斑病等四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作一综述,并针这几种病害的预防治理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期望对日益发达的杨树生产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茎点茵溃疡病、杨树球二抱溃疡病、细菌性溃疡病、黑斑病等四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作一综述,并针这几种病害的颓防治理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期望对日益发达的杨树生产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9.
梨树病害以其发生前具有“看不见、摸不着”及防治技术不易掌握等特点成为当前阻碍梨果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是广大梨农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梨树病害的综合治理,因不同地区病害发生种类不同,而具体防治措施不同.本文以河北省中南部梨区为例进行阐述.该区内主要发生的病害是黑星病、轮纹病、腐烂病和黑斑病,部分果园还可发生的病害有锈病、褐腐病、根部病害、白粉病及黄叶病,有些果园偶尔发生的病害是疫腐病,老树还常发生木腐病.  相似文献   

10.
板栗是著名的果实,但储藏中易发生黑斑病,造成高达 70% 的损失。经过三年时间的试验,发明了 A S- 3 型保鲜剂,使黑斑病发生率降低到 7% 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土壤质地组分及含水量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5种土壤质地组分和6种土壤含水量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纯黏土最不适合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在供试的5个土壤质地组分处理中,纯黏土的病情指数最低,其次为黏土∶细沙=3∶1的处理,两个处理病情指数均在25以下;黏土∶细沙=1∶3的处理病情指数最高,其次为纯细沙和黏土∶细沙=1∶1的处理,这3个处理病情指数均在60以上;病株率调查结果表明,纯黏土与黏土∶细沙=3∶1处理病株率较低,均低于70%,黏土∶细沙=1∶3处理、黏土∶细沙=1∶1处理和纯细沙处理的病株率均大于85%,黏土∶细沙=1∶3处理的病株率达到100%,显著高于黏土∶细沙=3∶1处理和黏土处理.研究发现,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合该病害的发生,在供试的6个土壤含水量处理中,土壤含水体积分数29.74%的处理和4.68%的处理病情指数均低于60;含水体积分数12.78%,14.25%,6.93%处理的病情指数为75~85;含水体积分数9.61%的处理病情指数最高,为88.73,最适于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烟草生长生理、抗病抗逆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为探明烟株患黑胫病后对根内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以烟草K326和云烟87健康、感染黑胫病烟株的根部及根际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明烟草根部AMF多样性,采用显微形态观察烟草根内AMF侵染水平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AMF侵染特征的相关性.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烟草根部共检测出1 655个AMF-OTUs,隶属于1纲4目5科6属,其中,Glomus为云烟87健康烟株根内AMF的优势属,其余样品优势属均为Paraglomus.聚类分析表明两个品种健康烟株根内AMF群落相似性较高,患病植株间根内AMF群落比较类似.侵染结果显示,患病烟株AMF侵染状况与土壤孢子密度均低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 RDA分析结果表明,全钾是影响AMF孢子密度和侵染状况的主要驱动因子,其次为速效磷和全磷;土壤p H值为烟株根内AMF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两者呈负相关;此外,土壤中钾含量对烟草根内AMF群落组成的影响最为明显.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木霉菌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拮抗机制及其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诱捕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木霉菌株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采用对峙法测定其对云南省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该菌对黑胫病菌具较强拮抗作用,拮抗机制主要为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采用温室盆栽,田间试验,分别测定该 对黑胫病的防效,室内防效为97.6%(10^6个/mL浓度级),田间移栽时,每株施用4克效果较好,田间防效可达67%以上。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开远6根发病的甘蔗茎上分离到甘蔗黑腐病病原菌,鉴定了该病害的病原菌,以期为防治和控制该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基于致病性测定,ITSI-5.8S-ITS2 rDNA序列的系统发病分析和形态学观察结果,甘蔗黑腐病是由多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adiposa(Butl.)Moreau)引起的,该病菌导致甘蔗黑腐病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开远6根发病的甘蔗茎上分离到甘蔗黑腐病病原菌,鉴定了该病害的病原菌,以期为防治和控制该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基于致病性测定,ITSI-5.8S-ITS2 rDNA序列的系统发病分析和形态学观察结果,甘蔗黑腐病是由多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adiposa(Butl.)Moreau)引起的,该病菌导致甘蔗黑腐病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微波处理对不同植物种子活力及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微波预处理工艺对不同种类植物种子耐盐性的影响及所选工艺参数的普遍性,用NaCl溶液和原生水分别作种子萌发的培养液,选择蔬菜种子(白菜)、草本植物(高羊茅、黑麦草)和木本植物(刺槐)为实验对象,以相对幼苗活力指数评价种子的耐盐性,采用对比实验考察了微波预处理对4种不同种类植物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单一盐类对种子萌发的胁迫作用均比原生水复合盐类大;对2g种子,在原生水培养条件下,微波参数2450MHz、65W,辐照6s,间隔10min,重复照射1次,处理后种子的相对幼苗活力指数均显著提高,增幅为31%~84%.虽然上述种子种类不同,但由于微波因素影响种子活力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相同,所以同样的微波处理工艺参数均能达到显著提高种子活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湘西永顺县猕猴桃基地分别采集萌芽期(3月)、生长期(6月)和成熟期(9月)溃疡病猕猴桃和健康猕猴桃根际土壤样品,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探究了土壤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和种群丰度.结果发现:虽然3个时期健康猕猴桃和病患猕猴桃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和种群丰度存在一定差异,但优势属主要包括Acidobacteria类群、芽单胞菌属、Gaiella等.其中假单胞菌属细菌的种群丰度随生长期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与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进程吻合,提示假单胞菌属细菌可能是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传染源.此外,黄杆菌科和丛毛单胞菌科细菌在病患猕猴桃土壤样品中丰度高于健康样品,推测其与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存在正相关关系;红螺菌科、高温单孢菌科,芽孢杆菌属和链霉菌属细菌在健康猕猴桃土壤样品中丰度高于病患样品,推测其在猕猴桃溃疡病发生中起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栽培因子对小麦黑胚病发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播量、播期、灌水、施肥等栽培因子对小麦黑胚病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量对小麦黑胚病的影响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黑胚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表现略有差异.灌水次数和灌水时期对小麦黑胚病均有影响,但灌水次数影响较大,随灌水次数的增加黑胚率升高,花期灌水有利于黑胚病的发生.在常量追肥条件下,随追肥次数的增加黑胚率升高.  相似文献   

19.
2株真菌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及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石油污染的盐碱土壤中分离出具有降解石油性能的两株真菌,将其制成混合菌剂.通过掺混一定比例的石油污染原状土盆栽实验,以石油烃降解率、土壤脱氢酶活性和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等为指标,测定了不同培养时间内各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受试土壤的总石油烃含量为21 000 mg/kg的情况下,加入5%菌剂后第56 d,真菌降解石油的效率达33.13%.在水培条件下,设置两类处理,即单独种植植物(分别为紫花苜蓿、燕麦)、微生物分别与两种植物组合,以表征植物根系活力的根脱氢酶活性和表征叶片脂质过氧化的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了真菌促进植物的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5%菌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物的根系活力,明显促进了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20.
信阳板栗7种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微生物侵染板栗果实(Castanea hungeana fruit),形成黑斑病,给生产和储藏带来损失选10%-40%。对板栗黑斑病进行病茸分离和鉴定,发现信阳板栗黑斑病常见7种病茸真茸,对这种病茸进行了生长温度测定、复感梁等研究,为最蚌防治黑斑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