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本文将贵州晚新生代矿产资源分为沉积矿床和层控矿床二大成因类型。重点对层控矿床作了阐述,根据改造成矿作用程度和表生氧化成矿特点,进一步分为沉积——改造矿床、沉积——表生氧化矿床和沉积——改造——表生氧化矿床三类及若干亚类。并从成矿物质、成矿空间和成矿时间三个方面,对贵州晚新生代成矿规律作了探讨。其中,构造变异带成矿的规律至关重要。据此,对贵州晚新生代成矿区域作了划分;为成矿预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上海及邻区晚新生代沉积相的分布特征。根据晚新生代沉积等厚线走向分析了沉积厚度与断裂构造的关系,尤其是沉积厚度较大的地区及几个沉积中心与北西向断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西北缘NW走向的印干断层为逆冲断层,断层擦痕等指向证据表明其逆冲方向为NE,与柯坪冲断系自南天山向塔里木的SE向推覆明显不同.地层学和断层切割关系等证据显示印干断层形成早于更新世的柯坪冲断系,而主要活动时期为上新世.研究结果表明,柯坪塔格地区晚新生代发育两期方向不同的逆冲推覆构造,印干断层是上新世帕米尔构造结前陆冲断带的前缘冲断层,而柯坪冲断系是更新世以来南天山前陆冲断带.  相似文献   

4.
阿尔金山北麓晚新生代沉积物磁组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金山北麓晚新生代沉积物比较敏感地记录了阿尔金山构造活动的历史.通过对若羌米兰河口剖面晚新生代沉积物沉积学和磁组构特征分析,发现中新世晚期以来该区地层沉积变化明显,岩石磁化率椭球体以压扁为主,磁面理发育,磁化率椭球体最小轴方向为NNE-SSW和NNW-SSE,推测阿尔金山晚新生代以来可能至少经历了中新世末-上新世初、晚上新世和中更新世三次重大构造活动历史.根据磁化率各向异性最小轴方向的变化,结合地层不整合关系、沉积物砾石成分和古水流方向变化以及区域研究成果,表明若羌一带地块晚上新世以来发生阶段性逆时针旋转,推断阿尔金断裂构造带的左走滑特征可能形成于晚上新世以后.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晚新生代红粘土研究之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晚第三纪以来沉积的红粘土的成因,近年来不少学者通过对其粒度、地球化学及古生物等替代性指标的研究,认为该套沉积物为风尘沉积.通过大量野外考察、理论与室内分析测定,认为粒度、地球化学等指标存有多解性,而古生物证据与所谓风成的干旱化环境不相一致,上述指标并不足以成为红粘土风成的确凿证据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替代性指标的研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对红粘土成因的确认不能仅局限于青藏高原的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变化才有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参17.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前人槽台构造观点和板块构造观点对东北地区的构造认识进行比较;然后,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对东北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阶段进行划分,论述每个阶段的特征。元古宙至白垩纪东北地区构造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即各地块基底形成阶段、小地块逐渐拼合阶段和古亚洲洋闭合阶段。根据东北地区的构造、地层、沉积和重磁场等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构造区和9个构造分区,为东北地区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晚新生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中国大陆最高一级地貌阶梯,其东南部地貌边界大致沿龙门山—大相岭—锦屏山—玉龙山—碧罗雪山一线分布。该文主要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两侧的晚新生代地层记录来探讨晚新生代构造运动以及高原隆升。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雏形出现于距今2.5Ma左右,定型于1.2Ma前的构造运动中,之后又在构造运动进程中不断得到加强,并最终形成今日之构造地貌格局。青藏高原从海变陆,并上升至平均海拔4500m以上,成为地球上最高的大高原,这是发生在晚新生代且主要是在第四纪最重大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地质断裂、褶皱、节理的研究,可以估算古代地质应力场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凤凰山背斜的研究,力图研究和重现巢北地持中新生代构造的演化史。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鲁西隆起伸展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相似理论建立相关试验模型,对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的伸展构造的发育演化进行构造物理模拟.结果表明: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的伸展裂陷作用主要经历了晚侏罗-早白垩世、新生代两个阶段,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古新世-始新世初期(65~53 Ma)、早始新世-晚始新世(53~39 Ma)和始新世末期-渐新世(39~23.5 Ma)3个时期,各个时期与研究区伸展构造的主要发育时期相符;物理模拟试验证实泰山在新生代有两次快速抬升,分别为始新世(45 Ma)和渐新世(23 Ma);伸展构造的形成归因于晚中生代和古近纪近南北向大规模的伸展作用,其深部背景主要为晚侏罗世以来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及速度的改变、郯庐断裂带的走滑活动、新生代印欧板块的碰撞以及幔源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比渤海中、新生代盆地的控盆断裂和地层分布,中生代盆地与新生代盆地的叠合类型主要有继承型和相干型。又对渤海辽东湾、渤西、渤中和莱州湾四大区36条地震剖面的分析,得出结论:渤海中、新生代主要有三期断层活动高峰期:中生代、沙河街组二、三段沉积期和东营期,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是活动最强烈时期,而沙河街组四段孔店和沙河街组一段这两个时期以及馆陶期以来为活动较弱时期。  相似文献   

11.
成都盆地新生代大邑砾岩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对龙门山前陆盆地大邑砾岩的发育层序、沉积特征及物源的分析,建立其垂向相序,总结出大邑砾岩的沉积具冲积扇相的特点;恢复大邑砾岩发育时期的古地貌,推断其至少由三个冲积扇组成:古岷江扇,古青衣江扇,古玉溪扇。同时,结合测年资料,指出大邑砾岩是上新世一早更新世的整合沉积相,有别于全球其他地区同期的不整合事件。大邑砾岩沉积之后,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地貌结构特点及其时空演变过程来看,中国地貌的平面格局是燕山运动奠定的,地势高差是喜马拉雅运动,特别是喜马拉雅运动第二幕造成的,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活动有着密切的生成联系。现存地貌是地质历史上内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三星堆文明的神秘消失,古环境演变应是重要原因,与全球性古气候环境变化直接相关.通过建立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以来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文化事件序列和古气候环境序列,进而将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成都平原全新世以来气候变迁与中国其它地区基本趋势是一致的.古蜀文化发展的阶段性与全新世以来气候的变迁直接相关并贯穿于古蜀文化演进的始终.其中气候温湿期对应着古蜀文化快速发展或繁荣时期,而古蜀文化的突然中断往往对应出现气候变冷干事件,显示古蜀文化演进与成都平原全新世气侯变迁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十里店地区大气气溶胶元素组成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法(ICP-AES)分析了成都市十里店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元素组成,并运用富集因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气溶胶的元素富集状况及其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气溶胶中Ca,Cu,Zn,As,Pb,Cd和Hg等有毒有害元素富集程度高,对人体和环境危害大.气溶胶主要来源于地面扬尘、冶金化工尘、燃煤和燃油尘.  相似文献   

15.
Accurate estimation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is essential for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groundwater management in many semi-arid regions. In this paper, a lumped parameter model (EARTH) was established ...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地质解译以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地气测量,发现沿四川绵竹市和什邡市之间的石亭江发育走滑断裂.它们走向北西,雁行斜列,左行走滑.在两条主要左行走滑断裂的右侧叠覆区,两条主断裂第四纪的左行走滑运动产生一个胚胎期的菱形断陷.石亭江菱形断陷中可能形成了与断裂有关的地热系统,而浅层天然气可能沿断裂泄漏了.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开垦后的热量平衡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分布广泛且集中,沼泽湿地局地冷湿效应显著,但随着沼泽湿地开垦面积的增加,导致区域热平衡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终会影响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1997-1999年间、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为研究基地,从热平衡的角度出发,采用小气候自动观测仪器采集数据,研究区域沼泽湿地的热平衡状况。主要观测要素有:总辐射、净辐射、反射率等,并与开垦后的农田进行对比,探讨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演化的热平衡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开垦后,地表反射率减少了16%左右,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增加了8%-10%,地表显热交换活跃,虽然这大大改善了土壤的热状况,有利于农田作物的生长,但明显改变了沼泽湿地原有的冷湿效应,减弱沼泽湿地特有的环境效应,随着湿地开垦面积的增加,必然导致区域生态平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太极智慧是中国古老的智慧,在"太极智慧"的指点下,用"阴阳相生"的设计激活中国文化产品的创作,用"动静相成"的思路推动文化产业基地的建构。把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提高到一个"系统论"、"方法论"的哲学高度,在从容主动和全面有序的"统筹规划"下,将为把成都建成中国文化产业基地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mtDNA多态性标记对成都麻羊与四川各地黑山羊品种(群体)D-loop序列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山羊品种(群体)mtDNA片段长度为16kb左右,mtDNA D-loop片段长度为1210~1212bp,共检测到10种单倍型,群体间共有多态座位83个,单一多态座位23个,简约信息座位24个,平均核苷酸歧异度为0.001510,D-loop序列多态性较贫乏.经聚类,成都麻羊与四川各地黑山羊品种(群体)分为两大类,成都麻羊首先与金堂黑山羊(D=0.203)聚在一起后,再依次与乐至黑山羊(D=0.223)、建昌黑山羊(D=0.477)、白玉黑山羊(D=0.593)形成一大类;合江黑山羊与江安黑山羊(D=0.231)先聚在一起后,再与自贡黑山羊(D=0.337)聚为1类,营山黑山羊与嘉陵黑山羊(D=0.242)聚为1类,2类形成另一大类.最后两个大类聚在一起.聚类结果与供试山羊品种(群体)来源和生态地理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Numerical modeling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r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system. However, the demand on modeling capability is intensive when performing high-resolution simul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