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鲸鲨(学名Rhincodon typus)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之一.它的身长可达15 m,有的可达18 m或更长,体重可达10t.  相似文献   

2.
日本四周环海,海岸线总长约34000公里,陆域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按日本政府规定的海域200海里计算(1海里=1852m),海域总面积约451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陆域面积的12倍。其中水深20m以下的约3万平方公里海域的一半,早从江户时代就作为临海工业或鱼业的用地,现在空地已很少。水深在20~50m的海域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水深在50~100m的海域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预料这些海域今后也将逐步利用。利用海洋空间时,以往采用的是以削山的土填海造地。但这种施工方法不仅破坏了生态系,而且水越深,需要的土量就愈多,施工费就越庞大,施工期也…  相似文献   

3.
<正>皇带鱼毫无疑问是一种神秘的生物。它的外形有些像发胖版的海蛇,是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身长约3 m,最长可达15 m,体重最重可达272 kg。大王乌贼是迷一般传说中的生物,十分罕见。2006年Kubodera拍摄了一段大王乌贼的视频,才第1次真实记录到它的存在。大王乌贼全长在12 m以上,重量可达1 t,它只生活在幽暗的深海之中。  相似文献   

4.
乍看,动物与发明两者之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人仇在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中受到启迪,许多科技发明竟与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乌贼与侧壁气垫艇乌贼素有海上火箭之称,速度可达41m/s,这主要靠它那简单的结构和安全可靠的高速喷水推进器。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有喷水推进器的侧壁气垫船,其速度可达40m/s,能在不足1m深的浅水中飞速航行。  相似文献   

5.
鲨鱼奇谈     
鲨鱼是一种古老的海洋动物,已有1亿8,000万年的历史,属软骨鱼类,已知约250个品种。它分布广泛,几乎全球各海域都有;鲨鱼的个体大小相差悬殊,大的鲸鲨,体长可达20米;小的如某种角鲨,长仅15厘米。鲨鱼体形似鱼雷,长有镰刀似的尾鳍,狭长的胸鳍和高耸  相似文献   

6.
日本海底废墟 在日本冲绳以南6m~30m深的海底,竟然存在着像谜一般的远古建筑体,很可能这些建筑源自数千年前。科学家将它称为“失落的文明”,一些持怀疑态度的研究员却猜测这种大型、有序排列的建筑很可能源于自然形成。弗兰克&#183;约瑟夫在一篇名为《亚特兰蒂斯的浮现》文章中写道:“在第二年的夏末,另一位潜水员在冲绳海域震惊地发现海底竞存在着巨大的石质拱形门或通道。  相似文献   

7.
李越  戎嘉余 《科学通报》2007,52(10):1158-1167
上扬子区下志留统灰岩中发育良好的与海洋风暴事件相关的腕足动物枝线贝类介壳层. 它见于黔北香树园组近顶部或石牛栏组上部, 由2个昙花一现的浅海土著分子拟壳房贝属 (Paraconchidium)或小枝线贝属(Virgianella)以不同比例混合、非原始正常栖居方式的碎壳与灰泥共同堆积而成. 单层厚度少则仅数十厘米, 多则达4 m多. 其中的壳体皆遭遇过高能水流强烈搅动, 特别是较薄的腹壳前部和背壳, 更是破损严重, 其形成的主要动力是风暴和海岸线形状共同导致的增水作用; 据相关群落的生态位(BA2下部至BA3上部)推测, 它们是近岸浅海风暴作用的产物, 介壳的破碎及其堆积的疏密程度反映了近源和远源风暴成因. 志留纪时处于南低纬度的黔北海域, 在广海强水团到达时, 加剧的能量强烈地波及到枝线贝类群落栖居的深度. 多数介壳滩被风暴反复冲淘, 推测其堆积时间可达数万年.  相似文献   

8.
南沙海域沉积物Sr-O同位素组成与古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训唐 《科学通报》1993,38(19):1786-1786
南沙海域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汇带,它的形成和发展受三大板块的共同制约,它是一个既具有封闭性、又有海峡与印度洋和太平洋相通的海域。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海域的形成和发展,对该区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Sr,O同位素组成研究。  相似文献   

9.
日本海底废墟 在日本冲绳以南6 m~30 m深的海底,竟然存在着像谜一般的远古建筑体,很可能这些建筑源自数千年前.科学家将它称为"失落的文明",一些持怀疑态度的研究员却猜测这种大型、有序排列的建筑很可能源于自然形成.弗兰克·约瑟夫在一篇名为<亚特兰蒂斯的浮现>文章中写道:"在第二年的夏末,另一位潜水员在冲绳海域震惊地发现海底竟存在着巨大的石质拱形门或通道.这些远古群筑石质雕刻风格,与美洲印加文明古城遗址有着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张元国 《科学之友》2006,(10):61-63
大王乌贼是地球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深海水域。它体长约20m,体质量可达3t,共有10条手臂,有着“海洋巨无霸”的称号。大王乌贼和章鱼不一样,它是一种性情凶猛的食肉动物,游速极快,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并能与巨鲸搏斗!由于这种动物一直生活在深海难以捕捉,人们对它充满好奇。  相似文献   

11.
虽然地槽学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的概念则不断有所发展。近二十年来对它的认识,更有分歧。现总结地槽概念的演变,结合板块构造理论,提出有关地槽的一些基本特征,以供商榷。1.地槽一般位于大陆边缘,不是一个向斜状槽谷,而是由大陆向海洋的斜坡。2.大陆隆起部分,长期受到剥蚀,叫作地盾,大陆架上浅海或陆相盆地,有不太厚的稳定性沉积,称为地台。靠近大陆的海域,基底是大陆壳为冒地槽。离大陆较远部分,基底是大洋壳、有火山活动,为优地槽。3.虽然地壳的升降运动对地层沉积起一定的作用,但沉积基本上是由大陆向海洋方向逐渐推进的。4.大陆边缘海域常有岛屿和微型陆块。在其上或其边缘也可以生成地台或地槽型沉积。5.地槽沉积带常是靠近大陆部位先褶皱,以至俯冲或逆冲。新的地槽又在褶皱带的边缘海域生成,此即所谓地槽的向洋迁移。6.大陆内部拗陷或断陷带,可以形成大陆内部地槽,一般规模较小,只生成冒地槽,而不是优地糟。  相似文献   

12.
<正>"史前巨鲨"的传闻风靡世界。传说中的巨齿鲨,体型最大的身长可达30 m,体重超过80 t,是海洋食物链最顶端的巨兽,身长约13 m的霸王龙在它面前也只能面临"小鱼被大鱼吃"的局面。科学界一致认定巨齿鲨已经灭绝,并且已消失200多万年,可是有资料与目击者的见证表明,它们虽然可能并未消失!  相似文献   

13.
海马是鱼 海马之所以叫“海马”,是因为它的脑袋酷似马头,其实它只是一种浅海鱼类,属于海龙目海马属。 同普通的鱼一样,海马用鳃呼吸,靠背鳍的摆动来游泳。海马是个大家族,在全球都有分布,尤以热带居多。它通常附着在漂浮物上随波逐流,出没于沿海海藻丛生或岸礁多的海域。海马主要以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通过吸管状的嘴将  相似文献   

14.
<正>海大多是大洋的边缘部分,都与大陆或其他陆地毗连。然而,北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也叫萨加索,葡萄牙语"葡萄果"的意思)却是一个"洋中之海",它的西边与北美大陆隔着宽阔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广阔的洋面。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的海,因此也没有明确的海区划分界线。马尾藻海的位置大致  相似文献   

15.
在鱼类大家族里,成员达千万种,论形体千姿百态,论习性千奇百怪……"巨人"与"侏儒"在大大小小的鱼中,论身长体重,首屈一指当推鲸鲨。它长可达20m,重数吨,出现在海面上宛如一艘不小的轮船。  相似文献   

16.
绝大部分脊椎动物的身体后面,都拖着一条或长或短的尾巴,但不同的动物,尾巴也有着不尽相同的“招术”。 平衡术多数动物的尾巴是用来维持运动时身体平衡的。如大袋鼠在快速跳跃时,一跳可达6m,这时,它那粗大的尾巴上下摇动着,起了舵的作用,维持着身体的平衡。适于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河狸,尾巴成扁平状,是游泳时极好的平衡器和推进器。燕子、麻雀、乌鸦等多种鸟类的尾巴,能在飞行时平衡身体、调整速度、改变方向、控制升降,所以称之为“万能的舵”。啄木乌的尾巴有点特殊,它坚硬有力,能支撑着啄木乌停在树干上啄虫取食,还能帮助啄木鸟飞行和攀登树干时保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一角鲸被列为北极海域中最动人、最神秘的动物之一。通常仅雄鲸才有一长度可达10英尺的长牙,形同一根巨大的麻花钻头,成为一角,角上有一道逆时针旋转的螺旋。该长牙一直被认为是传说中的麒麟角,曾被视为珍贵的解毒药和灵药。其拉丁名Monodon Monoceros即意为独牙或独角麒麟。由加拿大西海岸鲸鱼研究基金会主办的一角鲸研究站便设在该国巴芬岛和拜洛特岛之间的庞德海峡(Pond Inlet)附近的冰上,研究宗旨是:其角既  相似文献   

18.
在鱼类大家族里,成员达千万种,论形体千姿百态,论习性千奇百怪…… "巨人"与"侏儒" 在大大小小的鱼中,论身长体重,首屈一指当推鲸鲨.它长可达20 m,重数吨,出现在海面上宛如一艘不小的轮船.  相似文献   

19.
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附近海岸,摄影师贾斯汀·霍夫曼记录下了人类与灰鲸亲密接触的有爱场景。一条身长1 2 m的雌性灰鲸浮出水面,向前来观鲸的游客"打招呼"。一名女游客在这条灰鲸头上深情一吻,回应它的热情接待。霍夫曼称,生活在这一海域的灰鲸非常友好,喜欢与人接触,总是热情地迎接游  相似文献   

20.
渡渡鸟与卡伐利亚树地处热带的毛里求斯是印度洋上的岛国。几百年前,在这里生长着一种高大的卡伐利亚树,树高可达30m左右,树围可达4m左右。当年,卡伐利亚树遍布全岛,是岛上宝贵的木材资源;如今,岛上残存的卡伐利亚树已寥寥无几,而且剩下的都是一些年老的树。人们发现,这种树尽管年年开花结果,却没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