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基博的苏轼散文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坡文讲录》和《中国文学史·苏轼篇》两部论著中,前者是授课讲义,从文体分类角度总结了苏轼散文的主要特点;后者则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了苏轼及其诗文的风格,并对苏轼与欧阳修、苏洵、苏辙、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等人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和精要论断。虽然钱基博对苏轼散文的研究较浅,但议论精到,或可为苏轼散文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钱先生对宋诗情有独钟,有《宋诗选注》在焉。而《谈艺录》对宋诗,尤其对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与义等,都有精辟独到的评论。提出以“体格性分”别唐宋诗;而对“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更提出了全新的认识。这些都有极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诗学价值。对吕本中提出的“活法”也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以文体相互“侵入扩充”的观点,来解说宋人的“以文为诗”、“以诗为词”。  相似文献   

3.
论张詠的诗     
一、张(讠永)眼里的宋初诗风张(讠永)(946—1015)是宋初诗人中最早的名家之一。他生于北宋建国之前十四年(石晋开运三年),通常文学史书上提到的宋初诗人,都是他的后辈。他比王禹(?)大八岁,比魏野大十四岁,比林逋大二十二岁,比杨亿大二十八岁,比梅尧犬五十六岁,比欧阳修大六十一岁。因此,他的诗格不曾受到宋诗中某一家的影响,似乎是自已摸索、磨炼出来的。宋初三四十年间诗坛是相当冷落的。少数前代遗留下来的诗人,仍然走晚唐五代的老路,格力萎弱,大为后世评论家所不满。如欧阳修说:“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  相似文献   

4.
苏词与音乐     
苏轼在《与子明兄》中曾说自己不会唱歌,有人就信以为真。有的人抓住他“不喜剪裁以就声律”的某些词,就讥刺苏词“多不谐音律”,以致贬低苏词的贡献和地位,这当然是不公允的。其实,苏轼说自己不会唱歌乃是自谦之词(不善唱歌是可能的)。哲宗绍圣初,晁以道“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历代诗余》引陆游语)至于苏轼是否懂音乐、是否按音律要求作词的问题,仅用他自作的词就可以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5.
被誉称宋金十大曲之一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中期文学大家苏轼的代表作。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他是诗人、散文家,又是西家、书法家。可以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主张儒家“仁政爱民”的理想,在不触犯大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实行政治改良。反对王安石革新社会的变法运动,思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我偶而看到《世界知识》,十分喜爱。那时我常看的是《观察》及《大公报》等。但是编辑《世界知识》的胡愈之、乔冠华、金仲华的大名我早有所闻。我是“世知”的老订户,现存该刊数百期,由于不注意保存,失落很多。贵刊2005年第13期刊有北京陈梁读者的一文,说他计划搜集全套贵刊。我愿把1980~1990年11年间共110多期的“世知”存书贡献给他。请转告陈先生来信说明需要其中的哪一期。向陈梁先生转让!江西@张路  相似文献   

7.
曹豳是南宋后期一位著名作家。刘克庄称赞他的诗说:“古风调鬯,流丽得元(稹)、白(居易)之意;律诗精切,帖妥拍姚(合)、贾(岛)之肩。非若小家数然”。《千家诗》中他的《春暮》,数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今天他的诗虽留传不多,但仍散见于宋人的《梅(石间)诗话》、《诗林万选》、《齐东野语》以及清人的《宋诗记事》。他的词也写得很好,虽只残存两首,既见录于宋代的《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和《庶斋老学丛读》,今天除收入《全宋词》外,又分别被选进《唐宋词选》和《宋词纪事》。在宋代词人如林,词作近两万首的盛况下,是难能可贵的。这些都说明他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浑(扌追)自撲”“举身自撲”二语词屡见于《敦煌变文集》,是唐五代的俗语词。这两个语词,早在六十年代就已引起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中国语文》1981年第4期刊登陈治文先生《“浑(扌追)自撲”校释》一文,把这两个语词都解释为“全身自己覆倒”。此后的有关研究变文语词的论文多承此说。笔者以为这个解释尚有可议之处,因此,不揣浅陋提出来就教于陈先生及诸方家。先议“浑(扌追)自撲。”  相似文献   

9.
中药反畏禁忌,在中兽医古籍文献中早有记载。公元1608年出版的《元亨疗马集》中,“陈反畏忌,禁药须知”就有六陈、十八反、十九畏、妊娠服忌的记载。据高晓山等考证:谬希雍的《炮灸大法》(公元1622年出版)的十八反歌诀,比《元亨疗马集》还要晚14年。二者字句可以说完全一样。清代的《牛医金鉴》中指出:“诸药相  相似文献   

10.
彭涛 《科技信息》2012,(30):205-205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坛的一代宗师,"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平生"斟酌经传,贯穿子史。下至小说、杂志、佛经、道书、古诗、方言、莫不毕究"。(王十朋《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序》)他一生历经两次外任三次遭贬的坎坷遭遇,但处逆境而不沉沦,居囹囫而心怀天下。他遍涉各家学问,但不拾人牙慧,在前人的基础作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创宋词豪放一派,提高了词品。本文拟从苏轼词的创作的角度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1.
古诗今译,近些年呈现一种蓬勃兴旺的势头。唐诗,《唐诗三百首》,杜甫诗,白居易诗,宋诗……都有试译了。译者最多的,是《诗经》。仅在我的手头,就有余冠英的《诗经选》(1979,二版,人民文学出版社),袁愈荌的《诗经全译》(1981,贵州人民出版社),蓝菊荪的《诗经国风今译》(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陈子展的《诗经直解》(1983,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国风选译》(1983,上海古籍出版社),金启华的《诗经全译》(1984,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一九一八年,鲁迅在《随感录》、《杂忆》里面,就介绍非律宾杰出的作家、社会活动家黎萨尔(一八六一——一八九六年,Jose Rizal,当时写做烈赛尔或厘沙路),可见鲁迅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关心当时国内学术界关心不到的事情。鲁迅“总最爱听世上爱国者的声音,以及探究他们国里的情状”。他说黎萨尔是华裔。是的,一八六一年六月十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都知道哥白尼,哥白尼是科学巨星、历史伟人,他的科学发现是太阳中心说。就这个学说来讲,哥白尼本不该享有这么大的名声,一来太阳中心说不是他首先提出来的,早他两千年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克斯塔克,才是这一学说的首创者:二来太阳中心说又不正确,在哥白尼《论天球的旋转》发表之后仅四十年,年轻冲动的布鲁诺就指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无限的宇宙根本没有中心。 然而正是为了这样一个既非首创又非真理的学说,历史却给哥白尼罩上亘古不  相似文献   

14.
苏轼(公元一○三六——一一○一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县人。北宋时的“一代文豪”苏东坡,对自然科学仍有较大贡献。在此,我们仅择其要者叙列于后,是为初探,一公元一一○○年前后成书的《苏沈良方》,就是苏东坡与伟大的自然科学家沈括共同完成的一部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医学著作。(一说《良方》为沈括所写;一说《良方》为苏沈合作,今人尚有专文考察《良方》中各篇分别为二人写作的文章。)苏、沈二人不仅“博学善文”,而且精通医理、熟悉药物。东坡所以留心医学,是出自于他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  相似文献   

15.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不唯诗词“雄视百代”,其散文也是很有特色、耐人寻味、令人称绝的。今将《赤壁赋》一篇进行赏析,对苏轼散文的风格特色,即可见一斑。苏轼(1037——1101)字子瞻,宋朝四川眉山人。少时即博通经史,擅于作文,“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年(1057)中进士,时年二十。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翰林学士司马光为首反对,朝内斗争激烈。苏轼在这场新旧斗  相似文献   

16.
《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发表了文学博士汪力教授的专文,评论《宋诗论集》(张福勋、徐文潮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版),题目为:《不再忽视山峰的间丘陵——凑(宋诗论集)兼谈古典文学研究的创新》。认为《宋诗论集》是一本“扎实而严肃的学术著作”,“行文精粹而要言不繁”,“接受了学术界的检验”。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全能作家,他的寓言也是杰出的,从我国寓言发展史来看,东坡寓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集大成性质和特点的艺术珍品。苏东坡,即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自幼好学,才气横溢,“奋厉有世当志”(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二十二岁时中进士,受到主司欧阳修的赞赏,名满京师。他有振兴宋  相似文献   

18.
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时期,云南出现了一位杰出的诗人陈翼叔。他的诗带有鲜明的反抗民族压迫的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下层人民的疾苦。对于他的诗,当时及后来滇内外一些文人学士曾经给过很高评价,例如,清初“性灵派”著名诗人袁枚就曾说过:“云南蒙化有陈把总翼叔即景《春夜》云:‘斜月低于树,远山高过天’。从军《边行》云:‘壮士从来有热血,深秋不必送寒衣’。有如此才而隐于百夫长,可叹也”。(看《重刊明遗老陈翼叔先生诗全集》中《宁瘦居诗评》)四川游僧朱中囷说陈的诗“竟不得传于中原,孰知滇中犹有忠义之士,风雅之人也!”(《是何庵集跋》)还有人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李善二注《文选》录左思《招隐诗》二首,“其一”有李善题注曰:“《杂诗》,左居陆后,而此在前,误也。”意思是说,《文选》所收“杂诗”之目中,左思排在陆机之后;而在此‘招隐”之目内,左思却排在陆机之前,他认为这种“左前陆后”的排列法是错误的。邓仕木梁在《两晋诗论》一书中把左思和陆机各自的《招隐诗》进行比较,认为:“太冲《招隐》,无论章法命意,并同于士衡所作。”“寻太冲诗意,盖伤世务之劳促,故就隐者之清幽也。陆诗谓富贵不可求,且当辞荣而去,与太冲大旨亦同。……是知左、陆《招隐》。宗归不异。晋世…  相似文献   

20.
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宋亡之后,隐居苏州。行坐寝处,不忘故国。他画兰花,多花叶萧疏,不画根和泥土。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土地已被敌人挖去了。这正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笪重光:《画筌》。可见“看画,不但要看画之实处,并且要看画之空白处”(《黄宾虹画语录》)。这里说的“无画处”、“空白处”,正是艺术表现上的间空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