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与小说中独具特色的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雅俗共赏、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变换自如的叙述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小说语言细节处的精雕细琢,是金庸武侠小说语言的主要特色,这些特色表现了金庸在语言运用方面独具魅力的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金庸武侠小说批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现象的出现对评论界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在一些学者认真思考这种现象并潜心研究金庸武侠小说的时候,学术界发出了另外一种声音:拒绝金庸。本文针对金庸武侠小说所遭受的批评进行了思考,逐一分析了金庸武侠小说的批评者们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指出了他们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偏见和误解,澄清了他们对金庸武侠小说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3.
金庸武侠小说程式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式化是武侠小说的共同特征。旧武侠小说以一定的社会化环境为依托,传达大众潜藏的无意识欲望。随着时代的进步,旧程式难以适应现代需求。但金庸作品的出现,使这种现象大为改观。金庸继承并改造传统叙事模式,使陈腐的叙事模式表现出新的内涵。透过纷纭复杂的情节,贯穿其中的是金庸小说的三个母题:寻找自己——爱的困惑——归隐情结,形成一种主导性模式——“生存模式”。作有意识地揭示人类的生存处境,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体现出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武侠小说“命中注定”具有暴力色彩和血腥味,金庸的新武侠小说也不例外。但金庸高出一般武侠小说家的地方在于他“发明”了许多化解武功暴力的心法——“化功大法”,计有武功艺术化、武功打斗嬉戏化、武功性格性情化、女性美、爱、逃、佛、死等八种。这些“化功大法”显示了金庸武侠小说创作中的反(非)暴力倾向,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金庸小说并不是局限在一种文化圈或特定地域本身来展开故事的,而往往是设有一个异质文化的参照系,以一种跨文化的视野,透视文化交流与撞击过程中人物性格的变化。并通过个体形象的方式使其观念具体化。表现在男性人物身上,是相对于中原的“涉入者”与“回归者”的差别;在女性人物身上则体现为,造成其爱情悲剧契机为主动的与被动的两种。造成这诸多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特定人物与特定环境之间的互动,究其根本则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两种文化互渗互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言志与缘情是中国古典文艺本质的双重规定.金庸武侠小说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借武侠刻画人生.以人性人情融合凸显作品生命意识,处处折射出中国古典文学言志与缘情的哲理思想,从而使他的武侠小说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内涵与底蕴.  相似文献   

7.
金庸武侠小说对人类亲情包括爱情的挖掘与表现,深刻细致达到了无意识层次,捕捉到人类亲情与爱情的千姿百态,色彩纷呈,道前人所未道,揭示了亲情与道德、伦理、民族大义、政治立场、本能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创造了一个真实可感的人情世界。  相似文献   

8.
香港著名作家金庸在其武侠小说中对大理这一地域进行了独特的展现,在他相关的作品中,大理是一个人杰地灵、风光秀美、人文风气宽和的魅力之地。立足于大理这一地域,从金庸笔下的大理人物、大理风景以及大理文化三个方面对大理形象作简要分析,可反映出大理区别于其他地域的鲜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金庸和古龙是现代武侠小说创作中的领军人物,二者的创作风格虽然差别很大,但均对现代武侠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他们在题材背景、语言表述,以及作品所寄寓的情怀等不同创作风格的时比研究,可以从更深层次理解他们对人性的阐释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同学们一定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鹿鼎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让人百看不厌。老师不反对大家看武侠小说,但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间。而且,大家在阅读武侠小说的时候,要注意从中吸取  相似文献   

11.
金庸小说的意义无可置疑,但其价值确认仍有待进一步辨析.如果以好小说体现文学艺术的魅力,伟大作品呈现精神境界的高度这个观点为据,那么我们应该明确承认,金庸作品不仅是通常所谓的好小说,而且是能与古今中外那些文学经典相提并论的伟大小说.这着重在金腐的武侠叙事通过对以侠士道为核心的中国精神的艺术呈现,对审美解放与诗性正义作出了成功的文学诠释.  相似文献   

12.
中西悲剧的差异是学者们共同体认的观点,但金庸的代表作之一《天龙八部》所展示的悲剧性与其它同类作品相比,则更具现代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语境与翻译密切相关.是理解源语篇和翻译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西凤颂》一诗的三个译本进行比较.来探讨语境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西风颂》是雪莱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对西风破坏者兼保护着形象的塑造来表达自己对人类光明未来的信心。本文从意境、声音、修辞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5.
《西风颂》中充斥着大量的圣经意象。雪莱大量借用圣经意象的目的并非宣扬基督教义,而是创新性地为其自身抒发情感所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雪莱的生涯及其抒情诗<西风颂>的基础上,着重对整个诗篇和予示着最后的成功、希望且令人信服的结论"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以及所具有的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纳兰词所表现的美是一种凄清深婉伤感之美,这种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他对意象的选择.“西风”是古典诗词,也是纳兰词中的重要意象.纳兰词中的“西风”意象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成为他悼念亡妻、诉说离伤和感叹兴亡的感情载体.  相似文献   

18.
金庸武侠剧之所以广受欢迎,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在于它和大众读者(观众)、精英读者(观众)的接受心理实现了双重沟通。一方面,它通过宣泻、代入、补偿等心理效应,实现了表层的娱乐功能;一方面,它以内在的人文关怀,体现了深层的精神蕴涵。  相似文献   

19.
金庸先生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对张三丰这一人物形象加以演绎和重塑。从他的姓名、出身、生活时代、外貌形象和道行武功以及思想性格等方面入手塑造了立体、丰满、真实可信的张三丰的形象。这种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融洽处理是金庸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读《坚韧的胡杨》,心中生出许多感慨。胡杨生在西域。那曾经的繁华,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都已变得沧桑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