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有效哈密顿量对角化的方法编写双原子分子光谱计算和拟合程序,根据已有分子常数计算了OH自由基X2∏电子态下(3,0)带振转光谱,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在高激发态跃迁谱线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计算了(9,4)及(5,1)带振转光谱,理论位置可为实际研究提供可靠的参照,同时能对实验谱线的标识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有效哈密顿量对角化的方法编写双原子分子光谱计算和拟合程序.根据已有分子常数计算了OH自由基X2п电子态下(3,0)带振转光谱,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在高激发态跃迁谱线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计算了(9,4)及(5,1)带振转光谱,理论位置可为实际研究提供可靠的参照,同时能对实验谱线的标识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离子交换反应法制备了14种(除Ce)稀土元素(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固体络合物.对它们进行了组成分析,热谱和红外光谱的测定,确定了络合物的组成为RE A_3.同时发现红外光谱中稀土络合物的??和??峰尖的波数随稀土离子的原子序数增大而有规律地增大.对热谱实验中的分解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测定及元素分析,确定这些络合物在氮气氛下分解产物为稀土偏磷酸盐.  相似文献   

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P86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优化出CH3自由基的稳定构型为双重态D3h构型,并得出基态的简正振动频率、转动常数。在此基础上,根据对称陀螺分子红外光谱跃迁定则,计算了谱线跃迁频率。使用以上数据,我们研究了不同温度下CH3自由基ν2平行谱带谱线强度,并分析了谱线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直到1600 K时,谱线强度计算值和实验结果符合很好。表明对CH3自由基在高温下谱线强度的计算方法是成功的。进而计算了CH3自由基在2000和3000K时ν2谱带谱线强度及模拟光谱,并总结其光谱精细结构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同时本文也给出了CH3自由基ν3垂直谱带在296和3000 K 时的模拟光谱。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效哈密顿量对角化的方法编写双原子分子光谱计算和拟舍程序,根据已有分子常数计算了OH自由基X^2П电子态下(3,0)带振转光谱,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在高激发态跃迁谱线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计算了(9,4)及(5,1)带振转光谱,理论位置可为实际研究提供可靠的参照,同时能对实验谱线的标识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射频共溅射方法和退火工艺制备厂埋入 SiO_2中碳的复合薄膜,并在室温下得到了强的可见光致发光谱(峰值在2.136eV)。用拉曼散射谱和红外透射谱对样品进行了测量,分析厂复合膜的微结构,研究了不同碳含量对光致发光谱的影响,并对 C-SiO_2复合薄膜的光致发光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进分步合成的方法,首次制备了2:18系列的钨钛磷三元混配杂多酸盐。用元素分析、~(31)P核磁共振谱、极谱、循环伏安、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x光电子能谱、热重—差热分析对它进行了表征,确定杂多酸盐的组成为K_8[P_2W_(17)TiO_(62)]·12H_2O。杂多阴离子具有Dawson结构。对产物的光谱性质、氧化还原性质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MoO_2(S_2CNEt_2)_2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在苯类溶剂中,该化合物呈现二个吸收谱带:在卤代烷溶剂中则呈现三个吸收谱带,本文讨论了两类吸收谱带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谱带最大吸收峰波长与溶剂性质之间的关系。实验发现,最强谱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倒数1/λ与(n~2-1)/(2n~2+1)存在较好线性关系,对于最长波的谱带,本实验结合动态的可见、紫外扫描谱和动力学实验结果,认为它是属于Mo=O键的电子跃迁谱带。  相似文献   

9.
采用Faraday光谱方法,系统研究了交流(Zeeman调制)、直流(光强调制)磁场下,NO2气体分子的光谱信号随外加磁场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NO2分子的光谱信号与外加磁场呈线性关系,由此提出了一种NO2分子Faraday效应磁强计,预期可以测量5×10-3~100 mT,DC-1 MHz范围内的磁场,并具有良好的线性度.  相似文献   

10.
报导一种新型吡啶衍生物4-[反式-2-(噻吩)-2-乙烯基]吡啶的合成,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用量子化学方法进行了计算。将实验测得的紫外、红外光谱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所得到的理论值与实验结果一致,从微观上分析了该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制备了多层结构的Si-QDs/SiO_2薄膜,在介绍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散射谱2种薄膜微结构特性分析技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散射谱2种检测手段对薄膜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只有当沉积硅量子点层的N2O流量小于2时,Si-QDs/SiO_2多层膜中才会出现结晶的硅量子点,且结晶的硅量子点的尺寸随着氧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这为纳米硅在光电器件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半自洽场(semi-SCF)自由Ni^2+的3d轨道波函数、点电荷-偶极子模型和Ni^2+-6X-(X=F,Cl,Br,I)络合物的μ-κ-α模型,建立了结构参数与光谱、EPR谱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完全对角化方法,由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EPR)谱,确定了CsMgCl3:Ni^2+和CsCdCl3:Ni^2+晶体在77K温度时的Ni^2+占位和局域结构参数,统一解释了CsMgCl3:Ni^2+和CsCdCl3:Ni^2+晶体的结构、光谱和EPR谱.此外,还讨论了高阶微扰方法、参量拟合方法等问题.所得理论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半自洽场(sem i-SCF)d-轨道模型和点电荷模型,通过完全对角化方法,在晶体掺杂过渡金属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对称性不会被破坏的条件下,由吸收光谱、EPR谱确定了A l2O3∶N i2+晶体的局部对称结构参数,建立了结构参数与光谱、EPR谱之间的定量关系,统一解释了A l2O3∶N i2+晶体的吸收光谱、EPR谱.所得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乘积近似法构建配分函数模型,再将常温下的无转动跃迁矩平方近似为一常数并应用于高温,进一步编制程序,计算了氢化物BH2自由基分子配分函数和001-000跃迁带不同温度下的谱线强度和吸收系数.结果表明计算的配分函数值与高斯计算和五阶多项式拟合值,不管是在常温还是高温下,都符合较好,这说明构建的模型是可靠的,可以用来进一步研究谱线强度和吸收系数;从获得不同温度段的模拟光谱强度图也可以看出,本文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非对称陀螺分子谱带形状基本一致.这对进一步从实验上测量自由基分子高温光谱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七配位二聚体{(PhCH2)2Sn[2,6-(O2C)2C5H3N](CH3OH)}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中两个锡原子呈七配位畸变五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6.
通过(4-ClBz)2SnCl2在硝酸银存在下发生水解反应,合成了新型十核环状有机锡氧梯形化合物{[(4-ClBz)2Sn(O)]5(O2N)}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在化合物中,所有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7.
用热调制反射光谱技术研究了IV族过渡金属双硫属化合物TX_2(T=钛:Ti,锆:Zr,铪:Hf;X=硫:S,硒:Se)的带间跃迁光谱结构,首次获得1—9eV(电子伏特)宽能量范围内的热调制反射谱实验结果。讨论了随组分x变化时Ti_(1-x)Hf_xSe_2系统从半金属过渡到半导体的光学性质,特别是带间光谱结构的能量位置与晶格参数以及其他结构参数的异常变化。实验证明了作为组分函数的两个等离子体共振在带间谱中的不同行为。  相似文献   

18.
富勒烯金属配合物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本实验在氮气氛中采用配体取代法合成了富勒烯Ru金属配合物C60RuCl2(phCH2Pph2)2,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光电子能谱、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60以σ──π配位方式与Ru形成了稳定的η2型C60金属配合物C60RuCl2(phCH2Pph2)2.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四丁氧基钛(tetrabutyl titanate, TBT)水解制备纳米TiO2并采用2-羟基苯甲酸(2-hydroxybenzoic acid,2-HBA)对其进行了原位有机表面改性.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TGA)和透射电镜(TEM)等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证明了2-HBA是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纳米TiO2的表面,形成了有机修饰层.紫外-可见透光光谱和分散性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改性纳米TiO2在有机溶剂乙醇和氯仿中分散性较好,在液体石蜡中分散性较差.初步实验结果发现改性后纳米TiO2能更均匀稳定地分散于一种光信息储存膜材料中(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PVA/PAM),且能显著提高膜的强度和信息储存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钛(TiO2),并用邻苯二甲酸(o-PTA)对TiO2进行敏化修饰,得到了邻苯二甲酸敏化纳米氧化钛(o-PTA/TiO2)催化剂.用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表征,发现邻苯二甲酸已经成功连接到TiO2的表面,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以罗丹明B(RhB)为催化降解目标物,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法和荧光光谱(FL)法对催化降解RhB的产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可见光下TiO2催化降解RhB时,是直接矿化RhB;同条件下o-PTA/TiO2催化降解RhB时,是分步降解.对两种光催化路径的探究,可以为光催化降解以RhB为代表的一系列染料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表明,无论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还是采用荧光光谱法对RhB的降解产物进行表征,都可以得到一致的结果,方法简便易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