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发展及材料的应用,综合的从设计方法到地热施工以及运行调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具体工程进行说明地热采暖的注意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地热是一种新兴能源,广泛应用于发电、采暖、医疗、旅游等。长期以来人们多在勘探高温热泉,对浅层中低温热泉开采利用不足。浅层地热一般分布范围较大,地热资源开采潜力大,地热资源蕴藏丰富,在我国大多数中生代沉积盆地内几乎均匀有分布,应是当前地热能开发的重点对象。本文介绍了地热在的地质基础和物理现象以及电法勘探在寻找浅层地热中的原理及多参数的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3.
付艳宏 《科技资讯》2005,(22):90-90
地热是一种新的采暖方式.它具有技术行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等特点。深受广大居民的欢迎。自2001年1月1日开始逐步实行地面辐射采暖新技术.摒弃传统的立单管形式。在新建或已建住宅中采用地热采暖供热系统。  相似文献   

4.
地面辐射采暖是将整个地面作为低温辐射采暖源的取暖方式,具有其他采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地板辐射采暖被一致认为是最科学合理、最舒适健康、最经济节能的采暖方式。本文就地热地板导热散热性能;尺寸稳定性能;表面耐干热性能;耐冷热循环性能;防潮耐磨性能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2018年地热领域研究热点纷呈:世界各国在地热发电领域发展迅猛,中国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地热勘查逐步走向精细化,地热开发逐步走向集约化,地热利用逐步走向综合化。地热成为地质界真正的热点,封闭式井下换热技术、采灌均衡地热评价技术、地热-太阳能等混合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相关技术和规范不断完善,在理论方面,地热开发过程与微地震的发生之间的机制认识更进一步,干热岩开发理论更加深入,此外,围绕地热流体的生态环境、微生物以及油田地热开发方面也呈现出创新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和各地实施细则自颁布和实施以来,在地热学术和产业界产生了较大反响和部分争议。尽管基于《资源税法》第三条的原则,应优先按价计税,但在目前地方执行细则中,对回灌地热水征收资源税都只规定了按量(每立方米)计征。因此,法律附件和各地的这种规定都未能严格遵守地热能利用的事实理性,即地热能利用的是热能而不是水量。对于资源税法中关于地热水原矿的定义,以及未回灌的地热水是否视同对外销售行为,目前的法条定义不够明确。且该法中采用立方米体积单位作为地热水计税单位的做法,会在高温地热发电领域产生应税产品计量不确定、不科学的问题。按照各地现有实施细则对回灌地热水开征资源税,会对中国的地热发电和供暖产业造成不利影响。在国家碳中和的长期宏观政策目标下,这一做法将会减缓地热这一清洁能源对传统高碳能源的替代。建议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对回灌地热水免征资源税,同时通过立法解释明确地热原矿的定义,并将地热水的计税单位改为质量单位吨。  相似文献   

7.
赵玉久 《科技资讯》2005,(22):90-90
在建筑施工中如何确保外墙砌体保温和质量,现代建筑施工中,外墙砌体质量和外墙保温是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的关键环节。尤其东北寒冷地区,外墙保温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本地区多数住宅普遍采用地热采暖,地热采暖工程优点是冬季室内温度较高。室内装修方便,没有明设管路,但同时也出现冷墙、内窗口及墙角处长绿毛和班点等缺点。要解决以上不足,我觉得应从外墙砌体质量和加强外墙保温效果入手,现就砌体施工中谈以下几点见意。  相似文献   

8.
康发勇 《科技信息》2010,(22):I0319-I0319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性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在以往的地热勘探中,大多以电法勘探为主。而地震方法在地热勘探中尚属实验阶段,需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耿华锋 《科技信息》2009,(33):356-356
为贯彻落实“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宏伟目标,开发节能环保新技术源备受国内外关注。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推进节能型地热采暖新技术的开发、研制和应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利用矿井水做热源,进行制冷、制热循环装置,既实现了节能环保,又增强了矿井供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王永生 《科技信息》2009,(35):24-24
自工业革命以来.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度急剧增加,尤其进入二十世纪,温室气体排放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由此产生的各种极端和异常气候,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承担着自己的国际义务,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中国民用航空局也把节能作为民航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而在全系统开展此项工作。针对燃煤采暖中的排放,中国民航大学在充分调研天津地热资源和周边地热储量基础上.率先实施地热采暖。  相似文献   

11.
一、新能源分类 1.可再生能源 太阳光——太阳光发电。 太阳热——太阳系统(强制循环型)。 风力——风力发电(或风力发电加多目的利用)。 中小水力——中小水力发电(或者中小水力发电加多目的利用)、中小水力多目的利用。 地热——地热发电(或地热发电加多目的利  相似文献   

12.
地热能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热能,一般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全球地热能的储量与资源潜量十分巨大.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面的热能相当于100PW·h,但是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因此开发难度很大。由于地热能是储存在地下的,因此不会受到任何天气状况的影响,并且地热资源同时具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所有特点,随时可以采用,不带有害物质,我国主要沉积盆地储存的地热能量为736亿千焦耳,相当于标准煤25004L吨。全国地热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所含地热量为973万亿千焦耳,折合每年32847万吨标准煤的发电量:目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已初具规模,年利用地热能为100亿千瓦时,并且地热开发利用量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全国已经基本形成以西藏羊八井为代表的地热发电、以天津和西安为代表的地热供暖、以东南沿海为代表的疗养与旅游和以华北平原为代表的种植和养殖的开发利用格局。、但是,我国地热在能源结构中占的比例还很小,因此.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和步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低温地热及热泵联合供热系统热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福水  郑晓菲 《应用科技》2001,28(11):10-17
探讨了低温地热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针热泵技术应用于低温地热供暖。通过对地热-热泵联合供热热源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案比较,分析热泵参与地热供暖的负荷调节,论证了洋系统是提高低温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方式,还介绍了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的概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地热资源较丰富,地质环境、埋藏深度、地热温度、开采条件因地而异。鲁东地热区埋藏浅、水温高、利用广;鲁中南地热区主要是分布沂沭断裂带,开采利用比较集中;鲁西北地热区埋藏较深、温度较低、开采利用起步较晚。为了合理开采利用天然热能.对地下热水进行自动化远程监测。  相似文献   

15.
地热温室采暖系统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热温室是采用地热为热源供热的一种温室,通过调查研究设计了一套地热温室的采暖系统,此采暖系统的最大优点是节约能源,运行费用小。  相似文献   

16.
刘梅 《天津科技》2004,31(2):47
近年来,本市机动车拥有量连续呈快速上升趋势。统计资料显示,本市机动车增长量一直稳定在8%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03年9月底,全市机动车总量已达988783辆,驾驶员人数突破130万大关。车与路发展不同步的矛盾日益突出,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成为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薛晨光  杨李东 《科技信息》2013,(25):188-188
本文通过分析早期地热地震方面的研究、地热与地震孕育之间的联系以及近期的相关研究,结合已有理论对地热监测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了解油田伴生地热能与常规地热能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现有油田伴生地热资源的评价方法及其改进方法,并对中国油田伴生地热资源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中国主要油田区深度5000m以内地热资源总量为6000×108t标准煤。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油田热储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回注温度越高、回注流量越低,利用油田采出液发电时热储的温度下降越慢。分析了油田伴生地热发电方法与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发电方法相比的优势,评价了现有国内外油田伴生地热发电示范工程,论证了油田伴生地热发电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既能满足开发油田伴生地热要求又能提高石油产量的高效油热电联产方法。最后,对油田伴生地热的高效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地热发电的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地热作为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新能源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利用,推广地热制冷可以提高水热型地热的资源利用率。本文重点阐述了两级吸收式地热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性能特点,并对其在广东五华县和丰顺县的两个应用示范工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回顾了地热制冷技术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应用概况,指出了目前地热制冷技术在中国南方地区推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开发与利用地热资源,保证资源与环境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等解决的问题。将GIS与地热工程分析相结合,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了地热资源与环境管理住处系统。这一系统的特点就是以长观数据与地热工程分析结果作为数据源,将信息化管理和科学决策结合在一起,实现集信息管理、资源评价与科学决策为一体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