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清代民国时期四川(重庆)在婚姻习俗方面几个特征的探析,展示了这一时期四川人民在婚姻生活上的面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揭示了清代以来四川婚姻习俗的演变情况,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揭示了一些婚姻习俗在地域上的差异。从而为人们从婚姻习俗方面认识清代民国时期四川社会的一个侧面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王尔德在欧洲几经演变的“莎乐美”的形象基础上成功地创作了悲剧《莎乐美》,成为了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五四”时期中国出现了对《莎乐美》译介、接受的热潮,从而对这一时期的戏剧创作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明清文献所载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培植技术的研读表明:明代文献对黄连生活习性略有记载,但具体栽培技术语焉不详,且未见黄连栽培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记录;清代文献对黄连栽培技术的记述较为详实;从明到清,黄连栽培技术不断进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当代,林学界通过试验创造了“油茶-黄花菜-黄连”、“黄连-杜仲”、“黄连-杜仲-香菇-大白芸豆”等多种立体栽培模式。这些新型立体栽培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黄连培植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刊首语     
在习习的秋风中,本刊2001年第5期与大家见面了。随着三峡大坝二期工程截流时间的临近,三峡百万大移民也进入了攻坚阶段。对于广大库区来说,如何确保这一史无前例的历史任务的顺利完成呢?《万州用“一包两挂”破解世界级移民难题》给予了创造性的回答。《历史时期长江三峡粮食作物嬗替的特征、成固及其影响》则从粮食作物的角度探索了三峡“结构性贫困”的历史原因。《试论土家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也从语言的角度追溯了古老三峡的历史遗存。这些对于我们理解三峡、认识三峡和建设三峡都是不无裨益的。其他一些文章,如《凌叔华:对儒…  相似文献   

5.
语音的历史演变会对语音的组合产生影响,并在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结构和音韵系统中留下一些“空格(slot)”或缺口。对“空格”或缺口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是探究语音或方言语音历史演变轨迹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象州疍家话音系结构中的“空格”现象,可以考察象州疍家话音系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是引人注目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它的历史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是其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课题.回顾了黄土高原历史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的过程,总结了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指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深化的方向.经过数十年的积累,黄土高原历史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较深入地研究了历史时期黄土塬区地貌演变的特征和规律,揭示了历史时期渭河河谷地貌的演变,研究了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河道变迁,提出了黄土高原的侵蚀期,得出了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历史、侵蚀速率.今后的研究应应用现代研究手段,以长时段、短周期、高分辨的研究为研究深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清代前期推行藏传佛教治策的形成、发展和影响,着重论述了“康乾盛世”的清朝皇帝对这一治策的运用,清初推行这一治策,主要是通过打蒙藏上层的牌取得成果的,清代册封达赖喇嘛的策略,即体现出清朝政府有效管理西藏的一项重要制度“。兴黄教以安众蒙古也!”清初藏传佛教治策对于怀柔蒙古产生了历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人类学视角观照《舍身崖》故事,可以发现它积淀着较为深远的历史内涵,故事中的“孝子”们的献身冲动和自戕而亡的叙事模式与远古时代部落农业祭祀大地母神和谷物母神活动中的“献牺”仪式相呼应。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人牺”意象逐渐被置换变形为孝子的“舍身”。  相似文献   

9.
“活教育”反映了陈鹤琴先生教育的思想核心。陈鹤琴先生和他的“活教育”理念具有积极的影响,对当代幼儿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历史回顾,从“天人合一”和谐思想与“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哲学反思,指出只有“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互补,才能找到解决生态环境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儒学"人格"的发展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儒学文化的“人格”演变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中的“人格”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前儒学时期是“自然人格”;儒学形成时期是“理想人格”;儒学发展时期是“神化人格”;儒学教条化时期是“工具人格”;儒学解构时期是“批判人格”;后儒学时期是“寻根人格”。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以前“土豪”是一个中性词,清代开始其词义逐渐向贬义发展,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变成了贬义词。新中国成立后,“土豪”随着土改的结束而成为历史名词,退出大家的视野。然而最近“土豪”又火了起来,并且在一些场合下具有了褒义色彩。“土豪”一词走红的动因,主要是受到其词义本身隐喻性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直隶口外地区是清代乡村聚落变化最激烈的地区之一,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兴盛的过程,村落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直隶口外地区由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的巨大转变。在县志和地名志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清代青龙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和演化的驱动力。其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骤然增长的“双轴”时期、快速增长的“双轴+多核”时期和缓慢增长的相对均衡时期三个阶段。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乡村聚落分布呈现出低海拔、低坡度、近河流、远冷口、远主道路的指向,人口和海拔是影响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14.
新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厘清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是地区谋求自身发展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首要前提. 本文利用历史和监测资料,结合遥感解译提取的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数据,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方面选代表性指标,采用 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1960—2018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要素时空演变特征. 结果表明,受人类活动影响,新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时空演变具有一定一致性趋势. 根据各子系统要素长序列演变特征,可进一步研究新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演变的互馈机制,为新疆长期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观音故里”是昌吉市曾经使用的宣传名片之一,在昌吉打造观音故里的同时,四川遂宁、河南平顶山也抢先打造观音故里,三地“观音故里”之争各执己见,各有论据。本文通过引证丰富的佛教历史遗存、西域古籍文献等,选取生命美学视角分析观音意象创作的生态环境,对“观音故里”生成于昌吉的观点以合理的文化阐释,旨在强化昌吉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6.
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复原清代东北柳条边的修筑过程和全貌,分析其对区域生态环境之影响;东北柳条边是集柳条(部分地段沿用明代辽东边墙)、边门和边台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体系,其区域主要在盛京、吉林将军辖区内。在清代前期经过皇太极、顺治年间的不断修筑而得以完成。柳条边是清政府针对清初东北形势新变化而实施的新型社会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东北的经济开发,但也起到保护东北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客观效果。迨至晚期,清政府最终解除对东北的封禁。柳条边的物质形态依旧,但其管理形态已荡然无存,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也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17.
古賨人探索     
賨人是古代渠江流域一支英勇剽悍的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对“賨人即彭人之说”、“賨人不是巴人的一支”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辨析,并探讨了賨人的王基帝业.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灾害的增加,探究历史时期气候灾害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十分必要.采用统计分析、滑动平均、EOF分析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清代广西洪涝灾害频次与强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及灾害的演变规律,将频次和强度反映在精确到县级尺度的清代地图,提高了历史气候灾害研究的精度.清代广西共发生718县次洪涝灾害,清代后期洪涝频次高于清前期,桂东的发生频次高于桂西,大部分地区强度集中在2~3级.EOF分析得出洪涝主要空间分布型为全区一致型,其余为南北反向型、东北—西南型.清代整个时期该地区以偏涝为主,清代前期和清末洪涝灾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构建—整合”的边疆发展模式的历史和现实依据,认为“构建—整合”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边疆治理政策的重大创新,必将对边疆地区社会的进步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邢地在商王祖乙迁都时地名不可考,商都由邢地迁出后,“井方”方国内迁于此,邢地遂得名“井”,后演变为“邢”字。西周邢侯国的建立,对邢台的历史影响深远。上世纪90年代文物部门对邢国墓地和南小汪遗址两处邢侯国的遗存开展了考古发掘,出土器物独特大方,纹饰庄重生动,制作异常精美,显示了很高的制作水平,说明周代邢侯国的社会文明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与戎狄的长年战争是其衰落的主要因素,最终因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攻伐而灭亡,这也同时加速了邢姓群体播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