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水泥土桩承载力确定的几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水泥土桩桩-土接触面载荷传递模型试验、水泥土桩与灌注桩承载力的现场足尺对比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对水泥土桩载荷传递机理和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栽荷试验承压板-桩-土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方法对单桩进行检验的局限性,辩证分析了褥垫层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影响,不能简单地认为垫层对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是有利的,本文还对单桩破坏模式及承载力的评定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通过对其沉降计算模型的分析,指出水泥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复合地基沉降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对成桩工艺、水泥掺入比等因素对水泥土的影响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为原型,采用FLAC3D计算不同桩径和桩距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桩土应力,得到了改变桩径和桩距对承载力、复合地基沉降以及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对改变桩径和桩距两种方案进行比较,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CFG桩材质与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将其固结过程分为初期与后期2个阶段,并分别按碎石桩、水泥土桩进行了固结分析,由此提出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固结度统一计算公式.结合某工程实例的实测沉降数据进行了固结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的固结特性介于碎石桩和水泥土桩两者之间,固结过程基本与沉降同步,且桩周土的竖向固结是引起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的主要因素,而桩周土的径向固结作用一般可忽略.  相似文献   

5.
邓大鹏 《甘肃科技》2004,20(1):105-106
讨论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及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通过一个工程实例介绍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应用于建筑地基处理的情况。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应用,目前仍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状态,将其应用于建筑地基处理。试验和测试工作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实体深基础法的自身局限性,讨论了关于水泥土搅拌桩沉降计算的几种其他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应根据实际工程特点合理选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水泥土搅拌桩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加固软弱地基。文章结合水泥土搅拌桩在实际工程应用的实例,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静载试验、沉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总结出水泥土搅拌桩的一些特点,以供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8.
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软土地基中的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分别进行1组圆柱形桩和3组不同楔角楔形桩的9桩复合地基对比试验,研究这4组复合地基在相同条件下的桩-土平均沉降差、桩体应力、平均桩-土应力比、平均沉降随荷载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夯实水泥土楔形桩能有效地调节桩-土沉降差和地基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大楔形桩的楔角能使桩体较早地发挥其承载性能:在一定荷载范围内,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的平均桩一土应力比夯实水泥土圆柱形桩复合地基的平均桩一土应力比大:随着荷载的增加,桩体所分担的荷载是有限的,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的平均桩-土应力增长趋于稳定或下降,即楔形桩的倾斜侧壁能有效地缓解桩体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9.
水泥土桩在增加地基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土体压缩变形等方而效果显著,近年来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水泥土桩的复合地基相应的理论研究工作却远落后于实践,利用ANSYS非线性有限元的方法分析水泥土桩地基处理中对桩长和桩间距对加固层和下卧层应力的影响,加固层和下卧层沉降的影响参数影响。得出了合理控制设计水泥土桩的应力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剪切位移法,引入Mylonakis&Gazetas桩-土相互作用及温克尔地基模型,导出复合地基中桩-桩、桩-土及土-土相互作用柔度系数计算式;在此基础上,考虑垫层的影响,提出路堤荷载作用下桩-土-垫层共同作用分析的新方法,并利用Matlab软件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以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为例,进行路堤荷载下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室内模型试验,探讨垫层模量及厚度对桩与土差异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设置合适的柔性垫层,能有效增加桩体承担荷载的比例,发挥桩的承载能力,减少桩与桩间土之间的差异沉降及复合地基的沉降,改善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  相似文献   

11.
分析CFG桩和水泥土桩联合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复合模量.结果表明,在复合模量一定的情况下,提高CFG桩同时降低水泥土桩的置换率,承载力将提高;在承载力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水泥土桩的置换率同时降低CFG桩的置换率,加固后地基的复合模量减低.认为在实际工程中,可通过合理设置两种桩的置换率,使地基承载力与相应的地基反力相协调,调节地基的复合模量以有效减小不均匀沉降,达到优化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单桩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ANSYS7.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由水泥土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新型复合桩-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单桩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该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内外芯和桩土各部分间的分配,荷载沿深度的传递和向外扩散等,并通过就不同的水泥土和桩周土体的弹性模量、芯桩的长度、芯桩的直径等诸因素对地基沉降的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基础在软土地基中的受力特征,以及褥垫层的移动趋势,进行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地基的室内模型试验。通过监测分级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的沉降和桩顶、桩底以及桩间土不同位置的应力分布的变化来探讨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对桩顶平面处A桩周围土层表面埋设标志物,分析了褥垫层材料的移动态势和桩间土体的沉降量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加载初期是由桩来承担大部分上部荷载;由于褥垫层的调节作用,桩顶面处的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比值有所减小直到趋于稳定。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曲线(P-S曲线)为缓变型;褥垫层向群桩所围成几何图形的中心移动,桩周土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都以桩为中心呈现由近及远不断减少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限元法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变形性状以及褥垫层厚度、持力层刚度、面积置换率对承载力影响规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两个工程实例的介绍,分析影响水泥土桩经济性的因素,总结出在一般情况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比灌注桩基础经济,水泥土桩低面积置换率比高面积置换率经济的结论。并探讨水泥土桩在什么样的地基土质中,具有明显的经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长期荷载作用下柔性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进行了有无侧向约束条件下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长期荷载对比试验.在复合地基表面埋设沉降标,量测了桩体和土体沉降值,得到了桩和土的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在桩间土表面、桩顶、桩端埋设土压力盒和在桩身埋设内贴应变片PVC管量测应力值,获得了桩顶与土顶应力、桩-土应力比、桩身轴力随时间发展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长期荷载作用下,设置了约束长桩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明显优于无约束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大幅度缩短了进入沉降稳定时间(约为64%),减小工后沉降量(约为29%~42%),降低桩-土应力比约39%;明显地调整了桩身轴力分布.分析认为:采用柔性桩加固软土路基时,在加固区边缘设置刚性长约束桩,能有效地控制路基的工后沉降,提高路基的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根据复合地基理论,探讨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的技术关键问题,并采用正三角形的布点方式,进行了工程实践,提出了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水泥土桩的变形模量,水泥土桩和CFG桩复合地基的桩间土应力发挥系数以及它们的静载荷试验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对今后进一步推广应用水泥土桩及CFG柱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实体深基础法的自身局限性,讨论了关于水泥土搅拌桩沉降计算的几种其他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应根据实际工程特点合理选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加芯水泥土搅拌桩常被用于软土路基加固,为研究堆载作用下加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规律、变形特性以及芯长比对其影响,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现场基底沉降、地基深层水平位移、分层沉降、内芯桩竖向应力监测,构建不同芯长比三维有限元复合地基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堆载作用下,软土路基加固区存在中性点,在中性点上下,钢筋砼内芯桩与水泥土外壳桩荷载传递方式有所不同,钢筋砼内芯桩主要承担上部竖向应力,而水泥土外壳桩由传递剪切应力转换为承担上部竖向应力;②增加芯长比可以增加桩体的有效桩长,增长水泥土外壳桩承担传递剪应力功能的长度,减少作用在桩土界面的负摩阻力大小,有利于控制沉降;③增加芯长比能有效减少基底桩顶以及桩间土的沉降量,减少桩间土的竖向应力分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