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对终宿主—哺乳动物的选择性范围较广,但不同哺乳动物对血吸虫的相容性有所不同,本文就日本血吸虫蛋白水解酶(Hbase)对不同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血红蛋白(HB)的降解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在相同条件下,日本血吸虫Hbase对其适宜终宿主人、牛、羊Hb的降解程度明显高于非适宜终宿主大鼠和非终宿主鸡。提示宿主对血吸虫的相容性与日本血吸虫Hbase对宿主Hb的降解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检测血吸虫循环免疫复合物(CTC)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利用抗血吸虫单克隆抗体H226和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人IgG(Fc)作双抗体夹心EIASA,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CIC,其阳性检出率为92.2%,其中,EPG<100的病人阳性检出率为90.0%,EPG>100的病人阳性检出率为95.5%。由于羊抗人IgG Fc段能与CIC中人IgG的Fc段特异性结合,因此不仅省去常规分离CIG的步骤,而且有助于提高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东方田鼠具有天然抗日本血吸虫活性,为了筛选抗日本血吸虫疫苗分子,通过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东方田鼠和昆明小鼠,感染11天后收集东方田鼠和昆明小鼠肝童虫.肝童虫经组织匀浆收集蛋白质并进行蛋白质定量后SDS-PAGE分离,切取差异蛋白条带进行蛋白质鉴定.发现差异蛋白主要为日本血吸虫结构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以及热休克蛋白等.为进一步研究抗日本血吸虫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日本血吸虫雌虫产卵的影响。方法:日本血吸虫蚴尾感染家兔,收集50天龄雌虫,在含不同浓度的TNF-α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72h,观察其产卵情况。结果:TNF-α具有刺激雌虫产卵的作用,在10~40mg/ml范围内产卵量随TNF-α剂量增加而增高。当TNF-α为40mg/ml时,雌虫产卵量达高峰。当TNF-α为80mg/ml时,雌虫产卵量无继续增高趋势。结论:TNF-α可在一定范围内刺激日本血吸虫产卵。 相似文献
5.
宋文剑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
本文报道了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四龄幼虫可通过口刷的摆动将日本血吸虫毛蚴漩入其消化道。平均每条中华按蚊幼虫30分钟内可吞食1.1条毛蚴,淡色库蚊幼虫可摄入1.5条毛蚴,两者差别无显著性。经观察,蚊幼虫吞食毛蚴属非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对日本血吸虫尾蚴钻肤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立群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8,25(1):57-60
论述了采用离体琼脂实验和在体灌胃实验观察几种中草药对日本血吸虫尾蚴钻肤的影响.射干体外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钻穿有明显抑制作用,商陆、徐长卿灌胃后对尾蚴钻穿有抑制作用.射干、徐长卿的防蚴效果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中草药(尤其消炎镇痛类中草药)在血吸虫病的预防(尾蚴钻穿环节)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60(1)
血吸虫以雌雄合抱的方式生存,雌虫在合抱后才能发育成熟,雄虫通过某种非精子传递的机制调控血吸虫雌虫的生长发育,而成熟雌虫所产大量虫卵是血吸虫导致宿主严重病理损害和疾病再传播的根源,因此,了解雄虫对雌虫发育的调控对血吸虫的致病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前期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显示日本血吸虫ENT3蛋白(SjENT3)在两性感染的合抱雄虫体内的表达高于其在单性感染雄虫体内的表达.本研究通过qRT-PCR发现SjENT3基因在日本血吸虫虫体各个检测时间点均转录,从7d到21d逐渐升高,在21d转录水平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SjENT3基因在18,21,25,28,35,42d在合抱雄虫体内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合抱雌虫;对合抱雄虫与单性感染雄虫转录水平分析发现其在21d,23d,25d3个检测时间点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在合抱雄虫体内高表达.利用筛选出效果较好的siRNA对SjENT3在血吸虫体内的转录进行长期干扰,结果发现:特异siRNA干扰显著影响SjENT3转录水平,和NC对照组相比,干扰引起宿主虫荷率下降24.44%(P0.05),宿主肝脏荷卵率下降57.47%(P0.01),干扰后雌虫肝产卵能力下降42.28%(P0.01).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SjENT3基因参与日本血吸虫尤其是雄虫的生长发育,并可能与血吸虫雌雄虫合抱及其相互间信息传递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干预B7/CD28和CD40/CD40L共刺激信号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Th1/Th 2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 分别取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6、8、10和12周的脾淋巴细胞经抗CD8 0(B7-1)mAb、抗CD86(B7-2)mAb、抗CD40mAb和抗CD40LmAb处理后培养72h,用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干预2种不同的共刺激信号对 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抗CD80mAb和抗CD86mAb均能显著抑制IL-4的表达水平, 尤其是抗CD86mAb对IL-4抑制作用尤为明显.抗CD40mAb和抗CD40LmAb也能影响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其中以阻断CD40分子的作用更为显著.结果提示B7/CD28和CD40/CD40L共刺激信号可以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和调控Th1/Th2免疫偏移.干预B7/CD28和CD40/CD40L 介导的共刺激信号调控Th1/Th2免疫偏移有可能是一种控制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新型的免疫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离休的日本血吸虫雌性成虫在含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的培养液中培养72h后,产孵量明显高于不含TNF—α的对照组.在TNF—α为 10ng/ml~40ng/ml范围内,雌虫产卵量与TNF—α呈剂量依赖性.感染血吸虫的小鼠经尾静脉反复注入多克隆抗TNF—α抗血清后,其肝脏减卵率达28.4%.结果提示TNF—α具有促进雌虫产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混合工质R32/R134a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直接温室效应和间接温室效应的概念 ,引入了耗电量与CO2 排放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对混合工质R32 /R134a、R134a、R2 90及原制冷工质R12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 ,认为间接温室效应在环境影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通过比较得出混合工质R32 /R134a是比较理想的替代工质 相似文献
1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106-111
为探讨KK-42缩短日本沼虾蜕皮周期的可能机制,首次从日本沼虾步足表皮组织克隆了编码几丁质结合蛋白的一个新基因——MnCBP-1部分cDNA序列,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技术检测MnCBP-1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KK-42的影响.结果表明,MnCBP-1基因部分cDNA序列为1396bp,含有特征性的几丁质结合结构域(chitin-bind-4),经BLAST比对,MnCBP-1与蚤状溞相似性为44%.qRT-PCR结果显示,步足表皮组织内MnCBP-1基因表达量随着蜕皮前期(D0-2)的开始逐渐增多.KK-42处理后,蜕皮间期(C)幼虾内MnCBP-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在6、12、24和48h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而在D0-2期和D3-4期MnCBP-1基因转录物仅在个别时间点有所增多.研究表明,MnCBP-1基因表达与蜕皮周期有关,KK-42处理可显著诱导MnCBP-1基因表达,且表达的高峰提前至C期,这可能是KK-42缩短蜕皮周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外源性L-精氨酸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脏内I型和Ⅲ型胶原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方法:随机将54只健康小鼠分为正常组、感染组和L-精氨酸组。感染组和L-精氨酸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L-精氨酸组于感染后第6周将1 g/L的L-精氨酸水溶液给小鼠饮用。于感染后的第9、11、13、15周每组随机挑选6只处死取肝脏做病理观察;并对随机选取的30个视野下I型和Ⅲ型胶原面积及两者之比值作定量分析。结果:感染组与L-精氨酸组小鼠肝脏内I型和Ⅲ型胶原面积在感染第9周后逐渐减小,I型和Ⅲ型胶原面积比值变化较大;L-精氨酸组I型和Ⅲ型胶原面积比感染组减小明显(P<0.05)。结论:L-精氨酸具有减少日本血吸虫病肝脏组织内I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动态观察外源性L-精氨酸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脏内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方法:随机将54只健康小鼠分为正常组、感染组和L-精氨酸组。感染组和L-精氨酸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L-精氨酸组于感染后第6周将1g/L的L-精氨酸水溶液给小鼠饮用。于感染后的第9、11、13、15周每组随机挑选6只处死取肝脏做病理观察;并对随机选取的30个视野下Ⅰ型和Ⅲ型胶原面积及两者之比值作定量分析。结果:感染组与L-精氨酸组小鼠肝脏内Ⅰ型和Ⅲ型胶原面积在感染第9周后逐渐减小,Ⅰ型和Ⅲ型胶原面积比值变化较大;L-精氨酸组Ⅰ型和Ⅲ型胶原面积比感染组减小明显(P〈0.05)。结论:L-精氨酸具有减少日本血吸虫病肝脏组织内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C/EBPβ蛋白影响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组织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0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组织标本石蜡切片检测C/EBPβ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C/EBPβ蛋白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低表达,在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高表达;Ki-67蛋白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低表达。C/EBPβ蛋白质与Ki-67蛋白质的表达呈现负相关性。由此可知,C/EBPβ蛋白可以抑制子宫颈鳞癌组织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讨核糖体蛋白S3在果蝇(Drosophila)发育中的作用,采用RNAi法,分别在果蝇和果蝇S2细胞中干扰核糖体蛋白S3表达,观察对果蝇表型的影响。结果显示,减少核糖体蛋白S3表达引起果蝇幼虫发育延迟,眼睛、翅膀和刚毛生长缺陷等。进一步实验表明,在翅原基中有明显的凋亡信号;S2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异常。上述结果暗示核糖体蛋白S3表达减少导致的果蝇发育改变可能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ΔagrB/D/C/Newman敲除株,分析agrB/D/C对Agr系统活性及金葡菌毒力的影响,为深入研究不同型别Agr系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以pBT2为敲除载体,构建ΔagrB/D/C/Newman敲除株,检测野生株和敲除株的溶血能力,色素形成能力,生物膜形成能力及毒力基因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ΔagrB/D/C/Newman敲除株,与野生株Newman相比,敲除株溶血能力显著降低,色素形成能力显著降低,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增加;敲除株培养上清中的蛋白种类和数量较野生株显著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结果显示ΔagrB/D/C/Newman敲除株毒力因子的转录水平较野生株显著降低.结论:agrB/D/C能够影响AgrA的表达从而影响Agr系统的功能,agrB/D/C基因敲除后显著改变毒力因子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甲壳动物为了生长必须周期性地褪去旧表皮,新表皮的形成及矿化与蜕皮周期密切相关.前期研究发现,KK-42能够缩短日本沼虾蜕皮周期、加速表皮的形成.为了进一步探究KK-42对表皮矿化的影响,以矿化相对稳定的蜕皮间期(C期)头胸甲表皮为参照,选择蜕皮后3,6,12 h的头胸甲,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法(SEM/EDX),在超微水平初步研究了表皮的矿化进程及KK-42处理对表皮矿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头胸甲表皮中钙、镁、磷信号在蜕皮后3 h开始出现,6 h钙、磷信号在上/外表皮的边缘处密集分布,此后逐渐向表皮内侧延伸.镁信号一直呈弥散状分布.半定量数据分析显示,与蜕皮后3 h相比,6,12 h及C期表皮中,钙原子比例分别提高了67.86%(P<0.01),402.78%(P<0.01),2 191.67%(P<0.01);镁原子比例分别提高了95.92%(P<0.05),122.45%(P<0.05),165.31(P<0.05);磷原子比例分别提高了82.46%(P<0.05),205.26%(P<0.01),591.23(P<0.01... 相似文献
19.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188-192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豌豆淀粉(PS)为成膜物质,甘油、山梨糖醇、聚乙二醇和吐温为增塑剂,采用流延法制备了三元复合蛋白膜SPI/CMC/PS,研究了几种增塑剂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对各种类增塑剂的复合膜进行红外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增塑剂甘油和山梨糖醇对SPI/CMC/PS三元复合蛋白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较好。红外光谱表明,增塑剂增塑三元复合膜SPI/CMC/PS的结构相溶性好。 相似文献
20.
乳液膜具有蛋白类物质的优异成膜性能且具有脂类物质的耐水性能,是可食膜制备的研究热点。甘油作为增塑剂,可以降低膜的脆性,提供更好的延展性。试验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 SPI)为基本原料,以大豆油为油相,制备出一种大豆分离蛋白O/W乳液膜,探究甘油添加量(1.9,2.2,2.5,2.8和3.1 g)对O/W乳液膜的色差、不透明度、机械性能、膨胀率、水溶性、水分含量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甘油添加量为2.5 g时,O/W乳液膜的性能较好,不透明度和膨胀率最低,分别为2.5%和10.26%,比蛋白膜高出3倍;机械性能也较好,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14 MPa和3.09%。甘油添加量对膜性能的影响以及制备大豆分离蛋白O/W乳液膜,可以为今后乳液膜的相关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