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海 《科学之友》2004,(2):24-25
2004年伊始,各大国外杂志纷纷报道“哪些科技将改变世界”:《商业周刊》(BusinessWeek)报道“4种值得注意的科技”、《科技财经》杂志(Fast Company)谈“5种将改变世界的科技”,《新经济》杂志(Business2.0)更连续推出“6种将改变世界的科技”、“2003年最佳新科技”与“2004年值得注意的10项科技”。这些知名的国外杂志所评选出的科技各有不同。然而,经过归纳整理之后,仍然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那么,到底有哪些领域的新科技,可能改变明日的世界呢?各知名杂志给出了我们答案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已渡过了20岁生日,值此之际,对它的成长过程,作一点回顾,以增进广大热心的读者对它的了解,也算是一种有意义的庆贺吧!写到这里,也许先要回答一个读者可能有的疑问:每期目次页上不是都明白无误地写着“1978年创刊”,怎么今年又变成本刊20岁的生日了呢?这是因为1978年创刊,是把由上海科技情报所主办的本刊前身——名为《世界科学译丛》的不定期刊物——一并算在里面的。作为定期刊物的《世界科学》则是从1979年才开始出版的。不管怎么说,本刊确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经过10年“文化大革命”的自我封闭,不仅中国的…  相似文献   

3.
本刊今年第四期“科技翻译顾问”栏陈正康同志《从“a huhundred to one”的意义谈起》一文刊出后,接到读者盛荣棠同志来信,对陈文内容提出了意见,嗣由陈正康同志写了《答盛荣棠同志》的文章。兹将两文同时登载,请广大读者参阅;如有宝贵意见,请寄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最后还应当提到的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吴京生教授从美国寄给本刊参加关于科技体制改革讨论的文章《对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几点感想》,吴先生认为“改革应首先着眼于如何完善决策程序和改进领导体制”,以改变“主观主义的倾向”和“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我们欢迎国内外学者继续撰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5.
诗外之诗     
诗外还有诗吗?有的。艾青在《诗论》中写道:“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这“更深更远的东西”,就是诗外之诗。在2005年第1期《扬子江》诗刊上,我读到张德强的一首《也算春色》,诗不长——一大片金色的油菜花被房产商  相似文献   

6.
新年伊始,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作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战略选择,是科学腾飞的两翼。身为科普读物尖兵的《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依然走过了50年风雨历程,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即将步入更加辉煌的明天。历史的回顾在1956年中央提出的“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号召鼓舞下,中国迎来了第一次科普高潮,《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此时。在创刊之初,刊物基本译转前苏联《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的文章,随着国家科学事业日益兴旺,开始刊发本土科普作品。在经历了不堪…  相似文献   

7.
“一份报纸在手,可了解各地方科技出版社的新书目,既方便书店,又方便读者。”“将纷乱如麻的各省、市出版的科技新书目录集于一体,实为我们大、中型图书馆、科技人员渴望已久的美事。”这是读者给《全国地方版科技新书目》编辑部千百封赞誉信中有代表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1993,38(18):1730-1730
一、《科学通报》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我国自然科学各领域中最新的科技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科学通报》中、外文版均为半月刊.两版均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二.《科学通报》以发表“研究简报”和“研究通讯”为主,力求及时地扼要报道我国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技成果和阶段性的科研成果.从1989年起适当发表我国科学工作者系统总结某一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的专题评述,以及一些前沿学科或边缘学科方面最近进展的综合评述.三、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杨先碧 《科学之友》2006,(12):19-19
国产影片《疯狂的石头》还余热未尽,大洋彼岸的美国科学家也在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疯狂的石头”。据美国“发现”电视频道报道,这种石头在打捞的过程中会突然变得“疯狂”起来,它先是“嘶嘶”怪叫,就在研究人员感到疑惑的时候,它居然“嘭”地一声爆炸了。  相似文献   

10.
火锅起源 火锅既是一种传统饮食方法,必然有它的“鼻祖”。有些人认为东汉的“鐎斗”是它的“雏形”。据《中国陶瓷史》介绍鐎斗“常与形状如钵、胎壁较厚、口缘安有对称的半环形双鼻的大火盆共存”,说明鐎斗被搁置火盆之中,盆中加放炭火即可用来温食,应当是当时“暖锅”的模仿。”还有些人认为“铜爨”也可谓之“火锅祖先”。北齐时魏收写过一部《后魏书》,其中《獠传》言“铸铜为器,大口宽腹,名曰铜爨,既薄且轻,易于熟食。”“獠”当指湖北与四川交界一带。就是说,这一带居民在南北朝时已吃火锅了。  相似文献   

11.
《自然杂志》在1987年第3期上发表了金德初先生的《月亮、太阳、大地与精神活动》一文(以下简称《月》文)。作者从“数理计算”与“实际生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批驳了月亮与人的精神活动相关的假说,并认定它的“猎奇性质”。其实,作者的这一观点,四年前已在他的《月亮不会影响人的情绪》一文(《科学画报》1982年第10期)中作过介绍,只是《月》文较详细地写出了计算过程并增加了论证太阳、大地等自然因素影响人的精神、情绪和思维等的内容。笔者对此文颇有些不同看法,愿在此与《月》文作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幅拥有神奇“魔力”的圣像壁画,关于它一直以来都流传着种种不可思议的传说。近来,俄罗斯科学家经过科学实验,终于部分解开了这个不解之谜。俄罗斯《真理报》对此进行了报道。圣彼得堡某博物馆里曾经珍藏着这样一幅画有耶稣圣像的壁画,据说它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博物馆里那些长年在圣像壁画前工作的管理人员会出现种种诸如下肢乏力、头痛、高血压等不适症状。几年前,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以《修道院里的杀手圣像》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曾经轰动一时。后来,应博物馆管理人员的强烈要求,这幅壁画被移走,一来是防止它继续“害人”,…  相似文献   

13.
编后记     
在本期的“科学家论坛”栏里,对我国科技,教育改革问题继续开展讨论,卢嘉锡、潘毓刚、胡之德等教授发表了文章。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以《立足改革,立足竞争,立足创新》为题对我国科技教育事业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了深刻透辟的阐述。美国波士顿学院潘毓刚教授《对于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一些想法》就大学职称评定问题,考试与教材、教学的问题、教学与科研结合的问题等等提出了重要的建议。兰州大学校长胡之德教授就高等学校加强横向联合的必要性、前提、内容、途径包括应注意的具体问题、处理原则等等做了精细的论述,从而指出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形势,写了《加强横向联系和合作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文。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型科普期刊《发现》杂志已连续5年对 有创新的技术发明颁发“发现”奖,我刊也连续3年 对此进行了报道。本刊在对1994年度“发现”奖的 报道中,除了报道获奖项目外,还增加了进入决赛 的项目,旨在使读者对国外科技发明动态有一个更 全面的了解,开阔眼界,启迪思路,对中国的科技 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上海市科委“十五”期间的创新举措 ,去年上海完成了一项重大科技项目———《“十五”上海科技重点领域技术预见工作研究》 (简称“上海技术预见”报告 )。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在市科委的领导下 ,依托众多专家的建言献策 ,在信息、环保 ,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8个重点领域进行了技术预见 ,完成了 40 0多篇世界最新科技动态报告和 1 80多个重点领域备选项目 ,为上海市的科技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 ,去年 1 2月中旬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和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联合在沪召开了首届“全国技术预见研讨会”。为将技术预见的内容及理念介绍给大家 ,本刊选登了本次会议的部分论文 ,作为“技术预见专题”推介给读者。  相似文献   

16.
在《解读“中华水塔”》的上、中部分.笔者谈了“中华水塔”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它对中国乃至亚洲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水塔”腹地植物对涵水生态系统的贡献。然而,“水塔”的现状如何?它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呢?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发展迅猛,因此本刊“现代科学专题综述”栏也常盛不衰。本期在此栏目中奉献给读者五篇佳作。《扫描隧道显微镜及其在DNA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一文,向读者展示了新的实验仪器对DNA结构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它证明了随着成果的不断积累,仪器的不断改进,我国科学家会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就。《题目反应理论和自适应测验》一文介绍了一种现代心理和教育测量理论,这是由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它为客观、准确、高效率地评估人的智能和其他心理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今年4月3日晚,同步辐射这一新的光源在我国诞生,它标志着我国科技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人类DNA藏着外星人加密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桦 《科学之友》2005,(1):39-39
澳大利亚天体生物学家保罗·戴维斯在最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外星文明也许早将他们的“兴衰史”和对人类的“欢迎词”写进了我们人类的细胞DNA中,只有当人类的科技发展到某个特定阶段,才能读懂我们DNA中那些由外星人留下的“加密信息”!戴维斯认为,他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科学》联合“澎湃新闻”平台,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下,共同策划“走近科学”栏目,对获得国家及上海市科技奖励的成果进行科普化报道。本篇围绕2020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与功能的系统性研究”展开,该奖项由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刘志杰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获得。  相似文献   

20.
这两年“穿越”这个词很火,君不见,影视剧总喜欢布置一点穿越的情节,不然火不了;游戏也有这个趋势,比如目前最热门的“穿越火线”,否则名字不够霸气,就没人愿意玩;歌词也是这样,“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假如时光倒流……”,诸如此类,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