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审美文化具有突出的美育心理功能,民族共同体成员在文化活动中以审美态度进行创造和观照,使其心灵,人格得到美的陶冶,健全了审美心理结构,宏扬了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大理白族青年女装富有一种多元的视觉,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它始终与本民族所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它的选材、造型、工艺、图案等,都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和心理,它不仅是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整合,还体现了审美主体内心的情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出白族在特定社会结构下的民族生活、民族习俗和民族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根据美学的历史发展线索,按照美的不同形态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审美教育,其依据有二:一是美及审美的依据.要实现形成学生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审美心理结构的目标,就必须遵循美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运动规律;二是美的形态的依据.要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审美教育,就必须把握住不同审美形态发展的历史脉络,把握住东西方审美形态发展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美术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教育理念、育人内容以及培养模式基础之上的,美育教育能够促进民族审美水平和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美育教育是贯穿于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教育之中,绘画艺术不仅能从人格培养、心智启发等方面提升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更具有技能训练的特点,从而使美术教育进一步渗透着美育教育的因子。正是基于美术教育与美育教育的融合发展,才使我国文化始终呈现出美的创造,彰显出美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美育,亦称美感数育或审美教育。它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各种美的形态对于人的影响,来唤醒美感,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陶情冶性,美化人主。相对于理性教育,美育对于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为培养和造就人类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以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及其艺术作品中美好的形象来感染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情感、意志、思想和性格等方面得到全面陶冶丰富,有助于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的高尚情操.正是怀着促进美育发展,推进美育研究的愿望,由我国美学界著名专家彭立…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在从农业文明向工商文明和信息文明、生态文明过渡的重要转型期,不仅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会产生结构性变迁,也会在审美心理、审美文化和艺术样态方面发生质的改变,具体表现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职业文化、城乡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教育文化等领域及其艺术反映形式中.对不断萌生和变革中的当代社会文化作审美分析,以文化生态审美观念促进社会文化系统在巨变中保持要素互补、结构均衡、功能协调,实现文化生态平衡,会利于中国社会在快速转型中维持良性运作、稳态进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孟倩 《科技信息》2012,(34):261-261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俄罗斯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民族有着鲜明的民族性格、心理气质和化精神,其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哲学、宗教、历史等多方面的制约。俄罗斯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复杂多变的气候形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坚韧不拔的特点;对基督教的接受使俄罗斯民族审美化中处处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用基督教精神解释民办的哲学观,使俄罗斯的民族审美注射对灵魂的拷问并且充满了对真理的不懈的追求,也使俄罗斯的审美心理外化为坚定的信仰。由于历史的原因,对女性的赞美长久以来潜移默化地积淀于俄罗斯的审美心理之中,使得对女性的审美创造成为俄罗斯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初中美术欣赏教法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昌 《镇江高专学报》1997,(2):95-95,90
当一个人家中挂上一幅平庸的山水摄影画而自觉品味颇高时,当一个中学生称凡·高作品为涂鸦之作时,作为美术教师肯定会有一种失落感,也一定会感到自己的美育教育责任的沉重。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品德素养,发展创造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欣赏是发展美育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美术欣赏对于人们人格修养的陶冶,对于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对于不断更新的民族现代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艺术是典型的生态艺术,生发路径明晰独特:天成性艺术——生存性艺术——生活性艺术——生态性艺术——天态化艺术。此种生态发展路径决定了民族艺术具有天然的生态审美特征,构成民族美育的客体基础。民族艺术活动与生态存在、日常生活、劳动实践及文化活动的统合,生成了系统整生的生态审美场,生态美育活动在其中展开。生态审美场造就的全面的美生主体,在生态化与艺术化耦合并进的审美氛围与审美范式下,实现了生态美育的完整本质,朝着美生理想迈进,终形成和谐自由的民族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美育与生物教学吴莉芬《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美育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教学存在于美术教学中,美育教学对提升美术教学效益发挥着不可提到的作用。因此,美育教学的渗透不仅是美术教学中的教学任务,更是提升学生文化艺术涵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内容。鉴于美育教学的重要性,需加强美育教学在美术教学的渗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深刻体会美学的底蕴,以提升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美育的角度看,音乐是美育普及的重要形式,是美育形式的纽带。现代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直接强化审美主体、审美感知,丰富心理图式,孕育高尚情操。提高传统音乐的审美教育对提高民族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当前影响医学院校学生审关能力的主要因素,探讨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从如何把美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实施美育的措施。通过美育的正确实施,使学生以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来支配自己的情感、意识和行为,以高雅的审美修养、审美情趣来完善自己的认识、情操和人格,催化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高等院校美育的新课题,就是在施行艺术美教育的同时,增设科学美的教育。传统美育以传统美学为根基,造成审美观念的落伍和审美领域的残缺。  相似文献   

16.
周利平 《科技资讯》2007,(11):138-139
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应该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实施美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7.
金一枚 《科技信息》2011,(7):269-269
在中西音乐交流的萌芽初期,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民族审美心理的差异。不同文化人群"异文化"之间的隔阂与信息的相对闭塞,都导致了中西两方在音乐审美观念上的沟通困难,甚至导致了诸多西方对中国音乐感知认识过程中文化心理的"误读"。对于中国戏曲,柏辽兹如是评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丑陋的矫揉造作,使人觉得好  相似文献   

18.
美育不仅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人们思想情感、个体意识的再造。在学校的课程教学中加强美育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大有裨益。文章就建筑工程制图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原始文化一开始就存在着美和丑两种取向,原始先民追求和创造审美文化,并在其中受到审美教育,产生审美心理和美育心理活动,崇尚美与善,促使了人类的发展、完善,走向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20.
朱茜 《科技信息》2009,(25):322-322,378
旅游审美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旅游的本质在于追求愉悦,并主要表现为审美愉悦。中国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的体现。了解中国旅游者在旅游中审美。理规律是很有价值的。以禅宗少林为例,从旅游者的审美心理角度去挖掘中国传统审美心理规律,通过对禅宗少林的详细分析,去印证旅游中的中国传统审美心理规律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