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程季忠 《科技信息》2010,(12):55-55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跨国公司在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适时改变营销策略的重要性。从跨国公司在我国营销的发展历程和现有规模可以看到,跨国公司在应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中,营销策略经历了从无营销策略到无差异性营销,最后到本土化营销的过渡。在全球化经济浪潮的洗礼下,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中国看作他们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在这些跨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上的影响力正越来越大。全球价值链离不开中国,中国也需要全球价值链。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实施国际化营销战略,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跨国公司营销本土化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跨国公司在华营销本土化的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算中国16大制造业在2000—2014年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和产业集聚度,构建多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划分不同行业类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中国主要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与全球价值链地位呈现"U型"关系;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产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呈现出"倒U型"特征,而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对GVC的影响则表现为和总样本相同的"U型"曲线;规模经济效应、政府对制造业的补贴扶持及RD人员投入等变量都会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带来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产业规模、产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开创了航空强国建设的新局面。但从价值链视角看,存在技术供给能力不足、在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锁定的问题。未来我国航空工业向价值链中高端位置的攀升,航空强国建设既要聚焦数字化改造生产制造环节,又要重视向研发服务环节的延伸。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竞争力是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本文从价值链管理出发,介绍了企业竞争力和价值链管理的内涵,阐述了价值链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并探讨了企业利用价值链管理提升其竞争力的现状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清兰 《科技资讯》2006,(35):142-143
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何芳芳 《科技信息》2007,(14):232-233
价值链会计是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及其合理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是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产物。价值链会计的对象是价值链管理对象的数据化和具体化,即价值链信息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其表现形式是价值链,实质是价值链信息背后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核心是增值流。因此,本文通过对价值链会计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来探讨如何将价值链管理思想落实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以实现价值增值的最大化,创造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7.
《特区科技》2012,(5):29-31
冤吧你,肉价低时农户卖猪给您,高的时候卖给别人。雏鹰有套办法。在养殖价值链中,它把能实现规模经济的环节切割出来,组成一个平台。平台上的农户只做一个环节:饲养。  相似文献   

8.
地方集群竞争优势的持续——嵌入全球价值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价值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我国地方产业集群要实现集群持续发展和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中搜寻、捕捉、创造价值是必然的选择。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经济环境变迁的过程中,许多行业的传统价值链因受到较大的冲击而产生了分解与重组的现象。以邮政行业的价值链为例,探讨了如何在价值链的变化过程中实现经营战略的改进以及政府如何通过调整政策来适应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房地产业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方式转型为生态效率型集约增长方式,仿照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创建"房地产业生态价值链"这一新型模式;遵循房地产业生态价值链系统的价值增值和再创造机理,构筑房地产业生态价值链系统的价值增值基本模式,并从协同增值、资源增值、生态增值、技术增值、品牌增值及市场增值等6个方面来挖掘价值增值要素;进而构建房地产业生态价值链的价值增值多层次灰色动态衡量模型,并以算例演示了价值增值衡量模型的算法,为房地产业实现生态化转型并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规模经济是企业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影响规模经济的要素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除了传统的技术因素,市场和资源日益成为影响企业规模经济的重要约束条件。以动态的视角来分析技术、资源、市场等约束条件下的产业规模经济演化进程,并以钢铁产业为例,通过钢铁产业生产方式的变化过程来分析规模经济的演进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总体上说。我国产业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过低,缺乏规模经济。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将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国企业因规模小而不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生产经营成本高,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缺乏优势。面对中国企业规模经济的现状。提出了购并是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向大型化发展的理想选择的观点,并就购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如政府的引导作用、战略目标的确立、资本市场的完善以及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等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5):110-115
基于城市经济引力模型,构建了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引力模型,利用安徽省17个城市及其所辖县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引力因素和阻力因素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人均家庭经营耕地规模、农业技术水平、城市经济规模对县域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村经济规模、偏向于城市的收入分配体制、城乡距离、农业现代化水平则抑制了县域经济的增长.研究表明,要顺利推进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在保证三次产业共同发展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指出成德绵地区制造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后具体分析了该地区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具有比较规模优势的产业少,缺乏主导产业,规模经济水平低,规模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水平低和布局分散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传统规模经济理论从生产的分工与组织角度对规模经济规律进行了探讨.以美国学者R科斯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理论则从市场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规模经济做出独到的解释.规模经济对企业竞争力的贡献表现为,规模经济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成本优势,也为建立岐异优势奠定了基础.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已大大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条件和空间,使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有效形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因此,规模经济理论可以在提升和维持企业竞争力方面得到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大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系统控制途径,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数学模型,可对协调发展的现状和将来进行定量评价、预测与控制,以便找出不协调因素,进行对策性研究,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经济从工具、渠道、基础设施到经济体演进,部分指标的概念从外延和内涵上都发生较大变化,衡量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待进一步完善,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模型也需进一步优化.本文用熵值法测度了互联网应用基础和互联网应用规模两个综合指标,从空间分布上对比分析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网购规模、网上支付规模等指标控制的互联网应用规模综合指标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显著,受互联网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控制的互联网应用基础综合指标对其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减;从区域差异看,互联网应用规模对东、中、西部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响更显著.最后,本文从互联网应用规模的视角提出建议,以期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不可再生资源的缺失限制了传统经济模式的增长极限,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可持续生产方式被全球化.但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存在原材料利益最大化、冲动投资和重复投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约束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良风险.规制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经济制度、企业规模尤其是重型化工产业比重等因素,建立激励性资源回收体系,形成稳定的可再生资源基础产业,以技术创新之力掘循环经济之潜,控制投资规模,集群区域性循环经济企业体,便能推动循环经济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讨论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在性质、规模、职能、任务乃至于运作方式等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史小林 《太原科技》2007,165(10):8-9,11
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太原市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企业规模与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及有利条件,提出了太原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展望了太原市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型道路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