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山村1社滑坡位于南江县长赤镇境内,该滑坡是由第四系残坡积堆积含碎石土覆盖层沿基覆界面发生的后退式逐步破坏滑坡,目前滑坡体处于蠕动状态。该文从滑坡体的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滑坡的成因及变形机制,评价滑坡体的稳定性。研究表明:滑坡体在天然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而在暴雨、地震情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必要对该滑坡进行治理,建议采取抗滑桩对滑坡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库岸土质滑坡在库水周期性浸泡作用下对悬臂抗滑桩劣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广义Kelvin蠕变模型描述库岸土质滑坡的蠕变作用,将悬臂抗滑桩假定为Winkle弹性地基梁,研究蠕变作用对抗滑桩内力的不利影响。【结果】得到库岸土质滑坡体蠕变位移场,构建了库岸土质滑坡抗滑桩蠕变内力计算式。以三峡库区桥头北滑坡为实例,分析表明考虑滑坡体蠕变作用后,悬臂抗滑桩在工程竣工后的前30 d内桩体内力增长速率较快,在100 d后趋于平稳;桩顶位移、滑动面处弯矩、剪力与不考虑滑坡体蠕变时相比分别增大了约0.8倍、1.7倍和0.3倍。【结论】在采用抗滑支挡结构治理库岸土质滑坡时应考虑到由库水周期性浸泡引发的滑坡体蠕变作用,特别是蠕变应力对抗滑支挡结构服役性能有明显的劣化效应。  相似文献   

3.
高文军 《甘肃科技》2015,31(2):79-80,95
针对甘肃文县中庙乡地界、麒麟寺水库区范围内的漩滩里滑坡,基于滑坡体病害现状调查、病害机理分析,提出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框架、微型桩及仰斜排水孔等综合治理措施。滑坡治理工程完工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保障了坡脚处国道212线的畅通及漩滩村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隧道洞口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滑坡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河南省济邵高速公路的王坑隧道洞口滑坡问题,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达不到稳定性要求,必须进行加固处理.根据滑坡的实际情况,采用抗滑桩结合地表排水对滑坡进行治理.利用有限元法对滑坡体治理后的稳定状况进行分析,并与滑坡体治理前的稳定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抗滑桩加固方案能够达到滑坡治理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建坪乡庙梁子滑坡属中型土质滑坡,滑坡体地表及房屋出现多处变形现象,在降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滑坡可能产生更大变形,进而影响滑坡体上居民安全及滑坡体前缘在建道路安全。根据滑坡变形特征,确定滑坡的变形模式为牵引式;结合滑坡稳定性分析及保护对象,确定了由抗滑桩工程和地表排水工程组成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滑坡灾害的发生往往造成大量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如何对已发现的滑坡进行治理,使其由不稳定体变为稳定体,抗滑桩往往在滑坡治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兰草滑坡稳定性计算得出的剩余推力,设计计算滑坡体达到一定安全系数条件下的抗滑桩。整个滑坡在以整个抗滑桩为治理手段,使整个滑坡达到了规范要求的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7.
梁操  李道飞 《贵州科学》2012,30(5):49-53,60
本文详细论述山区公路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通过计算分析判定滑坡体的稳定性,因抗滑桩的抗滑能力好、支挡效果好、设桩位置灵活等优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滑坡治理采用以抗滑桩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江南某高速公路古滑坡复活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某高速公路施工中激活一处古滑坡,其形成原因主要为古滑坡前部被开挖,导致古滑坡体的局部复活,随后强降雨等不利因素致使该古滑坡进一步复活,工程采取双排抗滑桩和综合排水系统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9.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抗滑桩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止方法,已经被广为使用。在大型滑坡的治理中,由于桩间距和滑坡体宽度的限制,单排抗滑桩常常无法满足抗滑力的要求,所以有些滑坡治理工程中就采用了有顶梁的双排抗滑桩,也就是门式抗滑桩。为了更好地发挥抗滑桩的抗滑效果,常常在桩顶设置预应力锚。为明确锚拉结构的受力性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有锚拉的门式抗滑桩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锚拉结构对于门式抗滑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戴玉 《甘肃科技》2011,27(7):108-110,132
分界梁隧道从滑坡的中后部通过,隧道右线位于滑坡体内,左线位于滑坡体.隧道开挖后引起老滑坡复活,从而导致隧道变形.根据分界梁隧道出口滑坡特征为例,分析了滑坡的性质、特征及稳定性,以及隧道穿越在滑动带(与滑动面相交)和在滑坡体中时其变形机理,从而建议给出防护工程治理措施,以便较准确的一次性根治滑坡区隧道变形的相关地质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