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读写能力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必须着力培养.”“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如何解决学生作文“老大难”的问题?我的体会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设法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趣事,让学生乐意作文.一、注重生活积蓄,激发写作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蓄.’”生活的积蓄从何而来?这就需要教者在作文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其生活的库藏,触发他们  相似文献   

2.
万会宾 《科技信息》2009,(22):242-242
怎样才能不让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教师可遵循一些方法:注重激发兴趣,指点生活发现,鼓励个性表达,强调阅读积累。  相似文献   

3.
阮海龙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83-184
传统的由教师包办命题的作文训练方式,容易集中学生的思绪,便于作文统一指导和评析。但存在教师出题的意图和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有时不一致、题目难以符合每个学生的表达愿望等弊端。为激发学生在作文中的自主性与独创性,顺应时代对语文教学和考试的要求,必须加强学生的“拟题”训练,注重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拟题”训练,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拟题”训练,作文讲评时重视“拟题”训练。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激发兴趣是开阔思维、激奋情绪、丰富想象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的心灵兴趣之火。”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如果对作文没产生兴趣,就必然导致学生厌恶作文,怕作文,为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我采取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志东 《科技资讯》2006,(20):174-174
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为此,教学中,我充分注重联系生活,从“激发兴趣,探究新知,感受应用”三个方面实施课堂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从而给课堂创造了精彩。  相似文献   

6.
作文可谓是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不少老师和学生都害怕作文。针对这种情况,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得明确作文的途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和灵感常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在具体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  相似文献   

7.
孙莹 《科技咨询导报》2013,(33):231-231
该文围绕“如何指导作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这一中心议题,提出几点指导方法:即改变教学模式,指出传统指导方法的弊端,倡导自由写作;提出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建议,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指出学生应该走进生活,积累素材,增加情感体验;建议有效利用教材中的经典篇章,使阅读与写作相互渗透,互为利用。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限,不懂得从万花筒般的生活中去挖掘、提取作文素材,常常为没有内容可写而烦恼,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要让他们爱作文,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给他们提供和创造能培养兴趣的写作环境和必要条件,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积极、愉快地完成作文。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明确地说出了学生兴趣在于求学、获知的智力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乐学”,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乐学”即“兴趣而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时,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写,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有真情实感,写作技能也就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由最开始的怕作文到今天爱作文,想作文,这一切都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结果。我们只有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变换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乐趣,才能够使每位学生真正喜欢作文。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认识它,研究它。小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为一种乐趣。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兴趣受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需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只有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他们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写作中来,写出精彩文章。  相似文献   

12.
生活,作文的源泉,想象,作文的翅膀,创新,作文的灵魂。学生对生活有了思考,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产生加以具体阐述的欲望,作文时就会用具体事情、生动的形象表现这种思想,这样“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才不会是梦想。有了不断充实自己的个性化“生活百宝箱”,有了不断丰富独具特色的“材料宝库”,到作文时就有源头活水,写作时就可以左右逢源。作文教学不仅需要教师传授写作知识,而且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丰富体验,激发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13.
解敬阳 《科技信息》2013,(13):329-329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所以,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留心生活,感悟生活,在与生活接触中捕捉写作素材,为孩子们打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天地,让作文变得新鲜有趣,使孩子想写、乐写,并渐渐成为他们精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墙外开花墙内香”,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悟到这句话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同时也从这句话中找到了语文教学创新的方向,因而我的教学也走上柳暗花明之路,取得了令社会、家长和学生满意的成绩。所谓“墙外”就是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内校外生活,“墙内”就是45分钟的课堂教学,语文教学要想向45分钟要质量,必须激发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美丽的浪花。  相似文献   

15.
部分学生怕作文,原因种种,其间对作文无兴趣、把作文当着“苦差事”,似乎是重要原因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带着愉快、欢喜和满意的情感去作文,的确是提高作文质量关键的一环。那么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人才成就的起点,人们只要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学习音乐的小学生,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因此教师必须利用学生这种新型的心理特点,把其学习动机转化成潜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音乐艺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打破“不是教师讲,就是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在“听听”、“唱唱”、“画画”、“动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灵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有兴趣学习,在兴趣中提高。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作文必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热情和灵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他们感到作文是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在论及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个问题时,有这样极其精辟的概括,即要使学生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并强调指出:“老师之训练必须达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关于“自能作文”的要求,叶圣陶先生又说“有所积蓄的时候,虽没有老师命题,也必用文字发表,用文字发表的时候,虽没有老师指点也能使技术完善。”叶老称之为“写作教学的成功。”要达到这个要求,我以为应从下列两个方面去做扎实的工作。 1.培养学生自觉写作的良好习惯 自觉写作的良好习惯,即学生对周围事物有所感,读书看报有…  相似文献   

19.
赵六顺 《科技资讯》2009,(21):212-212
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开放写作空间,加强主体实最。教师应扩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生活,关注农村的发展。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立意”和“生活”的辩证关系,学会自主拟题;开阔作文思路,学会自主表达,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文修改。  相似文献   

20.
上作文课,教师没谱,学生头痛。要改变作文教学这一现状,实现培养学生既会作文,又会“做人”的终极目的。我认为要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作文教学的特征,实施科学教学。下面就是我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任何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需要学生的主体活动,作文教学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一点上处于承前启后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作文教学就显得更为突出。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讲究自尊,喜好表现。他们虽然生活在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的圈子中,但信息社会使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思想。其语言的表达,关注的焦点,行为方式,都有很强的时代感,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向他人宣泄、表达,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实践使我认识到:作为语言教师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脱离学生实际,在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观念去束缚学生,其结果必定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鉴于此,我觉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搞好初中作文教学的首要条件。二、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现代化教学,教师必须力争登上时代和科学的制高点,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