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构建基于知识本身特性、知识共享环境以及知识共享意愿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以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互补性、知识转移性、企业空间邻近性,企业竞争有序、互动学习、信任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企业经营者充分利用知识共享提升自身创新能力,进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创意产业集群化:基于知识的结构性整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国内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发现创意产业正呈集群化的发展趋势。基于产业经济学的产业链理论,结合SECI知识创新模型,对创意产业集群化趋势,从产业链知识结构角度进行试探性研究,认为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结构呈现出网络状特征,并从产业链的知识实现模式对其网络状特征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创意产业链知识整合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3.
创意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群是世界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大量的隐性知识溢出是创意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并直接影响了产业集群的效率。探讨了创意产业集群和知识溢出的特征,详尽分析了环境、溢出源、溢出方式等影响创意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1991—2020年福建省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专利数据的分析表明,福建省新材料产业合作创新网络规模迅速增大,合作日益频繁,但合作创新网络密度仍然较低,平均路径长度较短,且网络中心性突出,显示出小世界特性;合作创新网络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大部分创新个体处于网络边缘,网络影响力有限,少数个体处于核心位置,能吸引大量的创新合作,具有较大的网络影响力;合作网络中的创新主体逐渐由高校转变为企业,但高校仍然是网络核心,以厦门大学为代表的部分省内高校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建议福建省新材料产业持续推进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产学研创新合作,充分发挥核心主体的引领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学—产业—政府互动关系而形成的三螺旋模型是阐释区域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分析范式。基于三螺旋理论分析,研究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各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并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演化规律,认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延伸以及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集群内形成三螺旋创新能力场。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三螺旋创新模型中,大学螺旋线、产业螺旋线和政府螺旋线之间的相互缠绕能够促进集群系统中混合组织的生成和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进而推动集群的创新演化。  相似文献   

6.
海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集聚模式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产业集群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模式后,提出:选择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提高区域创新网络和系统创新的能力,确定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导产业,培育大型文化创意实体和消费群体,建立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示范区,加强人才培养,解决融资渠道和政策的扶持等策略,以促进海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产业集群研究都是基于产业集群中所有的企业都是同质的,它们均一地相互作用,以及在产业集群的知识创造过程中,机构比单个企业更为重要。然而,研究单个企业所积累的大量证据表明,产业集群企业具有异质性。核心企业在产业集群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过程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核心企业是产业集群的创新引擎、集群与外部联系的"桥梁"以及集群的知识扩散源。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中存在着产品模仿、人力资源的流动、企业间的关系以及新企业的衍生等四种知识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定创意产业集群内企业知识刚性,知识异质性等变量,设计知识刚性及知识异质性对于集群内企业的知识转移规则,针对创意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具有小世界网络特性的知识网络中的知识转移行为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动态环境下知识异质性相对于知识刚性对于知识转移的影响更为明显。调控知识刚性,动态分析知识异质性的影响,是提高知识转移水平,加强知识转化效率,避免知识趋同和路径依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产业集群类型来探讨产业集群的知识战略,并指出:传统制造业集群的知识战略主要实施价值链分工下的竞争与合作战略,组装的生产网络集群实施模块知识下的信息共享战略,基于大企业的工业中心实施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知识共享战略,高科技集群则采用多样化的知识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0.
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企业"集而不群"现象为分析起点,联系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重点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关系、如何进行以集群为导向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等问题。研究发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并不一定能自动带来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只是提供了发展为集群的可能,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也并不一定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研究进一步指出,单纯地理上的集中和形成产业集群相比较,形成集群能为文化创意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因此,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时,要以促进园区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导向。最后从出台规划、制定政策、投资引导、市场推广、优化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创新集群微观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聚焦上海杨浦环同济建筑设计产业集群,对其空间形态与集聚性进行了测度.同时着眼于集群内部空间结构分析,对创新集聚性随空间尺度与步长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并基于其影响因素从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对创新集群网络组织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创新集群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这来自于关联效应、知识溢出和其他外部经济所构成的向心力和地租及拥挤效应所产生的离心力两种力场综合交错作用的结果.集群中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知识源所形成的"中心",通过知识和信息交流及制度模式创新与强化所形成的地方化特征,使企业在交通网结构约束下,依据产品性质、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的地方化适宜性进行空间决策,是构成创新集群空间组织模式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集聚区为例,以北京市会展企业名录为数据基础,运用Ripley K函数和问卷调查方法,对会展产业集群进行识别. 研究表明,我国主要中心城市特定地段会展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集群化程度较低. 在这种集群中,永久性集聚的发展较临时性集聚更为成熟,在永久性集聚中,会展企业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企业间的网络关系已经形成;而在临时性集聚中,知识流动和信息传递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研究结论将进一步丰富产业集聚的研究内容并为地方政府推进会展业集群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荷兰ASML公司案例研究,阐述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关系,分析了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路径及特点。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协作、“路线图”的创新协同及核心企业的统领作用是ASML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ASML作为光刻装备产业的核心企业,根据路线图作为总纲统领包括供应商、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内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形成一个广泛参与的基于协作的创新网络体系。这种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框架对于中国区域产业创新的生态建设以及如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荷兰ASML公司案例研究,阐述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关系,分析了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路径及特点。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协作、"路线图"的创新协同及核心企业的统领作用是ASML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ASML作为光刻装备产业的核心企业,根据路线图作为总纲统领包括供应商、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内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形成一个广泛参与的基于协作的创新网络体系。这种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框架对于中国区域产业创新的生态建设以及如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创意产业园区的网络式创新能力及其集体学习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意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创意产业持续的创新能力。通过组织间的互动实现知识的产生、传递与积累是创意产业中创新所具有的新特点,这种称之为网络式创新的创新模式,其基础是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其实现途径是集体学习机制。将创意产业园区的学习行为做了自觉性与结构性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知识、学习与网络式创新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分析了集体学习的主要过程及其基础。试图阐释一种更为系统和动态的网络式创新能力评价和培育。  相似文献   

16.
核心技术是在技术领域起着关键作用的技术 ,由它带动技术整体发展可以形成一个技术集群。针对核心技术创新的复杂性、风险性、渗透性和高的市场能力要求等特点 ,中小企业可先从非核心技术创新切入 ,进行渐进式的顺轨创新和衍生创新 ,经过知识、创新能力和资源的积累后再根据行业和自身的特点 ,或者自主进行核心技术创新或者加入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知识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新兴动力,和集群、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能提供一种有利于集群创新的环境,还能为集群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加强了中小企业集群网络之间的联系,克服中小企业集群内部联系方面的劣势。主要分析了集群与知识、创新的关系,阐述了知识对中小企业集群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影响因素,最后简要概括了中小企业集群知识创新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知识发酵即在参与者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某种创意引导,通过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相互反复激发、评价、修正,逐渐形成新的知识,达到新的知识状态。技术创新构思是技术创新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性的阶段,体现为不同种类知识的融合。优化产业集群知识发酵模型需要加强技术创新的扩散,应采取强化集群知识传播与碰撞、优化集群知识发酵环境、构建集群知识发酵激励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的产业集群及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鲜明特色。为进一步提升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文章对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品牌建设薄弱等制约瓶颈进行了分析,并从产业集群的核心能力培育、完善其支持体系、打造虚拟企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