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创作承汉乐府而来,且与当代制乐发生着某种交互关系。通过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制作的计量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文人乐府制作的一般规律及某些特殊现象。进而可以对文学史发展进程做出更为合理细腻的分析与判断,如朝廷制乐与文人乐府创作的关系,相和经典地位的形成与文人拟作的关系,以及杂曲与文人新变能力的关系等等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粤东闽语与魏晋南北朝时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粤东闽语--潮汕方言中,保留了一些与魏晋南北朝时语相同的语音特点和词语.这说明在潮汕方言的语音和词汇的历史沉积层中,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的层次.本文讨论了这些语音特点并考释了这些词语.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文学的兴盛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陈郡谢氏家族文学成就和影响最大,其家族文学的兴盛既有复杂的社会历史等外部原因,也有家族内部原因。在这样的社会和家族环境下,谢氏家族成员的诗歌创作也表现出了共同的述祖意识、普遍的隐逸情怀和相似的艺术风格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衡量,还是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分析,服装一直处于不断求新、求变的状态。不同社会的情感形态必然存在差异性,都会引发服装的变化发展。如魏晋南北朝的服装重自然、唐朝的服装重美饰,展示出不同阶段人们对美的不同感悟。现代社会,不论从服装的功能性角度还是心理学角度,人们都渴望得到情感关怀,服装的情感化表达也逐渐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学术研究史上.相比于中国文学史及其多种分体文学史的研究,赋史的研究曾一度是空白的,大大落后了。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科学的春天到来之时,在自由开放的学术空气下,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才得到恢复和确认,赋文学的研究开始呈现出蓬勃朝气,进入了空前发展繁荣的历史阶段。赋学研究论文、专著纷纷涌现,近百年瞬如的赋史专著也终于应运而生了。第一部系统的赋文学通史--马积高先生的《赋史》于1987年面世了。马先生以完成前辈学者撰著赋史的遗愿为己任,多年来呕心沥血,致力于赋学研究,终于为…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21,(1):41-49
闽南和台湾关帝祭典仪礼承载着弥足珍贵的闽南传统舞蹈和中国古代乐舞文化遗产。立足田野调研,借鉴民俗学、音乐舞蹈学与人类学研究方法,阐释闽台关帝信俗仪式雅乐佾舞的本土化承继与多元一体的雅俗交融共生结构,解析仪俗舞蹈的闽海色彩与创新特质,诠释其蕴含"忠义"符号的儒学文化内核,以期为闽台传统乐舞的传承创新和两岸亟待复兴的祭关乐舞交流建构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自"五四"以来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画透视与视点问题研究,继承宗白华、小川裕充等名家所取得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其理论研究方法上的不足和问题,结合图像与文字文本,提出了秩序性和气韵兼备,基本视点和"流动视点"的紧密结合的透视和视点理论。  相似文献   

8.
<正>不论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衡量,还是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分析,服装一直处于不断求新、求变的状态。不同社会的情感形态必然存在差异性,都会引发服装的变化发展。如魏晋南北朝的服装重自然、唐朝的服装重美饰,展示出不同阶段人们对美的不同感悟。现代社会,不论从服装的功能性角度还是心理学角度,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乱转折的时期,儒学的衰落和玄学的兴盛,带来了新的审美文化。这一时期,魏晋士人形成了追求人格超越、重视自然、重情、追求女性之美等独具特色的审美风格,影响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和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0.
魏平 《漳州师院学报》2008,22(4):107-110
赵超编著的《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为研究汉魏六朝墓志提供了很多方便,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我们在重新校勘《汇编》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释读错误,现谨就文字方面的问题整理若干条目并细加辨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