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酒西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中广泛发育的纹层状“白云质泥岩”和“泥岩白云岩”,以其富含铁白云石,钠长石和方沸石等特殊的矿物组分和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引起众多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重视。以往的研究成果中,认为此两类岩石的成因均与火山作用有关。在该项研究中,依据此两类岩石的空间展布规律与北东向基底断裂的拉张活动密切相关,岩石的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特征主要显示热水沉积性质,并含有大量重晶石,地开石和再现微量闪锌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特征的热液矿物,认为此两类岩石均属于湖相“白烟型”喷流岩,识别出各以铁白云石、钠长石,重晶石,方沸石和地开石为主的6种热水矿物组合类型,在此基础上,划分出脉状充填型,水爆角砾型,盆地沉积型和区域扩散型4种成因类型的喷流岩,文中首次提出喷流型热水沉积铁白云岩成因类型,探讨了此类白云岩在油气藏勘探与开发工程中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流行的岩石薄片染色方法识别砂岩中方解石和白云石胶结物经常出现混乱,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方解石或白云石胶结物中MnO质量分数偏高导致的。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中方解石胶结物的有效识别结果表明,岩石薄片染色方法将MnO质量分数偏高的浸染状铁Ⅰ方解石错误地识别为含铁白云石或铁白云石,将MnO质量分数偏高的斑块状无铁方解石错误地识别为铁Ⅲ方解石或含铁白云石。鉴于此,把方解石和白云石胶结物的识别方法厘定为"岩心观察大致推断碳酸盐胶结物的类型及岩石体积分数→岩石薄片染色观察碳酸盐胶结物的颜色变化及赋存状态→电子探针原位测试定量识别不同赋存状态碳酸盐胶结物",从而有效地识别方解石和白云石胶结物,为砂岩储层研究提供更加可信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勇  李锁成 《甘肃科技》2007,23(5):125-127
成县南康一带锰及多金属矿产于志留系白龙江群卓乌阔组,地层主要由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组成。矿区含矿岩石为碎裂铁锰硅质岩,矿石自然类型是以氧化锰为主,伴生钴、镍、铜、锌、金、银等多种成矿元素的氧化矿石。矿石的矿物形成具有多期性。  相似文献   

4.
尕林格铁铅锌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弧后裂陷盆地中部。通过近几年大规模开展工作,对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分析表明:矿体主要分布在滩间山群下岩组(∈Οta)大理岩与硅质岩界面附近产矽卡岩,矿石类型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方铅矿、闪锌矿,局部地段共(伴)生黄铜矿、金矿、钴矿。在寒武—奥陶纪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热水喷流—沉积共同作用形成了一套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硅质岩、碳酸盐的含铁建造,成为本矿区多金属矿的矿源层。华力西期和印支—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使侵入岩与围岩发生双交代,成矿物质活化、转移、富集,形成了火山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安徽巢湖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微生物岩进行了化学成分和矿物组合分析,同时探索了盐酸溶解法分离样品中不同种类碳酸盐矿物的方法。结果表明,界线微生物岩成分均一,具有较高的Si、Al和Mn含量,主要由方解石、石英、黏土矿物和铁白云石组成,岩性上为泥质、白云质灰岩;岩石中的铁白云石自形程度较高,截面呈正三角形或菱形,晶粒大小在10μm左右;采用0.3%HCl(固液质量比1∶50)可以有效区分微生物岩中的方解石和铁白云石(前者溶解,后者不溶)。研究认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微生物岩形成于缺氧条件下;微生物促进了黏土矿物的生成,对碳酸盐矿物的生成无影响;铁白云石的生成经历了含铁碳酸盐沉积—碳酸盐去Mg、Fe作用—铁白云石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江-绍碰撞带上有多种类型铜矿化,其中产于新元古代陆相火山岩带中自然铜类型以江西广丰桃源矿床为代表,矿化产于粗安岩系岩石中,空间上与粗安玢岩多次隐爆形成的角砾岩带(筒)关系密切,伴有大面积的红色铁白云石化、赤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自然铜产于铁白云石化带中,矿化以细脉、网脉为特征,出现自然铜、赤铜矿、黑铜矿、孔雀石矿石组合.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旺苍地区灯影组层状硅质岩类溶蚀孔洞中矿物充填序列及流体作用过程,综合应用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质岩类溶蚀孔洞中具白云石、方解石、微晶石英—纤维状玉髓、细—中晶石英及粗—巨晶石英5个世代典型矿物充填并历经6期流体作用影响.在早期硅质岩形成基础上,第Ⅰ期深盆富镁热液溶蚀—充填叠加改造形成鞍...  相似文献   

8.
中-下志留统碳硅泥岩赋铀建造中硅质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i和O同位素特征显示,下部地层中硅质岩样品的形成与火山物质相关,其形成古构造环境为边缘海环境,并具上地壳特征,硅质岩样品中的铀来源于下伏中酸性火山岩;上部地层中硅质岩样品为与生物作用有关的热水沉积硅质岩,其形成古构造环境为扩张中心(裂谷)开始活动的边缘海环境,并具幔源特征,硅质岩样品中的铀可能来源于上地幔。  相似文献   

9.
鞍形白云石是沉积岩中的一种重要成岩矿物。显微镜下鞍形白云石具有特殊的弧形晶面和波状消光,广泛分布于热液环境和其他相对高温的成岩环境中,也常被作为半定量的地质温度计和某些特殊流体的指示矿物。本文综合讨论了四川盆地二叠—二叠系碳酸盐岩和砂岩中鞍形白云石的岩石学特征,铁、锰、钙含量和阴极发光特征,形成温度和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以及推算的源流体的氧同位素组成和盐度;同时对照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的鞍形白云石以及南海珠江口盆地新近系的鞍形白云石,得到如下认识:(1)碳酸盐岩中大多数的鞍形白云石的晶体大小都超过1mm,具有粗晶—极粗晶结构。砂岩中鞍形白云石胶结物的晶体相对较小,主要具中—粗晶结构。碳酸盐岩中的鞍形白云石主要分布在晶洞或裂缝中,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主要是晚期的胶结物。(2)碳酸盐岩中的鞍形白云石普遍具有阴极发光和很低的铁、锰含量,在钙、镁含量上接近理想组成;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普遍具有较高的铁、锰含量,因铁的猝灭作用而经常没有阴极发光,同时因富钙而偏离白云石的理想组成。(3)存在溶解现象(或去白云化现象)是一些鞍形白云石的重要特征,与热液有关的鞍形白云石的溶解可能与热液作用后温度和(或)盐度的降低及镁离子的消耗有关,较大埋深条件下形成的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的溶解可能与构造抬升造成的温度降低有关。(4)大多数鞍形白云石都是在较高的温度和盐度的流体中沉淀的,四川盆地二叠—三叠系碳酸盐地层中鞍形白云石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为100~270℃,源流体的盐度(NaCl质量分数)为4.7%~9.7%,盐度最大值约为当时海水的5倍;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为120~170℃,流体盐度在2.6%~6.6%,也超过当时海水的盐度值。(5)南海珠江口盆地新近系碳酸盐岩中的一些鞍形白云石晶体较小,以细晶为主,缺乏可进行均一温度分析的两相包裹体,其形成温度可能较低,因而鞍形白云石形成的最低温度可能低于80℃,但这仍然需要资料的进一步积累。  相似文献   

10.
乌当大、小麻窝断裂中的红花园组硅质岩呈团块状、透镜状、不规则状产出.野外观察和显微镜下鉴定表明这些硅质岩可能为交代作用形成.常量元素分析表明硅质岩以SiO2为主,其他含量较低.通过岩石显微镜下研究、化学全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初步推测:该区硅质岩的形成是含大量硅质的热液活动作用于红花园组的生物碎屑灰岩,发生...  相似文献   

11.
贵州赫章天桥铅锌矿床围岩的氧、碳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远矿围岩和近矿蚀变围岩的δ^18O和δ^13C,计算了岩石形成时的介质温度、盐度,为讨论不同岩石的形成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研究表明,远矿围岩的成因类型的准同生白云岩,近矿蚀变围岩的白云石化是原岩孔隙中的超咸水与较低盐度成矿溶液混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在综述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内主要由泥—微晶白云石和细—中晶白云石组成的岩石进行岩石学特征、有序度特征、阴极发光特征、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并对成岩流体温度、古盐度分析,认为:主要由泥—微晶白云石组成的岩石,如泥—微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等,这类岩石的白云石化作用为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而主要由细—中晶白云石组成的岩石,如晶粒白云岩、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等,这类岩石的白云石化作用是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引起。通过对锶同位素的聚集分布规律分析后认为,该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发生在一个封闭体系中。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胶结物是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近系储层砂岩中最为重要的自生矿物,主要类型为铁白云石和方解石.铁白云石分布于古新统顶部不整合面附近的相对浅部地层中,其δ13C值在-2.1‰到-2.5‰之间,相对接近海水,δ180值在-3.7‰到-4.1‰之间,沉淀温度较低(37℃到39℃).方解石主要分布于远离不整合面的相对深部地层中,其δ13C值在-2.4‰到17.3‰之间(大多数样品都在-10‰以下),显示了有机碳的影响;δ180值在-4.1‰到-15.3‰之间,多数样品小于-14‰,沉淀温度较高(多数样品大于90℃).研究结果表明:铁白云石是在瓯江运动暴露时间间隔中、岩石有效压实之前由大气淡水(包括与煤层有关的酸性水)溶解海相碳酸盐内源沉积物形成的,较早的铁白云石胶结作用增加了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实能力,改变了砂岩压实曲线的斜率,对砂岩储集空间的保存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方解石胶结物是在较晚成岩阶段的相对深埋藏条件下沉淀的,其物质来源与粘土矿物转化、有机酸对长石等铝硅酸盐的溶解有关,在储层演化中具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主量、微量与稀土元素的研究,红山铁矿区内硅质岩具低Si、高Fe和低Al的特征.(w(Fe)+w(Mn))/w(Ti)、w(Fe)/w(Ti)、w(Al)/(w(Al)+w(Fe)+w(Mn))显示热水沉积硅质岩特征.硅质岩微量元素相对于地壳丰度大多亏损,其中Ba富集较为明显.w(U)/w(Th)与w(Sr)/w(Ba)表明具热水沉积特征.稀土元素总量低,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经北美页岩标准化,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w(La)/w(Ce))_(CN)=1.082~1.353,具大陆边缘深海的硅质岩特征.红山铁矿为热水沉积成因有关的铁矿床,有陆源物质介入,当时形成于大陆边缘深海环境.  相似文献   

15.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中,作为最重要储集岩的粒屑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的形成机制一直都是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白云岩结构分类、氧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白云石-方解石氧同位素温度计获得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不同类型白云岩的形成温度,其中大多数计算温度集中分布在40~140℃区间内,结晶白云岩(包括结构类似的过渡岩石类型)和孔洞白云石的计算温度集中分布在相对高温区间,粒屑白云岩和微晶白云岩的计算温度集中分布在相对低温区间,与前人关于流体包裹体、白云岩形成环境等分析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白云石-方解石氧同位素温度计的初步尝试及其获得的计算温度,可望为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白云石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岩中最为重要的自生矿物之一,多数已属于铁白云石的范畴.白云石的分布方式,以及相应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尤其是碳、氧同位素特征,表明这些白云石是在较早成岩阶段形成的,印支期不整合面及暴露时间间隔中大气淡水作用对白云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白云石的物质来源与同期或非同期海相碳酸盐物质的溶解有关.白云石形成机制的研究为对砂岩储集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硅质岩是指主要由隐晶或微晶质自生SiO2矿物所组成的一类分布范围极广的沉积岩石。安徽南部地区孤峰组地层分布有大量硅质岩,孤峰组主要为一套薄层状硅质岩、泥页岩互层。研究显示,该区硅质岩属于受火山作用影响的生物成因硅质岩。  相似文献   

18.
秦岭杂岩残存高压不纯大理岩的确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商南试马寨秦岭杂岩中不纯大理岩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表明,该岩石的变质矿物组合可明显分为两期Ⅰ.方解石+白云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镁电气石+金红石+金云母;Ⅱ.方解石+低铁白云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高岭石,另有少量斜长石.通过特征矿物组合和矿物成分对比,并利用方解石-白云石地质温压计及多硅白云母压力计,获得该岩石早期变质温压条件为700℃±和》1.0GPa,属高压变质岩石.它的确定,为进一步阐明秦岭造山带核部新元古代高压变质岩带的存在及其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华南地区前寒武系至二叠系地层广泛发育硅质岩,开展不同时代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对华南地区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华南地区前寒武系至二叠系硅质岩主量及稀土元素分析数据,结合岩石学、古生物等资料,对华南地区元古代和古生代7个层系中硅质岩开展了对比分析及成因探讨。结果表明:(1)震旦纪时期,华南地区硅质岩沉积于远洋盆地,热源受南华裂谷等张裂事件影响;(2)寒武纪时期,华南地区硅质岩沉积于远洋盆地和大陆边缘过渡带,热源受到地壳张裂作用影响;(3)奥陶纪—志留纪时期,华南地区硅质岩沉积于大陆边缘环境,热源与地壳的张裂作用有关;(4)泥盆纪时期,华南地区硅质岩沉积于海盆环境,热源与广西运动造成火山活动有关;(5)石炭纪时期,华南地区硅质岩沉积于海盆环境,热源与地壳张裂作用有关;(6)二叠纪时期,华南地区硅质岩沉积于海盆环境,热源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有关。震旦纪—二叠纪时期,华南地区与构造运动相伴生的热液活动为硅质岩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硅源,是该地区硅质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且硅质岩清晰记录了华南地区震旦纪—二叠纪时期古气候、古环境和古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相似文献   

20.
几内亚博凯地区红土型铝土矿为基性火山岩经风化淋滤形成的残积型铝土矿,其地质特征为地表形成铁铝质风化壳(铁帽),下部为松散状铁红土,其形成机理为:在植被发育,微生物滋生的炎热潮湿环境,随着富铝质岩石的分解,“SiO2”在碱性溶液环境中形成硅酸胶体活化迁移,铁铝沉淀富集形成红土型铝土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