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碘-鲁米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自来水中的ClO2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流动注射-二氧化氯-碘化物-鲁米诺体系的化学发光行为,优化了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化学发光测定ClO_2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0.2μg/L,线性范围为0.3-180μg/L,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应用于自来水中剩余ClO_2的测定,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金纳米粒子修饰石墨电极上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金纳米粒子修饰石墨电极上鲁米诺-过氧化氢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增强近10倍,初步探讨了在金纳米粒子修饰石墨电极上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增强机理。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鲁米诺浓度在4.0×10-12~1.0×1010-mol/L之间与电化学发光强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2×10-12mol/L,对5.0×10-11mol/L鲁米诺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5.3%。  相似文献   

3.
详细研究了流动注射-二氧化氯-铁(Ⅱ)-鲁米诺体系的化学发光行为,给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一种化学发光测定二氧化氯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4.0μg/L;线性范围为4.0~680μg/L.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应用于自来水中剩余ClO2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详细研究了流动注射-二氧化氯-铁(Ⅱ)-鲁米诺体系的化学发光行为,给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一种化学发光测定二氧化氯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4.0μg/L;线性范围为4.0~680μg/L.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应用于自来水中剩余ClO2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中性介质中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监测氧还原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硼酸中性缓冲溶液介质中鲁米诺在正矩形脉冲电压激励下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了溶解氧和H2O2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溶解氧在0~16mg/L范围内线性增强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H2O2在5.4×10-8mol/L~2.2×10-7mol/L浓度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7.1×10-9mol/L。据此,讨论了氧还原增强鲁米诺ECL的机理并利用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监测氧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金纳米粒子修饰石墨电极上,鲁米诺-过氧化氢-二茂铁羧酸体系的电化学发光有增敏作用.详细考察了在金纳米粒子修饰石墨电极上鲁米诺-过氧化氢-二茂铁羧酸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了影响发光信号的多种因素,优化了测定二茂铁羧酸的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在2.5×10-9mol/L鲁米诺,1.0×10-3mol/L过氧化氢,0.10 mol/L pH值为9.2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中,以金纳米粒子修饰石墨电极为工作电极,控制电位为 390 mV,二茂铁羧酸浓度在1.0×10-9~1.0×10-6mol/L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响应关系,检出限为7×10-10mol/L(S/N=3).  相似文献   

7.
化学发光法测定水产品中链霉素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水产品中链霉素残留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最佳条件为:样品用100 g/L三氯乙酸提取后,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以0.1 mol/L NaOH调pH,5×10-4mol/L鲁米诺,5×10-4mol/L高碘酸钾,1×10-9mol/L锰离子为发光体系进行测定,在0.1~5 mg/L范围内,链霉素浓度与发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 3),以三倍信噪比计算,检出限为0.05μg/g。该方法适用于测定经过前处理的水产样品(虾、鲫鱼和牙鲆)中链霉素的残留,准确度及精密度符合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碱性介质中间苯二酚抑制鲁米诺高碘酸钾单宁体系的化学发光,建立了反相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测定间苯二酚的新方法.该方法快速、准确、线性范围宽,测定间苯二酚的检出限为3.6×10-5g/L,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5~4.0×10-3g/L,对于2.0mg/L间苯二酚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7%.应用于皮炎宁酊中间苯二酚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用1,3-丙二硫醇修饰的金电极表面形成了具有针孔结构的单分子自组装膜,且在酸性条件下,鲁米诺分子能够在该针孔膜内进行电化学聚合、形成1,3-丙二硫醇/聚鲁米诺复合膜。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在裸金电极表面直接进行电化学聚合形成的聚鲁米诺膜,1,3-丙二硫醇/聚鲁米诺复合膜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催化氧化抗坏血酸活性。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复合膜对抗坏血酸测定的检出限低至0.3μmol/L。  相似文献   

10.
在酸性介质中,亚硝酸盐氧化亚铁氰化钾为铁氰化钾,利用尿酸—铁氰化钾—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间接测定微量亚硝酸盐的方法.讨论了酸度、反应物浓度、干扰离子等因素的影响,检出限达5.0×10-5 mg/L,线性范围在0.001~10 mg/L,加标回收率在95.5%~106%之间,RSD≤3.4%,该方法尤其适合于较低微量亚硝酸盐的测定,可用于各种蔬菜中微量亚硝酸盐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铊资源的分布及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论述了铊在自然界水体、岩石、土壤、沉积物、矿石矿物中的资源分布状况以及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我国有着丰富的铊资源,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发现铊独立成矿的国家,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阻碍铊大量生产和应用的主要因素是铊剧毒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开发利用铊资源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进一步查明我国的铊资源在岩石、水体、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建立铊的分布图,对铊污染进行科学的评价,为防止铊中毒事件的发生,实现土地的安全利用等,对发挥我国的铊资源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活性炭吸附代替泡沫塑料吸附分离干扰物,用七步法逐级提取了采用湿法方式排放的5种不同粒径黄铁矿废渣中不同相态存在的铊,并根据铊的分布讨论了各相态铊的来源.分布在废渣硅酸盐相的铊为25.0%。54.0%,硫化物相的铊为15.0%。34.0%,粘土相、有机相、铁锰相和碳酸盐相的铊之和为29.0%-37.0%,水相的铊为1.5%-2.3%.随着废渣粒径的减少,铊在水相的分布较稳定,在碳酸盐相的分布上升,在硫化物相、有机相和铁锰相的分布呈同步起伏的变化,在粘土相和硅酸盐相的分布也呈同步起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硫酸铵存在下,硫氰酸铵-乙基紫-乙醇体系萃取分离Tl(Ⅲ)的行为.研究表明,在磷酸介质中,Tl(Ⅲ)在水相中与SCN-和乙晶紫所形成的离子缔合物能被乙醇相完全萃取.控制一定的条件,Tl(Ⅲ)能与Al(Ⅲ)、Ni(Ⅱ)、Mg(Ⅱ)、Mn(Ⅱ)、Cu(Ⅱ)、Pb(Ⅱ)、Fe(Ⅲ)、Zn(Ⅱ)等完全分离.对合成水样中铊进行分离和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云浮黄铁矿原矿配矿和浮选矿配矿的焙烧产物中铊的分布和环境贡献.结果表明,二种不同配矿方式的焙烧产物中,铊的集散规律不同;同一种配矿方式下,铊富集的次序为:微飞灰>洗涤渣>旋风渣>锅炉渣>炉底渣.表明黄铁矿焙烧时,焙烧产物中铊的分布既与矿石中的铊含量、赋存状态和焙烧工况有关,也受矿石的破碎和焙烧特性的影响.黄铁矿制酸,随硫酸尾气直接排入大气中的铊,浮选矿配矿为18%,原矿配矿为4%,通过各种除尘设备去除的铊约30%.而以硫酸渣作铁添加剂生产水泥时,约5.6%的铊直接排入大气,约43%的铊会进入水泥粉尘,故应注意硫酸和水泥粉尘中铊的防治和回收.  相似文献   

15.
利用ICP-MS测定技术和分级提取形态分析手段对珠江某处沉积物中痕量重金属铊的化学形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铊以酸可交换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余态在上、中、下层沉积物中均有分布;且上层沉积物中铊主要分布在残余态,在其余各形态中的分布基本相近;在中层沉积物中铊主要分布在残余态,其次是可还原态、酸可交换态以及可氧化态;下层主要分布在可氧化态,其次是残余态、酸可交换态以及可还原态.由此推测,该处沉积物当前未受到明显的铊污染.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铊对蔬菜生长及生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重金属铊对生菜(Lactuca sativa)和芥菜(Brassica juncea)生长的影响及幼苗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初步比较了铊和铅在两种蔬菜间的吸收差异.结果表明:铊浓度0.01~2.00 mg.L-1范围内,铊胁迫未对生菜和芥菜种子发芽率产生显著影响,但0.50 mg.L-1以上浓度会明显抑制胚根伸长;铊浓度高于1.00 mg.L-1时,生菜和芥菜叶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随铊浓度的升高而下降;铊比铅更易被植物吸收,生菜吸收铊能力强于芥菜.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安徽和县香泉铊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矿床的围岩为奥陶纪红花园组微晶灰岩和微晶白云岩,矿化受断裂和硅化角砾岩带控制,主要蚀变矿化类型有重晶石化、萤石化、硅化、褐铁矿化以及铊矿化。矿床中铊含量很高,w(Tl)最高可达0.23%,铊在矿床中主要以独立的含铊矿物和分散状态2种形式产出,此研究成果为日后该矿床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对香泉独立铊矿床中7件含铊黄铁矿进行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含铊黄铁矿的X射线特征衍射峰和强度相对标准黄铁矿均发生变化,表现为衍射线宽化,晶胞参数变大; 黄铁矿的晶胞参数与黄铁矿中铊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证实铊在黄铁矿中有2种赋存状态,铊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铁进入黄铁矿晶格,其次以微细铊矿物包裹体形式产出.  相似文献   

20.
广东北江铊污染的产生原因与污染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铊是稀有分散元素,主要赋存于一些特殊硫化物矿和硅酸盐矿物中,在矿产利用过程中,Tl及其它重金属元素释放进入环境,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分析2010年广东北江铊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在高温冶炼金属工艺中原子气态铊在水洗或者大气中被氧化成为Tl+,由于Tl+的化学活动性,石灰中和过程的沉降作用甚微,使得金属冶炼厂排放口废水铊含量高达600~700 μg·L-1以上,导致严重的北江铊污染事件.根据铊在氧化还原条件下不同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采用黄铁矿废渣(主要成分Fe2O3和Fe3O4)作为氧化吸附沉淀剂是理想的废水铊去除剂,以废治废,无二次污染风险.经实验验证可去除工业废水中99%以上微量铊,适用于北江铊污染的源头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