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5000年中国气温变化序列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近20年来基于孢粉、石笋、湖泊沉积、泥炭、冰芯、历史文献等代用证据重建的中国31个地点(区)的温度变化序列,利用集成方法重建了中国过去5000a来分辨率为100a的气温变化序列.结果显示:在千年尺度的变化上,3050—250BC为温暖时期,250BC—1950AD为寒冷时期,在这两个千年尺度的冷暖气候期中又明显存在次一级的冷暖波动阶段.5000a来中国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冷暖变化差异,特别是在东部季风区、青藏区和西北区之间,在2850BC,2350BC,1350BC,950—350BC,50—250AD 和550AD等百年数百年阶段上还存在反相波动.与北半球其他地区过去5000a来温度变化研究结果比较,中国的气温变化与这些地区在长时间尺度的变化上具有同步性,但在百年数百年尺度的变化上,冷暖气候期的起止时间存在差异,说明冷暖气候变化在不同地区可能不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以青藏高原中西部湖泊达则错和阿翁错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湖泊沉积物岩芯中GDGTs、长链不饱和烯酮与叶蜡化合物单体氢同位素等生物分子标志物获得过去2000 a以来青藏高原中西部定量的温度与降水同位素记录,以期探讨晚全新世以来不同时段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区域特征,并揭示过去2000 a季风与西风对青藏高原影响范围的变化.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存在强烈的区域性特征,两个湖泊均存在中世纪暖期(MWP),但是暖期持续的时间有所不同,高原西部(阿翁错) MWP持续时间明显长于高原中部(达则错);达则错有明显的小冰期(LIA)降温,阿翁错没有发现明显的LIA,可能受样品分辨率低的影响;过去200 a达则错温度有缓慢降低趋势,可能是冰融水补给湖泊温度变化滞后于气候变化的表现.(2)过去2000 a印度夏季风在青藏高原的最北界线可能发生了北移,在距今1000~2000 a,夏季风边界线位于阿翁错以北、达则错以南;但在过去1000 a印度季风边界线移动到阿翁错和达则错以北.  相似文献   

3.
火山活动是天体内部热活动的表现,火山活动的形式和持续时间是探索行星环境和宜居性演化的重要方面.与内太阳系的其他天体一样,水星表面经历了大规模和长时期的火山活动,但是水星上的火山地貌、喷发机制、持续时间,以及火成岩的物质组成等特点和其他类地天体明显不同.水星上的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太阳系形成之初的10亿年内,溢流性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4.
根据盐湖演化理论,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探讨了罗布泊盐湖记录过去气候变化的理论模型.通过对环状影像的成因进行解译和分析,试图建立影像信息与盐湖近2 000 a来气候变化的联系.应用遥感方法进行过去2 000 a气候变化的研究,建立了罗布泊盐湖近2 000 a高分辨率气候变化曲线.与已知成果进行对比表明,获得的初步结果具有可比性、连续性,特殊气候事件分辨率可达年,一般情况下气候变化的分辨率达10~20 a.  相似文献   

5.
利用重庆市丰都水鸣洞石笋NSM03精确定年数据和δ~(18)O数据建立的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结合其他已经发表的亚洲季风区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探讨洞穴石笋δ~(18)O值过去1 000 a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指示的气候环境意义.结果显示:亚洲季风区石笋δ~(18)O值过去1 000 a在空间上呈现出与大气降水δ~(18)O值相似的纬度效应和海陆效应,石笋δ~(18)O值沿水汽输送路径不断衰减,逐渐变轻,表明印度洋是中国季风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区;水鸣洞NSM03石笋记录与南亚季风区瓦什卡洞的WBS石笋记录以及中国藏南波密-林芝地区的树轮记录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也进一步地表明中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亚洲季风区石笋δ~(18)O记录在过去1 000 a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变化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这表明季风区石笋δ~(18)O记录不一定都能指示当地降水量的变化;因此,中国季风区石笋δ~(18)O记录主要指示是东亚季风环流的信息,当东亚季风环流强的时候,季风区石笋氧同倍数偏轻;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6.
基于青藏高原过去2000 a高分辨率的温度代用序列,通过区域对比以及集成分析方法,深入分析青藏高原过去2000 a温度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过去2000 a青藏高原温度变化可以划分为4个世纪尺度的冷暖时期,即0—600 AD和1400—1900 AD的冷期、600—1400 AD和20世纪的暖期,其中1400—1900 AD和600—1400 AD可能分别对应于欧洲的小冰期和中世纪暖期;青藏高原过去2000 a温度变化存在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年平均气温变化存在争议,但夏季温度变化较为一致;夏季温度记录表明20世纪升温并不是很显著,中世纪暖期是过去2000 a中升温最显著且最温暖的时段。目前,青藏高原过去2000 a古温度记录仍存在空白区域,转换函数的选取、气候指标的季节性差异以及定年误差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温度序列的不确定性。未来,在青藏高原还需要重建更多高质量(高分辨率、有准确的年龄控制、明确的季节性以及精确的气候指示意义)的古温度记录,以更深入地揭示青藏高原温度变化的时空格局及机制。  相似文献   

7.
川西昌台地区晚三叠世的海相火山活动频繁,每次火山活动的间歇期都沉积有一套深色岩系,主要为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和钙质板岩.这套沉积岩系产有丰富的双壳类化石,这套岩系底部与火山岩接触的层位,其所含的双壳类化石类别单一,个体较大,数量丰富,呈介壳形式产出,矿化明显.根据薄片鉴定结果、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认为川西昌台地区晚三叠世生物群的分布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火山活动为海底热液的存在提供了通道,火山活动末期的热液环境参数包括还原性、高温、高金属离子浓度(金属硫化物)等.  相似文献   

8.
南极洲伊利莎白公主地区250 a来积累率和气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获得的50m雪芯资料,恢复南极洲伊利莎白公主地区250a来的积累率和气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50a来,伊利莎白公主地区的积累率和气温大致可以1860年为界分为两段,1860年以前气温和积累率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1860年以后气温明显降低且变率增大,积累率变化不明显.同时,从250a的时间尺度考察近半个世纪以来气温和积累率的结果表明,虽然目前两者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都不是历史上的最高值,即百年来全球性升温趋势在本地区并无体现.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鄱阳湖地区高分辨率(0.7 a/1.5 cm)湖泊-三角洲沉积记录的地球化学特征,重建了该区域18世纪中叶以来的气候演化序列.分析表明:鄱阳湖地区河湖相小于20 μm的沉积物硅铝率(n(SiO2)/n(Al2O3))、铷锶比(Rb/Sr)敏感地响应了区域气温变化,指示区域气候自18世纪中叶以来经历了暖-冷-暖3个阶段,其中的偏冷阶段由1790—1820年、1853—1905年的2个强冷时段和1820—1853年的弱冷时段组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的记录中普遍反映了这种气候演化阶段; 20世纪以来该区域气候逐渐变暖.功率谱分析显示:区域气温存在85 a、33 a、11 a和2~5 a的震荡周期,这与太阳辐射、太阳黑子活动和ENSO的周期一致; 该区域气候1790—1820年和1853—1905年的强冷时段对应了太阳辐射的低值期和火山活动的活跃期,这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演化受火山活动、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黑子活动及低纬海气作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所使用突变体为fbn8和fbn1a为研究对象,以杂交的方法获得fbn1a/fbn8双重突变体.对Fibrillins突变体在不同的环境下FBN1a、FBN8对开花时间调节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究.研究发现,Fibrillins突变体在长日照、短日照条件下均为早花,并且fbn1a/fbn8双重突变体早花现象更为明显.说明FBN1a、FBN8有可能共同在开花途径中起到作用.通过连续对突变体开花基因的检测发现,和单突变体相比,fbn1a/fbn8双重突变体中的FT、SOC1、CO的基因表达量都大幅度增加,其中FT增加的更为明显,FLC减少也更为明显.而与野生型相比较,这种现象单突变体fbn1a又要比fbn8更为明显.最后,通过检测了植株体内H2O2含量的变化发现,与野生型比较fbn8、fbn1a和fbn1a/fbn8体内H2O2含量升高程度为20%、30%、50%.由实验结果推测Fibrillins可能通过影响体内H2O2含量变化来参与开花时间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植物的开花受到多条途径的控制,包括春化途径、赤霉素途径、自主途径和光周期途径。以拟南芥Columbia(Col.)生态型和拟南芥Fibrillins突变体(本研究所使用突变体为fbn8和fbn1a)为研究对象,以杂交的方法获得fbn1a /fbn8双重突变体。文章对Fibrillins突变体在不同的环境下FBN1a、 FBN8对开花时间调节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本研究发现,Fibrillins突变体在长日照、短日照条件下均为早花,并且fbn1a /fbn8双重突变体早花现象更为明显。说明FBN1a、FBN8有可能共同在开花途径中起到作用。通过连续对突变体开花基因的检测发现,和单突变体相比,fbn1a /fbn8双重突变体中的FT、SOC1、CO的基因表达量都大幅度增加,其中FT增加的更为明显,FLC减少也更为明显。而与野生型相比较,这种现象单突变体fbn1a又要比fbn8更为明显。最后,通过检测了植株体内H2O2含量的变化发现,与野生型比较fbn8、fbn1a和 fbn1a /fbn8体内H2O2含量升高程度为20%、30%、50%。由实验结果推测Fibrillins可能通过影响体内H2O2含量变化来参与开花时间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轴对称分析模型,研究了重金属离子(Cu2+,Cd2+)在土壤中的迁移扩散规律,对比了单一重金属离子(Cu2+)和复合重金属(Cu-Cd)的迁移特性,分析了固化前后重金属的扩散规律,并考虑了温度和干湿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重金属在渗透过程中的迁移半径大于单一重金属离子的迁移半径;固化后的污染土对于重金属离子的扩散速率有着良好的控制作用,固化作用对单一重金属离子扩散的影响更为明显。环境温度对于重金属离子的扩散速率和范围呈现出正相关的影响;干湿循环作用下重金属离子的扩散范围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以烟草为材料,研究了离子液体[C2mim]BF4对愈伤组织发生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50mg/L的[C2mim]BF4对愈伤组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100~200 mg/L的离子液体抑制愈伤组织形成,随着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发生速度变慢;250 mg/L的[C2mim]BF4,使烟草叶片丧失了愈伤组织化能力.高于50 mg/L的离子液体,使不定芽发生延迟,而且不定芽数量减少.离子液体浓度越大,不定芽出现得越晚、发生率越低、数量越少.  相似文献   

14.
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aug-cc-pVTZ理论水平上计算研究CH ,NH 和OH 自由基离子基态与低激发态的结构与势能函数,导出了分子的光谱数据.结果表明,CH ,NH 和OH 自由基离子基态分别为X1Σ,X2Σ和X3Σ,基态与低激发态的势能函数均可用Murrell-Sorbie函数来表达.CH 自由基离子低激发态a3Σ和5Σ,NH 自由基离子低激发态a4Σ,OH 自由基离子低激发态a1Σ和5Σ的绝热激发能分别为0.909,7.758,0.207,3.104和5.527 eV.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寒假旅游时,我和爸爸妈妈去泡温泉,可舒服呢!可走,地下为什么会冒出温泉?A:温泉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大宝藏,它的产生往往与火山和断层有关。火山爆发时,地球内部大量熔融的岩浆冲出地面,但也有不少岩浆没有冲出地面。这些在地表附近的岩浆,把自己的热量传导给周围的地下水,使它们变成热水。这些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了温泉。因此,有火山活动的地区,常有可能出现温泉。不过有些地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从来没有火山活动,却也有温泉。原来,  相似文献   

16.
郯庐断裂带中生代火山活动与深部过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郯庐断裂带中生代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 ,形成了一套以橄榄安粗岩系为主的火山岩。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与断裂带外明显不同 ,以富碱富钾、富轻稀土元素为特征 ,具有较高的 ISr值和明显偏低的εNd值 ,表明火山活动不仅与地壳混染有关 ,而且与深部地幔以及断裂带的演化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该区岩浆起源于地幔底侵、壳幔相互作用下的壳幔过渡带 ,也反映此时的断裂带切入到壳幔边界。  相似文献   

17.
何伟冰 《科技资讯》2011,(9):202-202,204
普通高中的学籍档案记录着一个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所有行为表现和成绩记录,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档案了解学生在中学时代的所有表现,了解他是否有处分记录,是否有不良行为,这些档案成了学生们升大学和进入社会的"信用卡",大学和社会各单位可以通过了解其中学时候的档案记录来仔细深入地了解自己将要录用的这个人的人品,学识,以及行为好坏和过去有无不良记录等等。那么,对于学籍档案这样一个权威性强、可靠性高的资源,我们如何去加以有效利用,如何去让它发挥更大功能呢?下面,我们将在文章中仔细探讨这个问题,为以后的学籍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更多更为实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国内外缺乏直接检测高温高压地层水离子含量设备的问题,设计了测试高温、高压条件下实际气藏流体中地层水离子含量及结垢量的静态实验。采用实际气藏流体进行了高温高压PVT 分析及离子含量检测实验,测试不同条件下水中气、气中水含量及地层水离子组成,确定地层流体结垢量,综合研究了高温高压地层水相态变化和离子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随地层压力降低,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水的蒸发加剧,地层水矿化度升高,结垢趋势增加。一定的低压高温条件下,地层流体中的无机盐结垢且结垢量随压力降低而增加,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实际地层流体结垢量比脱气地层水低且结垢量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卷烟烟气中的苯并[a]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固相萃取方法去除卷烟烟气中杂质对分析物苯并[a]芘的影响,建立了气相色谱-选择离子(SIM)质谱方法分析卷烟烟气中有害物质苯并[a]芘的量,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回收率为96.3%,检测限可达到0.07ng/支卷烟.检测了国内外卷烟烟气中苯并[a]芘的量,结果显示国产烤烟型卷烟烟气中苯并[a]芘的量明显高于国外混合型卷烟.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00kev、200kev及20mev离子注入机,产生不同剂量的C~(1 )、N~(1 )、Fe~(1 )对春小麦品种“81529”及N~(7 )对“82579”进入注入实验,研究对小麦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离子同一剂量对小麦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不同;②同一离子随剂量的增加染色体畸变率呈上升趋势;③小麦剥皮后提高了离子注入的敏感性;④中能离子注入对小麦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更为明显;⑤Fe~(1 )离子注入可使小麦种子呼吸强度增强;⑥重离子N~(7 )注入对小麦可溶性蛋白质和过氧化物酶的影响效果随剂量的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