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为探究后置钢管式钢筋混凝土(post-wrapped steel tube retrofitted reinforced concrete, PSTRRC)中长柱的偏压性能,进行了13个PSTRRC试件的偏压试验,研究了偏心率、灌浆料截面面积置换比及长细比等参数对PSTRRC中长柱轴压承载力、延性及强度提高系数等偏压性能指标的影响,并揭示了偏压荷载作用下的钢管表面纵向应变和环向应变的发展规律,最后通过分析跨中截面的钢管表面纵向应变沿截面高度分布规律验证了平截面假定。研究表明:偏压荷载作用下,PSTRRC中长柱试件在0.25倍、0.50倍、0.90倍柱高位置处会发生破坏;随着偏心率增大,PSTRRC中长柱的偏压极限承载力逐渐降低,而延性和强度提高系数逐渐增大;随着灌浆料截面面积置换比增大,PSTRRC中长柱的偏压极限承载力和强度提高系数逐渐增大,而延性逐渐降低;随着长细比增大,PSTRRC中长柱偏压极限承载力、延性及强度提高系数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偏压柱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矩形箍筋约束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试验结果,对箍筋约束效应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考虑这一效应计算偏心受压柱强度和变形的方法。47根试验柱的结果表明,利用该法能较准确地估计约束钢筋混凝土偏压柱的最大承载力、极限强度与相应的挠度,能较好地描述试验柱荷载—挠度关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出内置钢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管混凝土中长柱的偏压承载力计算方法,文章通过对7根内置钢骨GFRP管混凝土中长柱进行偏压试验,分析了长细比、偏心距、混凝土强度对组合柱偏压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偏心距影响的承载力折减系数计算公式。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组合柱轴压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在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正确的基础上,确定了短柱与中长柱长细比的界限值以及组合柱弹性失稳长细比的界限值,推导了考虑长细比影响的承载力折减系数计算公式,建立了组合柱偏压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并将理论值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组合柱的偏压承载力随着长细比和偏心距的增大而减小,建立的偏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基于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耦合梁柱单元模型,采用编制的钢筋高强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数值分析程序,分析钢筋高强混凝土偏压中长柱极限承载力主要影响因素有长细比、相对偏心距、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等.研究钢筋高强混凝土偏压中长柱极限承载力对各主要影响因素的敏感性,依次为相对偏心距、长细比、纵筋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通过回归给出钢筋高强混凝土偏压中长柱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双向偏压异形柱构件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种合理的钢筋和混凝土本构模型,以x,y方向的曲率和截面形心应变为参数,利用数值方法对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构件进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得到了弯矩-曲率全曲线(N-M-φ全曲线).在得到N-M-φ全曲线基础上形成钢筋混凝土异形柱非线性分析的基本方程,通过与一般数值分析方法得到的异形柱N—M-φ全曲线进行对比,两者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但该方法概念更加清晰.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非线性有限元全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7.
带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偏压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7 个带约束拉杆和2个不设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单向偏心受压试验,主要研究偏心率、约束拉杆水平间距对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偏压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约束拉杆的设置有助于提高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压短柱的延性,延迟钢管的局部屈曲。带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偏压承载力随偏心率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偏心率下,试件延性随拉杆水平间距减小而增大。采用带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利用条带法对试件承载力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同时,利用国内现有规程GJB4142-2000、DBJ13-51-2003以及CECS159:2004对试件承载力进行计算,规程计算结果总体上低估了带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压试件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为达到绿色建筑的目的,提出采用钢套管再生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思路,并完成1个未加固柱、3个加固柱的轴压试验以及8个加固柱的偏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钢套管再生混凝土加固后,试件偏压承载力及变形性能均有显著提高,各试件平均相对承载力提高倍数达1.12倍;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加固试件偏压承载力的影响不明显,而偏心较大时钢管中部截面应变随取代率的提高呈微弱增长;原柱初始应力的存在使得加固试件承载力峰值提前出现,且对其变形产生不利影响;偏心程度对加固试件的影响和普通钢管混凝土类似,随偏心距的增大,试件的承载力降低而钢管受压侧应变增大,且这种规律有随粗骨料取代率增加而增强的趋势.最后,通过对比国内外不同规范和学者提出的公式,采用EC4规范计算所得结果与钢套管再生混凝土加固柱偏压承载力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钢筋混凝土矩形柱截面曲率延性系数概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参数,如轴向力,箍筋配筋率,材料强度和截面几何尺寸看做随机变量,采用Monte-Carlo随机模拟法,分析了受矩形箍筋约束的矩形截面柱曲率延性系数的概率特性,近似得出曲率延性系数的概率分布函数的特征值,分析了轴向力,体积配箍率,混凝土强度等对截面曲率延性系数概率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6组HRB500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试验研究,探讨HRB500级钢筋在混凝土偏压柱中强度发挥的程度,并利用规范对HRB500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进行承载力的计算,将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相比较,符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雷-菲法把非正态变量转换为当量正态变量,建立了在多个任意分布基本变量情况下的可靠性结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该模型以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为基础,采用机遇约束规划方法变换为一个等价确定性非线性规划问题。最后给出了设计价格最小的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柱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讨论《矩形钢筋混凝土弯扭构件的强度计算方法》.由于强度计算问题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本试验研究仅以“弯型破坏”为主要研究对象. 鉴于目前对弯扭破坏机理认识的局限性,建立半理论半经验公式为此文的基本思想.即根据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基本公式.(其中为简化计算,曾借助于若干假设)然后,进行一定数量的变参数构件的试验,根据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数学方法建立实用公式,作为对上述基本公式的修正.  相似文献   

13.
从杆元的基本微分方程出发对其刚度分布作适当简化,推导出了杆元的侧向变位曲线,并用其对钢筋砼偏压构件的受力变形全过程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对水泥钢纤维砂浆钢筋网加固矩形混凝土柱的偏压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6根柱高为1 200mm带牛腿的加固柱与另2根同配置未加固混凝土柱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加固方式不同的纵、横向网筋间距,在偏心距为70mm和150mm的情况下,对构件极限荷载、抗裂性能的影响.试验主要观测了试验柱裂缝开展状态、网筋应变、混凝土及砂浆层应变,结果表明水泥钢纤维砂浆钢筋网薄层加固是一种加固效果显著,加固后工作性能优良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钢筋混凝土框架短柱复合受力强度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桁架-拱模型,利用平衡条件,协调条件和砼软化应力,应变关系以及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对钢筋砼框架短柱剪强度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该方法对国内所做63个普通砼框架短柱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强度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利用陶粒砼的软化应力-应变关系,对作者进行的9根钢筋高强陶粒砼框架短柱试验结果分析,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碳纤维对钢筋混凝土柱强度的补强加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近似计算方法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相邻两面受火的矩形钢管钢筋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及其影响因素.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相邻两面受火的矩形钢管钢筋混凝土柱抗火分析模型,理论结果与以往国内外试验结果对比,两者吻合良好.对影响其耐火极限的各种因素包括截面周长、高宽比、长细比、配筋率、荷载比、材料强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耐火极限的理论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参数范围内,荷载比、截面边长和长细比是构件耐火极限的主要影响参数,表现为荷载比越小,截面边长越大,长细比越小,构件的耐火极限越高.  相似文献   

19.
20.
现有的设计规范对钢筋混凝土轴压柱的设计只给-出了承载力计算公式,而没有考虑混凝土的徐变使柱子产生的塑性变形。对超静定结构这种塑性变形将引发整个结构内力的重新分布,从而使相关的承重梁出现严重的超载现象。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混凝土的徐变对钢筋混凝土柱变形的影响,导出了柱极限变形的计算公式,并且为了控制柱的塑性变形,对现有的柱承载力设计公式提出了修正建议,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