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国家安全角度,分析、探讨了国家的地理位置对国家安全的几个层面,如领土安全,国家安全战略,战争、情报、间谍等国家安全活动,以及国家安全力量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家问题是马克思和葛兰西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市民社会理论贯穿葛兰西国家观研究始终,故称其国家观为"市民社会"国家观。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观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发展,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国家的概念、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权力、国家的消亡等方面。葛兰西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探讨国家问题,为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有益参考,但受其理论缺陷的限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3.
知情权的法理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劼华 《科技资讯》2006,(6):195-195
本文从法理角度对知情权的法律渊源、概念和性质进行了探究,指出知情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是否被一个国家认可,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宪政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前关于现代化流派分类的书籍很多,但所有这些理论却又都未能给人以满意的答案。由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验,尤其是强势国家对弱势国家发展的影响,从争霸与发展的角度,从一个国家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控制外部资源的角度,从一个国家与其他大国的关系角度,从军事工业的发展与整个技术的创新关联的角度,从外部因素推动内部变革的角度,即将现代化理论与西方强国兴起的外部环境以及实力的因素综合起来,并进一步考察发达国家内部政治变革的不同模式,工业化的自由放任发展模式与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产生的根源,重新考察发达国家之所以强盛的原因,从我们以前所忽视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验中,吸取那些对我们的发展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随着增值税政策和增值税会计核算具体要求变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对增值税会计核算的规定陆续进行了补充和修订,使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基本满足了增值税政策变化的要求。但近几年纳税人偷逃增值现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对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加强规范,减少偷逃增值税现象。从保证国家财政税收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对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运行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新的角度,以和谐社会的眼光结合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了中国国家审计体制,分析了当前国家审计双重领导体制下的不和谐因素,结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对国家审计体制改革提出了循序渐进,分步改革,逐步向立法型国家审计体制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新的角度,以和谐社会的眼光结合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了中国国家审计体制,分析了当前国家审计双重领导体制下的不和谐因素,结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对国家审计体制改革提出了循序渐进,分步改革,逐步向立法型国家审计体制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壁古堡作为国家的历史文化宝库,无论从考古学、建筑学、民俗学的角度,还是从艺术、美学的角度,都有丰富的可资研究借鉴的实证材料.阐述了张壁古堡的历史沿革,介绍了现状古堡的整体布局,并对张壁古堡进行了建筑属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和矩阵特征向量角度,对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中班级民主评议环节的评议方法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结果表明,效用函数方法和矩阵特征向量方法能够使评定结果更加合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国家、社会、个体三个主体构成的价值共同体和行动互动体,三个主体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具有整体性。国家富强、民主为社会、个体提供了自觉自信,而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建设和奉献。不同主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不同的侧重点,国家从政治角度去主导,社会从价值文化角度去营造,个体则需从道德层面去践行。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城市化水平在新世纪不断提速,这是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促使族体间发展差距和民族认同状态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在分析族际冲突中民族认同所扮演的角色、中国国家认同构建中的现实张力、中国特色的民族发展道路及其完善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民族认同与公民身份构建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关注点。  相似文献   

12.
日本帝国主义对伪满洲国的民族政策一再宣扬"民族协和"、"民族平等",但事实上对中国东北的原有民族始终采取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统制"。特别是在经济方面,中国东北原有民族与日本民族的待遇差别悬殊,不仅使民族间产生隔阂,同时也造成了中国东北原有民族生活的极端困苦。  相似文献   

13.
符号人类学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索绪尔式符号人类学(symbolic anthropology),是二元对立的;一种是皮尔士式符号人类学(semiotic anthropology),是三元对转的。这里重点讲皮尔士式符号人类学,尤其是象似、标指、象征,分别指物感物觉、事物相指、价值意义,这三元是“地天通”的关系,交融不分,避免了符号断裂。  相似文献   

14.
大理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风情多姿多彩,自古至今沿袭下来的白族服饰文化更以其独特性和审美鉴赏价值,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白族服饰的文化意蕴,无疑是了解白族、认识白族文化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镶嵌了“自然框架”.地域优势利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了动力.辽阔疆域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抗御风险能力.千百年来,中华各民族“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已经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展望未来,如何在剧烈的环境变迁中保存各民族固有文化,使各民族居住地域与“美丽中国”相得益彰,将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民国以降,在构建国族以救亡图存的诉求下,国人一方面通过对新疆族群的辨识与各族群人口与地域分布的描述,使新疆各族群逐渐摆脱陌生、模糊的面貌而熟习化、具体化;另一方面还以"非民族"化的策略来解释新疆族群冲突,以期把其纳入国族的范畴之内。此外,国人还希望通过新疆开发,找出一条在边疆民族危机中整合各族群以形塑稳固的国族来救亡图存的道路。这一努力多少触及到以增进各民族共同利益为目的,以民族沟通取代民族隔阂,以民族融合取代民族斗争的民族政策,对于当今我国解决新疆民族问题,构建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有着多种源头、多层蕴涵,栖息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先民,在各自具有独特规律的进程中,又在相互交流、吸收中,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共同创造了五彩缤纷的古典文学。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黄河流域中原文明领先发展,一旦与周边少数民族富于活力的文化发生碰撞、结合,往往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中国文学出现崭新的景观。文章仅以黄河流域华夏文化与南方民族文化交流现象突出的楚辞、汉赋为例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也为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促进边疆民族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拟探讨大理白族民间歌舞"八角鼓"的健身价值,把它引入云南省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为进一步丰富地方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观教育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中蕴含着民族及其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凝练,对民族院校民族观教育有强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要按照党的指导思想理论进行民族观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艺学"可指代两种不同层面的文论体系:一是民族国家层面上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即中国文艺学;一是少数民族层面上的文学理论体系,即少数民族文艺学。对于中国文艺学来说,少数民族文艺学不是要在原有体系中填补余下的空白,而是要确立一种新的文艺学观念,即反对独断论的、非单边主义的、去中心化的、多民族视角的文艺学观念。对世界文艺学来说,中国文艺学亦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