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浩瀚历史的长河中,很少有一种社会政治学说能够一以贯之,中国儒学的长盛不衰就是其中一个罕见的例外。它独占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领域,被称为中国的“国魂”,到了近代它依然支配着中国人的心理,以致现代它仍然通过各种渠道展现着自己的“魅力”。儒学的这种顽强的生存能力自然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但最为主要的还是由其区别于它诸子学说的内在特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宗教观充满了思辨的张力:宗教一方面源自人的依赖感,另一方面是人的自我感;人一方面是被动的被奴役的不幸的,另一方面又是主动的自由的幸福的;上帝一方面是自为的不依赖于任何事物的,另一方面是为我的为人谋福利的;上帝既具有完全的神性,又具有完全的人性;宗教既具有排斥力,又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刘宗贤 《开封大学学报》1999,13(4):36-42,78
儒学是包含着中国人生命气质的一种世界性文化资源。面对新的世纪,儒学研究必须走出中国,走到世界的大文化氛围之中。首先,儒学研究的发展应该面向全人类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儒学研究应打破自我中心的心态,确立在多元共存的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最后,儒学研究要重视与其他文化系统的交流和对话。儒学的生命力在于普及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内圣外王"思想系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哲学之灵活所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无论哪家哪派都自认为自己所讲的乃"内圣外王"之道。就孔子而言,"内圣外王"在他那里主要表现为"修己安人"、"博施济众"的仁道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在孟子那里则又表现为以"性善论"为基础、以仁政为依归的仁学思想;而荀子内圣外王的哲学理论又以"化性起伪"来阐述。宋明新儒家的阐释主要是通过《大学》里的"三纲领、八条目"来言说和表达内圣外王思想,虽在理论上建构起了理想的模式,但其远离实际,无法实践的现实状况使得该理论又具有巨大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新儒学发展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年来有关现代新儒学之研究提出省思。个人接纳主流意见所提供的一份15人名单,并综合各家意见提出了“三代四群”的架构。把这一架构与现代新儒家思潮的四波发展配合起来,当可把握到这一思潮的脉动。  相似文献   

6.
儒学发展与中国古代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学术流派或学术思潮,以此为标志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儒学发展的每一段落,甚至包括其分化和遭到叛逆的段落,均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或推动,导致其时古代文学思潮、热潮或特定创作倾向的产生。这种情况可大致归纳为:孟、荀尚气劝学与宏辩文学思潮;两汉经学与大赋高潮;魏晋玄学与文学尚简嗜奇热潮;两宋理学与文学尚理倾向;明代理学发展与文学思潮的演变,具体为阳明心学与小说浪漫化思潮、泰州学派与小说世俗化倾向;乾嘉学风与小说炫耀才学热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重要的两个系统,儒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这种特定联系,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理论蕴涵。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文化创新之关键在于开发出新的最根本的人性本体与生活世界之原理,而儒学正逢其时。要创新和复兴儒学,需要深刻认识儒学之本。从中国文化之本源出发,可以引申出一个不同于西方传统的创造理论:无极而太极的层级创化论。此亦儒学的基础及其开始。儒家的开发建立在周易哲学的创造思维与人性自觉的基础上。儒学为知本之学,亦为本体用之学。  相似文献   

8.
儒学"人格"的发展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儒学文化的“人格”演变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中的“人格”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前儒学时期是“自然人格”;儒学形成时期是“理想人格”;儒学发展时期是“神化人格”;儒学教条化时期是“工具人格”;儒学解构时期是“批判人格”;后儒学时期是“寻根人格”。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儒学开始走上复兴的道路.从1978年到2008年间,共召开了204次学术研讨会研究探讨历代儒学思想,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果;国际儒联开展了儒学普及运动与儒学高峰论坛等活动;从2004年开始,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纷纷成立,推动了普及汉语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儒藏>编辑工程开始启动,历代儒家经典和大儒全集纷纷出版;中国各高校纷纷成立国学讲坛,开设国学培训班课程;各地区的儒学学术活动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未来,中国儒学复兴运动将走向体系化、现代化、大众化、信息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兴起与发展的内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产业逻辑、需求逻辑和技术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文化产业作为高端服务业是产业自身演进的产物,其动力机制是经济社会发展与需求结构升级的相互作用。“机械复制技术”催生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随着以“机械复制技术”为特征的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升级并向传统产业渗透,文化产业业态不断创新。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型产业。  相似文献   

11.
刘丽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1):128-130
翻译是一种语际间的转换活动,在这个复杂的语际转换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本身存在的差异及其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译文与原文之间无论在微观或是宏观上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忠实,只能做到“相似”,翻译的内在本质规律只能是“似”。本文试图从“似”的一元认识结构、二元认识结构和三元认识结构来揭示对翻译内在规律认识的发展过程,认为“似”作为翻译本质特征之一,客观地存在于原作与译作之间,翻译活动也就是追求译作与原作相似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教师个体和外界力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亦可称之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原因。来自教师自身的内在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及保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背景,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探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从馆长素质、图书馆管理机制、馆员队伍建设、馆藏资源及现代化技术手段等内在要素方面论述了在新时期办好高校图书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儒学复兴运动在中国与东亚的兴起,已经成为事实.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成型于上世纪中叶的熊十力、牟宗三新心学、冯友兰新理学、马一浮新经学固然有其发展的空间,但恐怕很难突破经院哲学的藩篱而为普罗大众所接受;成型于世纪之交的新儒教虽然将在民间聚集信徒,但决不可能像倡导者期望的那样成为中国的国教.而面向生活实践的生活儒学与重视道德人文精神的民主仁学则提供了一个有可能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资源,儒学具有现代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公共知识分子"在儒学的发展中承担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说说儒学     
就儒学的历史、基本特征和两组重要概念作出了解和探讨,可认为儒学不能滋生民主和科学,但依然是21世纪中国多元文化中的一元。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儒家关于爱的先后顺序的理论是由己及人,再及天地万物的.艾·弗洛姆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人类关于爱的行为.弗洛姆认为人对骨肉之亲的爱是天经地义的,并且是不难的.弗洛姆更推崇对整个人类的爱,希望人们把对亲人的爱推及到整个人类.弗洛姆和儒家关于爱的理论有异有同,相比于儒家古典的哲学论证,融合于新时代的弗洛姆爱的理论更具有生命力.立足于现代社会是儒家发展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8.
以科技工业园区的方式发展高科技产业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伟大"创举",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她能够把知识、技术或信息更高效地转变成财富;二是她能够把个体力量所驱动的创新转变为由组织化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的可持续消费和循环经济问题,提出了可持续消费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的论断。  相似文献   

20.
我国情报学发展历史短暂,在网络时代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介绍了我国情报学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内在动力对情报学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影响情报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因素,为情报学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