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冯燕 《科技信息》2010,(24):I0378-I0378
自我国实行招生并轨以来,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国家亦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助困措施和政策,逐步建立起以"奖、贷、勤、补、减"为主要内容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2.
美国多元混合型大学生资助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多元混合型大学生资助模式由联邦、州、院校、个人构成四大资助主体,其中联邦是核心,联邦资助由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工读计划等复合构成。美国大学生混合资助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有三点:一是多元资助理念并存、互动,共构资助大厦;二是把各种资助相匹配,形成“资助包”,以解决资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三是注重资助理念与时俱进,资助方案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以"减、贷、补、助、奖"为内容的高校资助体系,由于资助主体和经费来源比较单一,我国当前的资助仍然存在着资助力度小和资助范围狭窄的问题。面对与日俱增的学费和学生人数,政府要确保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就要加大资助的力度和范围。可以通过增加财政对口资助、行业对口资助、社会群体对口资助的方式来增加资助主体扩大经费来源。  相似文献   

4.
刘震 《科技信息》2011,(24):I0180-I0181
高校应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不断挖掘资助育人功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为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效应。完善奖、贷、勤、补、免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5.
赵桂珍 《科技信息》2011,(1):242-242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奖、贷、助、补、减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措施。学生资助工作具有社会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是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要不断探索充分发挥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途径,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磨砺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贫困生资助体系是促进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成效显著,基本满足了贫困大学生的需要。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经济与教育发展尚不协调以及国民道德境界尚不理想等原因,在现存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魏建中 《科技信息》2012,(7):377-37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大学中出现了贫困生群体,为了保证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政府、学校、及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贫困资助。本文针对在大学生贫困资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适宜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资助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梅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34(2):200-203,207
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更有利于高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的实现,针对现行资助体系中"物质"资助远大于"精神"资助导致的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援助匮乏问题,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结合资助工作实践,提出加大经济资助力度、改变奖助学金评比发放方式、完善贫困等级认定和改变资助工作方式等措施,将经济救助与心理援助有效结合,构建适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9.
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收费改革的实施有利于我国逐步建立起一种由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家长或个人共同合理分担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的机制.对于由此而引起的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经济困难甚至入学难的问题,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建立完备的大学资助体系.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四点完善大学生资助系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当前,在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教育工作中,存在着重物质帮助轻思想教育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高校应遵循“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在做好经济资助工作的同时,加强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自立自强品格教育,诚信法律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贫困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资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涉大量的伦理问题。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伦理价值式微,实效性被消解,受助者的精神诉求日渐边缘化,人格尊严被降格,人正在经受着来自于伦理关怀缺失的道德困惑和不幸。从政策制度伦理、自由伦理、交往伦理及美德伦理等维度出发,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体认及构建,赋予学生资助工作新的伦理精神和特征,重塑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伦理品性,是新时期资助工作转型发展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30年代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开始和平时期的建设。为了在冷战中处于优势地位,联邦政府十分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助学贷款政策正式确立于1958年,1965年又设立了"担保学生贷款"。作为战后初期的两项主要的助学贷款政策,它们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适应高校研究生全面收费后的奖助体系构建,对福建省8所具有招收研究生资格的高校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概括和分析全面收费对相关群体的影响因素。提出如何在新制度下进一步完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合理配置有限资源,最大限度满足研究生的经济需求,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课程学习和专业科研中,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贫困生工作体系的建立,应该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如何围绕育人和提高教育质量,把着力点放在如何有效地引导和促进贫困生提高自我教育、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自觉性与竞争性上,构建完善的“奖、贷、助、补、减”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助学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高校贫困学生助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对解决贫困而实行的国家资助、社会支援、学生自救等多渠道筹资办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同时阐明了高校学生求学资金法制规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参加图书馆勤工助学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工作量增加与人员紧张的矛盾。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聘请学生参加图书馆管理的方式来缓解这一矛盾。聘用学生参加图书馆管理工作,是高校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完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措施之一。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不仅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而且锻炼了学生能力,强化了图书馆与学生读的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的工作。在学生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图书馆对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要进行管理和培训。  相似文献   

18.
以306名高校贫困生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和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偏好性问卷,考察了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偏好性的特点,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探讨了高校贫困生自尊和资助方式偏好性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方式偏好性在性别及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外显自尊与资助方式偏好性呈显著正相关,外显自尊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资助方式偏好性。  相似文献   

19.
二战以来,美国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在联邦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伴随着美国高等教育黄金时代的到来,为适应其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20世纪80年代助学贷款进行了两次政策调整,奠定了联邦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后,我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即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建立相对公平的就业市场机制、加大个性化就业指导、提高求职择业能力、注重心理援助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实现顺利就业,并改善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