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东北文庙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见证了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对儒家文化的传播和中国教育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珍贵的教育遗产。东北文庙兼具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双重特性,是深入研究东北文化、教育历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将东北文庙纳入教育遗产范畴进行...  相似文献   

2.
新式学堂新办及学制改革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变化。清末民初时期,吉林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尽管以新式学堂为代表的新式教育体制已经确立,但传统教育并未立刻退出历史舞台.学堂与私塾并存成为这一时期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吉林地区教育呈现出新旧并存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3.
对邹容革命教育思想的产生、形成过程,教育思想内容以及教育思想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指出邹容的革命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通过教育达到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4.
晚清、民国时期,广西玉林五属的开明士绅为谋一域教育发展、救社会于危难,举民间力量,积极开展改良私塾和兴办新学活动。新桂系执政时期对乡村教育采取“政、教、军”三位一体制度,欲使私塾与新学之教育合二为一。此举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教育的转型,但也使乡村教育走向军政化。  相似文献   

5.
1901年启动的清末教育改革,始终将教育普及作为发展新式教育的重要目标.清政府将教育普及提升到政治高度看待,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普及的文件,规定了学制年限、规范了课程设置.并且,清政府在学堂创办、师资培养、新教授法的推行、女子教育和文盲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迈出了教育普及的第一步,推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后,腐朽的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由此导致了对外政策的重要变化,由原来的亲英政策转变为疏英、亲俄、拒日的政策。这一政策的转变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致使东北再次遭到帝国主义的瓜分,日本侵略势力侵入东北。从此,东北陷入了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深渊。  相似文献   

7.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带来了严重冲击。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的信息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此高校应利用新媒体工具构建出更为有效的思政教育体系。本文将首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依据思政教育的主要内涵与新媒体工具的传播特征,提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是宣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开设民族项目、举办民族运动会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通过文献资料法、随机调查法等对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先讨论了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再分析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如何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以期为将来院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后,腐朽的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由此导致了对外政策的重要变化,由原来的亲英政策转变为疏英、亲俄、拒日的政策。这一政策的转变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致使东北再次遭到帝国主义的瓜分,日本侵略势力侵入东北。从此,东北陷入了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深渊。  相似文献   

10.
漠河观音山等金厂为晚清政府抵制沙俄攫取东北金矿所设。义和团运动期间,沙俄乘机出兵中国东北,占领了漠河观音山等金厂。为此,晚清政府与沙俄进行了反复的交涉,并最终收回漠河观音山等金厂的矿权。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期间,袁世凯在教育改革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积极主动地推广新式学堂,废除旧的科举制度,规划学堂管理,兴办留学,培养科技人才。这些举措不仅对袁世凯本人地位的巩固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清末教育改革、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甚至整个清末新政的走向也影响不小。  相似文献   

12.
清朝末年,封建财政集权体制逐渐崩溃,国家财权严重“外移”和“下移”。清廷不得不开始仿照建立西方财政体制,划分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这一财政改革举措没有取得成功,但它是清末向西方学习进行财政改革的一个尝试,是近代化进程史册中的一页,并且为后来的财政改革提供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有清一代,私家刻书现象蜂起,以刻书为荣的官宦学者比比皆是。清代两湖地区私家刻书主要有以下基本特点:仿宋元影刻之风盛行;刊刻经史著作和名儒著述是两湖地区私家刻书的大宗;丛书辑刻此起彼伏;力刻乡贤著述,编纂、刊刻乡邦文献;延请精工良匠写刻雕版;以写刻为主流。清代两湖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清统治者振兴文教的政策和官员、士绅、文人学士的倡行,清代两湖地区学术繁荣,学术人才辈出和良好藏书风气的传承以及教育事业的兴盛和家学的发展,则是两湖地区私家刻书昌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在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一场全面的改革,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为民初乃至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王朝虽然灭亡了,但它所推行的新政措施并未因此而夭折,而是继续延伸下去,中国的现代化由此真正起航。  相似文献   

15.
温州史学源远流长,本文分南宋时期、清末民初时期、五四至建国后等三个时期论述温温州史学的发展,及以上各个时期主要史学家的成果和特点。南宋时期的温州史学有以下明显的特点:一是重事功。二是经史并治。三是推崇编年体,重视近代史。清末民初时期,一是继承宋以来浙东学派的传统。二是开始重视学术史的研究,重视乡邦文献的整理。三是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开始了新史学的创作。五四至建国后此一阶段的温籍史学家,虽执教南北各地,治史方向亦各有侧重,但他们有一共同的特点,受浙东史学和永嘉之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制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条件。中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始于清末,1986年,中央正式决定改革过去的职称评审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然而改革至今历时20余年,仍在艰难推行中。改革之艰难,根本原因在于高校自身无法解决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也就是外部环境不配套造成的。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保障,聘任制才能长效运行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11年,清政府颁布了《大清民律草案》,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民法典,它揭开了中国民法近代化的序幕。本文主要对晚清民法改革的背景、《大清民律草案》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18.
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制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条件。中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始于清末,1986年,中央正式决定改革过去的职称评审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然而改革至今历时20余年,仍在艰难推行中。改革之艰难,根本原因在于高校自身无法解决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也就是外部环境不配套造成的。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保障,聘任制才能长效运行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清代嘉道时期处在历史巨变的前夜,绵延两千年的传统学术发生着裂变重组,诗学思想也随之悄然变化。与学术精神的经世致用相联系,嘉道诗学突出诗歌的社会现实性;同学术的兼容、开放相一致,嘉道诗学不仅是对古代诗学思想的多元继承和总结,而且为诗学的近代化打开了疆界;和追求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相一致,嘉道诗学在士人人格崛起的基础上,强调“诗与人为一”的本质论;和创新的学术追求相一致,嘉道诗学倡导求变开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报业公司制诞生于晚清,民国之后,经历报业企业化的积累,报业经济基础得到提升,内部管理逐渐走向现代化.20世纪30年代民营大报纷纷改组登记为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报业公司制发展成熟.在此基础上,40年代报业进入集团化发展.公司化对民国报业有着多方面的促进,但也存在着开放性不足、治理结构不完善等诸多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