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强调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国家中长期科技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体,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然而,在我国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当前企业还不能单独完成这一战略任务.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多数刚刚完成了原始积累过程,还不具备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作为经济活动中越来越重要的中小企业,更加需要科技的支撑来获得核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集中了大量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但却不能有效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能力.因此,在鼓励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同时,加强知识的转移转化,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日本20世纪50年代后建立的、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特点的技术引进体制和以产学研官合作为特点的创新体系的考察,从政策法规制定、政府支持方式、合作研发网络构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等方面,分析了日本技术转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对促进创新的作用,并对加强我国技术转移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奖励制度促进自主创新战略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奖励制度在激励人才、促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政府科技奖励和非政府科技奖励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奖励主体,与自主创新战略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两者通过认可机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四个典型机制作用于自主创新战略,并以何梁何利基金奖为范例,对四个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解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科技奖励制度促进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技术转移与文化摩擦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对策,作者认为,根据“技术-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基本原理,在实施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实施文化变革和技术民族化,这是在技术转移中解决文化摩擦问题的实践途径,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有利保障,作者结合中日两国技术转移的历程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科技北京”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是科技奥运的延伸和传承,是“研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本条件,是科技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北京实现“三个转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北京地区技术转移的跨区域特点,介绍了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的跨区域服务模式,最后提出了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的路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技术转移一直是科技界的热点话题,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家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贸易.在2010年11月中意创新论坛举行期间,中国、意大利两国政府签署了建立中意技术转移中心的协议,协议中的中意技术转移中心将于2011年上半年建成.2011年年初,由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5家知名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致力于为跨国技术转移提供全面支持的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相似文献   

9.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技、经济中心,有着得天独厚、极为丰富的科技优势资源,知识创新能力雄踞全国之首。因此,在技术转移方面也呈现出多样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并分析了几个典型跨国转移机构,诸如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NTTC),欧盟创新驿站网络计划(IRc),以色列工业研究开发中心(MATIMOP)和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和可持续经济发展署(ENEA)的基本情况和技术转移工作的特点,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的技术转移在我国整个高校技术转移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地方高校因具有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发展潜力较大和与当地紧密相连的地域优势等特点,其技术转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受其自身不利因素影响,也存在着严峻挑战。只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胆突破,化劣势为优势才是地方高校技术转移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7,(6):11-11
2005年,广东创新的经济绩效综合指标排名全国第三,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得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综合指标也位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2006年达到50%。  相似文献   

13.
技术转移动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针对现有技术转移动因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并规范了技术势和能力势的概念,并理顺了能力势与技术势的关系,分析技术转移过程中的能力势和技术势的形成原因,并以此解释了国际间双向技术转移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技术转移的速度加快,涉及领域不断拓宽,国际技术贸易额每年都在不断被刷新,不少跨国公司、著名高校和科技研发中心以其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技术力量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承担者,是当今国际技术转移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技术转移是促成技术交易的直接动力,加快发展技术市场的关键是大力推动技术转移。技术转移有其重要作用,但技术转移非完全市场化的地位需要政府扶持推动。应多管齐下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将技术转移打造成科技服务体系三支柱中的重要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泉,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把基础研究工作放在了重要地位。地方基础研究工作是我国基础研究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部历来重视地方基础研究工作,于1999—2005年分别在苏州、四川、新疆、湖北和云南等地组织召开了地方基础研究工作会、研讨会和研修班,对促进地方基础研究工作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次会议将传达和学习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主要精神;介绍《“十一五”国家基础研究规划》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转移的模式也与部属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基本一致。但地方高校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其有别于部属高校的技术转移的模式和特点,这要求地方高校在参与技术转移过程中要加强校内、校际联合,变被动为主动,努力探索技术转移新渠道、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古代的技术转移大都伴随技术人员的流动而进行,转移的技术主要是技术器物和技术方法.近代的技术转移主要集中在技术器物、技术制度及技术人员三个层面上.现代的技术转移主要包括技术器物、技术人员、技术制度及技术观念等方面.技术转移要注意与当地的气候风土和民族文化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技术转移持续有效地实施与实现.  相似文献   

19.
国内关于技术商品的价格构成要素和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成熟于最近几年。专家学者针对技术商品的特征属性提出了三大类评估模型,并延伸了一些研究方法。这些模型和方法理论上的弹性修正渐趋完善,但实际应用中却遇到很多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跳出已有模型的定性界定和定量测算,对技术转移中的合理定价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西南地区的技术转移与文化摩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转移是将某种技术应用于与其起源不同的实践领域的过程。技术在转移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西南地区而言,传统文化对技术转移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考察西南地区实施技术转移的形式,分析影响技术转移的因素及由此产生的文化摩擦,以便为有效地开发西南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