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其弱质性要求政府必须对其进行扶持和补贴,建立完善的农业补贴法律制度是农业补贴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本文时我国当前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的不足进行剖析,借鉴美国农业补贴的有益经验,就我国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的完善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WTO与我国农业补贴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建立既符合WTO《农业协定》,又符合我国特点的农业补贴法律制度,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农业补贴立法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农业补贴立法的比较,提出一些关于我国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粮食直接补贴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正在部分省市试点的粮食补贴制度,还存在目标不明确、补贴范围和对象不清、成本分摊不合理等问题。鉴于我国的财政支付能力、城乡人口比例、粮食安全及农业结构调整等要求,粮食补贴应该集中于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者、粮食主产区的优质粮食,补贴成本要按照责任原则和受益原则公平、合理地分摊。  相似文献   

4.
20多年的农业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或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制度安排,农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近几年来农业增长势头趋缓,农民收入长期徘徊不前。这固然与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关,但是这与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不均衡,特别是强制性制度供给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一、需求诱导制度变迁的特点决定了 不能解决所有的农业制度供给问题 需求诱导制度变迁的主要特点是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创新,其程序是自下而上的,其改革策略是边际革命与增量调整相结合,变迁路径是先易后难的渐进变革方式,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西部山区为例,对农业补贴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效应的情况展开分析,得出结论是:我国各地地理环境状况和农村区位条件的差异导致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一样。在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效果显著,中西部山区农民增收幅度较小,出现政策失灵。要改变上述局面,需要通过整合各项惠农资金、建立立体补贴框架、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推行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优化农业补贴结构等措施,提高农业补贴的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6.
住房公积金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在全国建立发展起来,成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实行,为广大城市居民改善居住条件、推进住房体制改革、完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作为我国的一项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本应是“高收入者不补贴,中低收入者较少补贴,最低收入者较多补贴”,但现实反而是收入越高受益越大,收入越低受益越小,人为加大了收入差距。如何优化住房公积金制度,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发展权是一项主要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综合性人权。在我国,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实现农民的发展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由于农业的天然弱质性,农民发展权的实现需要政府对农业给予足够的补贴。WTO(农业协议》对农业补贴的规定体现了对发展权的关注。我国的农业补贴制度应在遵循WT0的相关规则及我国的人世承诺的基础上,以实现农民发展权为目标,调整补贴结构,完善补贴法律制度,推进农民组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邹志鹏 《世界博览》2011,(17):36-37
墨西哥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有一套纳税补贴制度,员工缴纳个人所得税后还会从公司领到一笔补贴,有时收入不降反升。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增长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一项重要事情,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提下,根据权利义务的对等性理念,分析农业的特性,得出农业具有先义务性,存在权利与义务非对等性的现象,以此揭示农业补贴得以存在的本质内涵,即弥补这种先义务性,寻求权利义务的数量等值,最后得出须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补贴法律制度,达到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保证正当权利的实现,使其获得正当利益,最终使社会正义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过多年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之后,2002年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乡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出台了六个1号文件,对农业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改变过去片面工业化城镇化时期以农促工的“轻农”政策,实行当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以工补农的“惠农”政策.尽管惠农的主题、政策和措施涉及面很广,但主要是沿着两条路径推进的:一条是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不断推进税费改革,减免农业税费,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的力度,减轻农民生产负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条是在稳定农民土地产权方面不断完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稳定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同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虽然两条路径“一增一稳”,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动与静、质与量相结合的运动规律,抓住了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关键,体现了我国现行农业政策体系日臻科学和完善,但是流转土地租金上升、农业补贴流向土地转出方等问题也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新问题.因此,国家在稳定第二条路径的同时,要继续调整第一条路径上的政策,探索能够抑制农地租金上涨、使农业补贴流向直接生产者的补贴方式,避免两条路径的碰撞或摩擦.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岗位津贴制度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部分,岗位津贴制度是一个备受高校教职工关注的敏感问题.本文以51所不同层次(类型)样本高校的岗位津贴方案为研究对象,从岗位津贴的方案分析、津贴水平的分类比较与数据分析等两个主要层面为切入点,对其现行政策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剖析.基于对样本高校的分析,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出我国高等学校岗位津贴制度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现状和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问题,应从贫困生的认定、助学贷款机制、资助的可持续性、资助渠道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贫困生的资助体系,更好地发挥资助体系的功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补贴模式对机场群航线网络结构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关于机场、航空公司和乘客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通过逆向归纳法得到了纳什均衡条件. 研究结果发现:(1)不同的补贴模式对多机场航线网络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低补贴模式促使机场群倾向于形成点对点航线网络结构,反之,在高补贴模式下机场群易于形成枢纽辐射航线网络; (2)在较低的空铁联运总运营成本环境下,补贴竞争使得航空公司倾向于选择系统内的大型机场作为枢纽机场;反之,如果空铁联运总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补贴竞争使得航空公司倾向于选择小机场作为枢纽节点; (3)随航班固定成本和空铁联运总运营成本的增大,大型机场作为枢纽节点的概率逐渐减少,而小机场被选为枢纽节点的概率将逐渐增大. 随着机场群内大型机场腹地服务人口比例的增大,航空公司选择点对点航线网络的概率在减小. 研究结论能够为民航管理部门科学制定和应用航线补贴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我国面临国外反补贴调查的严峻形势,分析了我国补贴立法和实践与WTO规则的差距,提出了完善我国补贴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慕静  于爽  康林 《科技与经济》2024,37(3):56-60
聚焦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构建电商平台、学研机构和农户三方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结合系统动力学对系统初始策略与外部变量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商助农产学研用联盟中各参与主体终将选择协同创新和提供优质农产品;政府补贴可以促使协同创新系统演化至稳定状态;适当提高违约罚金可引导各主体参与协同创新;学研机构可以通过增强自身研发成果转化能力,以提高电商平台和自身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基于此,提出各方参与协同创新的策略建议,以期为提高电商助农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效率、促进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其工资制度也历经多次变革。当前新一轮分配制度改革已正式在高校展开,建立了岗位绩效工资制。高校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实施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高校工资的管理实践也应随之转换和变化,以确保高校新工资制度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现行遗属补助制度框架陈旧、碎片化严重、支付标准偏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抵御经济风险的现状。认为有必要将遗属保障社会化,建立社会遗属保险制度。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得出:遗属保险制度在微观层面上可以操作,在宏观层面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师薪酬分配体系成了高校管理体制的重要改革内容。校内津贴制度的实施为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但目前实施的校内津贴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如何调整和完善高校教师薪酬分配制度,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是值得高校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税收和财政补贴与企业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策论为工具,通过引入当财政补贴政策因子,考察税收机制与企业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对于财政补贴政策因子的不同参数空间区域,税率与企业生产行为的变化分别呈现三种模式,且三种模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政府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节税率和财政补贴政策因子引导企业的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20.
基于B/S的三层结构,提出了建立岗位津贴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解决方案,给出了数据管理、系统管理、错误提交管理、综合统计查询、统计报表和决策支持等模块的关键技术、实现方法和具体的实现过程,为基于网络的办公自动化平台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