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用电子显微术研究了BN纤维的微观结构,讨论了微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BN纤维制造工艺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BN纤维的微观结构,阐明了BN纤维在生成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晶体结构状态。研究表明,以涡轮层状相为主晶相,含氮量高,晶粒尺寸小的BN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BN纤维的制备过程中,轴向加适当张力,可促使BN纤维表层晶粒的定向排列,为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出了制造工艺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固体润滑剂CaF2和BN对Al2O3/TiC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Al2O3/TiC/CaF2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比Al2O3/TiC/BN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好,XRD衍射结果和微观结构显示,Al2O3/TiC/BN材料中的BN与Al2O3反应生成AIN,产生大量裂纹,致使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都大幅下降,Al2O3/TiC/CaF2陶瓷材料中的CaF2在烧结过程中没发生化学反应;材料晶粒大小均匀,基体组织呈网状结构,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相似文献   

4.
分析比较了原始态碳化硅颗粒与莫来石纤维混杂增强硬铝和氧化态碳化硅颗粒与莫来石纤维混杂增强硬铝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发现,后者的弯曲强度明显低于前者,微观分析表明,后者发生界面反应生成脆性化合物并使基体中的时效强化相减少是其强度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碳化硅氧化对硬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比较了原始态碳化硅颗粒与莫来石纤维混杂增强硬铝和氧化态碳化硅颗粒与莫来石纤维混杂增强硬铝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节能减排和实现固废利用,以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和碱激发剂为主要原料,制备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RCG),研究了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聚丙烯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对RCG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压缩韧性、吸能能力、抗折强度及微观形貌的影响。讨论了4种纤维对RCG的增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纤维会改善RCG力学性能,提高其韧性和延性,其中玄武岩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在强度方面增强效果接近,而聚乙烯醇纤维可有效改变RCG的脆性破坏模式,对压缩韧性和吸能能力的提升较大;从微观形貌上看,聚乙烯醇纤维的回潮率高,与基体的粘结效果优于其他纤维,对RCG的物理力学性能改善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质量分数的聚酰胺酸(PAA)溶液为前驱体,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不同结构的PAA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PAA的质量分数为20%时,静电纺纳米纤维表面光滑且直径均匀。测试不同面密度下PAA纳米纤维膜的过滤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显示,面密度为5 g/m2的PAA纳米纤维膜具有较为优异的过滤性能及力学性能。进一步探究热交联工艺对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膜成型的影响,并将逐级交联20 min处理后的PI纳米纤维膜与熔喷层、针织层复合,得到具有多层结构的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结果表明,口罩的初始过滤效率高达98.1%,水洗30次后仍可保持81.8%的过滤效率。由此可见,PI纳米纤维膜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与过滤性能,对提升口罩的耐水洗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湿法纺丝钙离子交联的方法制备褐藻酸盐纤维,并将牛血清清蛋白包埋入纤维中,研究了制备条件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的微观形貌;并测试了纤维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测定了蛋白质的包埋效率,以及蛋白质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湿法纺丝凝固浴的CaCl2浓度影响纤维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及蛋白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为利用玄武岩纤维的高强度、高熔点特性来提升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高温力学性能,试验测试了混杂玄武岩-聚乙烯醇(PVA)纤维和单掺PVA纤维ECC从常温至400℃的抗压和抗弯力学性能,并结合扫描电镜(SEM)观察不同温度后的材料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混杂纤维ECC的高温后抗压强度较常温有所提升,其高温后抗压韧性优于单掺纤维体系;随着温度升高,混杂纤维ECC的高温后峰值荷载和极限挠度下降速率要低于PVA纤维延性材料,但400℃时仍表现为显著的脆性破坏;PVA纤维熔化和纤维-基材界面性能退化是造成混杂纤维ECC高温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纳米TiO2溶胶制备及其对PBO纤维抗紫外光老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特定配比的TiO2溶胶,并把TiO2溶胶应用到PBO纤维表面形成抗老化TiO2涂层;使用紫外灯连续照射PBO纤维,从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两个角度研究TiO2涂层对缓解PBO纤维紫外老化速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调质钢棒材组织性能预报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情况,软件利用VB和ANSYS相结合,模拟了从轧制到调质整个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场、微观组织变化情况、组织性能、热处理效果等。温度场的计算中,实现了VB和ANSYS之间的相互调用,相变量化分析计算中充分考虑了影响CCT曲线位置的影响因素,并对CCT曲线进行解析化处理,有效提高了组织转变的预报精度。软件的实际应用表明,无论是热轧态还是调质态,组织性能的预报值均与现场实测值基本相符,这对提高调质钢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改善产品的组织性能,提高产品合格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稀土氧化物对氧化铝复相陶瓷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Y2O3,CeO2,La2O3等稀土氧化物及复合稀土氧化物对热压烧结法制备氧化锆增韧氧化铝复相陶瓷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稀土氧化物添加剂可改善氧化铝陶瓷的显微结构,加速烧结,有利于致密化并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不同稀土氧化物及添加量对氧化铝陶瓷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以ZrO2为主要成分的陶瓷水口新材料的力学性能,延长水口的使用寿命,用电子显微分析方法研究了材料的显微结构特征,提出材料的显微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认为晶粒大小是影响材料力学强度的主要因素,层错、位错缺陷的存在,可以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并探讨了稳定剂对材料烧结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了 18Cr2Ni4WA钢热处理工艺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提高热处理中的冷却速度参数 ,可有效地控制粒状组织 (Gs)的出现 ,同时采用复合热处理工艺 ,有效地改善 18Cr2Ni4WA钢的金相显微组织 ,提高钢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液相复合方法获得钢/锌基合金双金属型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界面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断口特征等方面做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不同制备工艺过程,工惨数对复合界面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热轧产品显微组织演变的计算机模型以及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简要阐述了组织 性能预报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讨论了组织 性能预报和控制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热轧产品显微组织演变的计算机模型以及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简要阐述了组织-性能预报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讨论了组织-性能预报和控制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丁苯橡胶(SBS)顺酐化产物作乳化剂,使SBS与丙烯酰胺(AM)接枝制得SBS-g-AM,用其对PVC、三元乙丙橡胶(EPDM)共混体系增容改性,观察并测试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BS-g-AM对PVC、EPDM共混体系能有效增容,使其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金属部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以盘形工件淬火热处理为例,采用实时测温技术准确监控淬火热处理过程中工件的加热和冷却的温度-时间历程,并结合随炉试样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科学制定出热处理工艺规范,控制热处理工艺过程,稳定热处理质量,使工件性能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变形工艺对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通过热轧实验,研究了变形量、卷取温度、终轧温度对高强热轧双相钢组织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变形工艺参数对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主要有三种典型微观形貌,而这三种典型形貌又赋予了双相钢不同的强韧化机制和力学性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发了780 MPa级以Mn,Si为主要添加元素的热轧双相钢生产工艺,可以使热轧双相钢的屈服强度达到要求的级别,并且断后伸长率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