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旋流纺输送管道的进口面与顶面和底面形成的角度是影响输送管道内气流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通过合理配置输送管道进口面各角度来减小输送管道结构对输送管道内气流运动的阻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输送管道仿真模型,对圆盘式旋流纺纱输送管道内部气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别以3种不同角度为例,得出了不同角度对输送管道内部气流场的气流模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旋流纺输送管道内气流分布与进口面各角度的配置关系复杂,随各角度的变化,气流分布会有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苎麻前处理工艺降低苎麻纺纱毛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纺27.8tex纯麻纱,探讨和比较了前处理工艺中纤维素酶处理、碱变性、脱胶软麻油剂及其工艺等对苎麻成纱毛羽的影响,指出合理的前处理工艺是降低苎麻纺纱毛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输送管道是新型纺纱机上的关键部件,它利用气流来实现纤维的输运、分离等功能,其设计对纱线的强度和均匀度有直接的影响,所以研究输送管道的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介绍了转杯纺、摩擦纺、管道纺等几种新型纺纱输送管道的结构形式,讨论了输送管道流场理论和流场测试进展,并对输送管道结构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钢铁企业基于能耗指标分解模型的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钢铁厂能耗指标分解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情景分析法,对钢铁厂的主工序吨钢能耗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为评价国内某钢铁厂2009年和2012年的能耗水平,构建了先进工序能耗、近期可行及远期可能余热回收情景,其中近期可行余热回收情景只涉及烧结烟气、热轧烟气和冷轧高温烟气的余热回收,远期可能余热回收情景则包括各工序排放的高温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余热回收.通过对各情景的比较,得出节能效果最好的是先进工序能耗情景,近期可行余热回收节能效果并不显著,远期可能余热回收可较大幅降低能耗,最后提出了应用先进电炉预热技术、发展高温固体余热回收技术及提高轧钢工序余热回收等进一步节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首次采用梯度磁场来研究热工供水系统和冷却循环系统管道的磁化防垢效果,采用对比试验,He-Ne激光作光源,用消光法定量测量,Ca^2 Mg^2 水系通过均匀磁场磁化后平均消光9.52%,梯度磁场磁化后平均消光达到5.17%,明显优于前者,而未磁化时的平均消光只为15.68%。  相似文献   

6.
王光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3):1911-19131916
通过实验对某配方赤磷发烟剂的红外消光特性进行了大量的测定,并对实验结论进行了分析探讨,为评价赤磷发烟剂性能及推广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研国内炼铁系统余热余能资源量及回收利用现状,对高炉炼铁系统进行了热量和质量平衡分析,并分析了烧结、焦化、炼铁工序的节能潜力.介绍了CMC、CDQ、TRT、CCPP等炼铁系统的主要节能技术及应用现状,最后对烧结余热的回收原则及发电技术的研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旋流纺输送管道的形状与尺寸对纱线条干不匀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圆盘式旋流纺纱是一种新型的纺纱方法,输送管道是旋流纺设备的重要构件之一.以旋流纺输送管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输送管道进行设计、试验与分析,阐明了输送管道的形状与尺寸对所加工纱线条干不匀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纱线条干不匀率最小的条件是:输送管道进口面的宽度为22 mm,进口面高度为30 mm,下层面和进口面的夹角为30°,上层面和进口面的夹角为148°,出口圆弧高度为24 mm,出口宽度为9 mm,下层面长度为43 mm.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带排烟热回收发生器的直燃机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新型循环的性能系数随着排烟热回收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但热回收发生器所需的传热面积也增大.提出了热回收发生器的优化计算方法,确定了给定参数下热回收发生器产生的最佳冷剂蒸汽比例.新型循环的性能系数提高约2 %,排烟温度可降低到130 ℃左右,从长远来看具有很好的节能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聚酯纺黏针刺非织造材料和聚酯长丝机织物对植物营养液的传输效果,根据毛细效应原理,利用非织造材料和机织物的芯吸现象,对经不同浓度亲水剂溶液预处理后的聚酯纺黏针刺非织造材料和聚酯长丝机织物的芯吸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V(亲水剂)∶V(水)=2∶1 000的亲水剂溶液处理后的聚酯纺黏针刺非织造材料和聚酯长丝机织物的芯吸高度都达到最大,当材料面密度相同时,未轧光聚酯纺黏针刺非织造材料芯吸带液量比聚酯长丝机织物芯吸带液量多15%,而且聚酯纺黏针刺非织造材料对营养液的多次传输效果好.通常植物营养液的pH值为5.5~6.5,试验结果显示纺黏针刺非织造材料在pH值为6的营养液中芯吸高度最大.因此,在pH值为6的营养液中,聚酯纺黏针刺非织造材料作为传输芯材更合适.  相似文献   

11.
许多微流体系统涉及到存在残余液体的微管道中由表面张力驱动的注入流动问题。该文利用非定常N av ier-S tokes方程,采用VOF模型追踪运动界面,以CSF模型考虑表面张力的影响,使用有限体积法对存在不同形态残余液体的微管道中不可压缩流体的表面张力驱动的注入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不含残余液体的情况相比,管道内存在附着于管壁的液滴时,入口流量下降,但液体的注入效率反而略有提高;而管道内存在封闭液柱时,入口流量明显降低,而且会在管道中形成随液体一同运动的气泡,不利于液体注入。这些结论对于相关微流体系统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烟气能量回收系统是降低催化裂化装置能耗的有效途径,而烟气管道在能量回收系统设计中至关重要。在总结烟气管道的特点、布局原则的基础上,对比选用316H材质的管道,并讨论了管系的柔性设计方式。最后给出了烟机管道的设计实例,并强调了管系施工时的注意事项。对高温大型管道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宗虎  王富强 《河南科学》2020,38(4):580-585
以某航天低温推进剂加注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照加注系统实际尺寸建立了低温推进剂真空加注管路三维仿真模型.依据实际加注工序与参数,利用Fluent仿真模拟软件研究了推进剂在不同的进/出口压力下的加注动态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加注管道进/出口压力对加注效率有直接影响,在出口压力一定时,进口压力越大,加注管道进口速度越大;随着加注过程进行,出口压力逐渐升高,加注管道出口速度变小;管道特性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该方法可用于加注系统方案的设计及加注工艺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结合有机和无机抗紫外剂协同作用的原理,采用复合型抗紫外剂对聚酯的抗紫外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抗紫外剂加入量对切片及其纤维的物化性能、可纺性及抗紫外性能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抗紫外剂对缩聚反应的催化作用,进而提出了适宜的缩聚反应温度.测试表明,所研制的抗紫外聚酯具有良好的可纺性能,其织物的抗紫外性能符合AS/NZS 4399:1996技术文件标准.  相似文献   

15.
利用火用分析方法建立氧化铝蒸发工序的能耗模型,运用火用效率等评价准则对工序的用能状况进行分析。基于"三环节"能量系统优化理论提出利用余热回收工序预热原液的能量系统优化方法,建立蒸发工序当前运行状态下能量回收用于预热原液后的系统能耗模型,并进行优化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蒸发工序入口料液温度可有效降低新蒸汽消耗,从而提高氧化铝生产蒸发工序的用能水平。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气温度差原理,设计了一个可安装在温室等农业设施内的水蒸气回收系统——地-气热交换水蒸气回收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地-气热交换水蒸气回收系统的回收管道口径、长度和空气吸入量与水蒸气回收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7.
消光比温度测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偏光器件消光比随温度变化特性的测试系统 ;分别对偏光器件在同一温度和不同温度的消光比进行了测量 .相同温度时同只棱镜的消光比重复性很好 ;不同温度时它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有所降低 .实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  相似文献   

18.
要:针对大型应用软件ANSYS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存在重复建模缺点,基于VC与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对有限元前处理部分进行二次开发,编制出了管道焊接结构温度场的前处理系统.该系统封装了多种管道焊接结构建模以及不同焊接工艺的温度场分析过程的参数化命令流模板.通过友好直观的程序界面的操作,即可实现多种管道焊接结构的参数化建模、温度场数值模拟,从而提高了计算效率,保证了计算精度.并通过管道多层多道定位焊实例验证了该前处理系统的准确性及可用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齐聚物、消光剂、光引发剂和活性稀释剂的种类及含量,对紫外光(UV)固化竹木亚光涂料的固化速度、光泽度和硬度的影响.通过对大量实验的分析和探讨,得出了最佳涂料配方,为竹木亚光涂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片机开发了用于三次采油的多功能三元注入泵综合参数检测系统.该系统适用于注入泵的工况现场,可用来分别测量聚合物、碱、表活剂三个注入泵的输入有功功率、入口压力和出口压力,并通过软件计算测得流量、偏差等主要性能参数,测量的结果通过上位机进行显示、数据存储和打印输出.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好、操作方便、检测数据多、精度高等特点,在大庆油田获得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