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西游记》在明清时代被普遍认为是一部表现三教归一思想的、具有深奥哲理的小说,同时兼具对人心与世道的讽刺,故而明末至清初现存《西游记》续书——《续西游记》、《西游补》、《后西游记》均在阐述哲理上大下功夫,并结合续作者所处的时代,大量甚至是通篇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为西游故事的继续开辟了多维的走向和新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在个性和才能上前后判若两人。前七回中,孙悟空敢作敢为、铁骨铮铮和不畏权势。皈依佛门后,其个性大变,屈服权势而甘为前驱,唯唯诺诺而大卖人情,不辨是非而认敌为友。才能上由前七回的神通广大、有勇有谋变成了一个工具和庸人。而名利则是孙悟空完成这一蜕变的动机,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就是"上会会规"。孙悟空的蜕变,是当时"上会会规"社会制度下的悲剧,《西游记》藉以谴责压制和摧残人才的不公平的社会。《西游记》应是一部社会谴责小说。  相似文献   

3.
《长春真人西游记》述评钟婴《长春真人西游记》作为游记佳作,过去长期淹没在《道藏》浩翰的经籍之中,历元明两代无人过问。至清乾隆年间才由钱大昕等在苏州道院玄妙观发现,从而辨证了小说《西游记》与此《西游记》乃是两部完全不同的书,否定了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为...  相似文献   

4.
阮晓静 《科技信息》2013,(25):148-149
麦克尤恩的《赎罪》是一部具有多种特点的小说,其元小说结尾,既体现了麦克尤恩叙述历史、再现历史的努力,也反映了他对小说虚构本质的清醒认识。小说主干部分和结尾部分的比重相差悬殊,主动揭示小说的虚构性,给予读者强大情感冲击力。因为作者精心采用了元小说技巧,因此,把《赎罪》归为元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是一部以唐僧玄奘西天取经故事为线索的神魔小说,自明代中叶成书以来,家喻户晓,影响很大.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说,这部小说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性的糟粕,这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它的主要倾向竟究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呢?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见认为:“作为一部古代文艺作品,它的主要倾向是好的.它广泛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封建社会,歌颂了对天宫、地狱统治者的反抗斗争,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愿望.……可以说,《西游记》不但是我国文学史上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的神话文学作品.”我们认为,这种看法脱离了《西游记》作品本身的创作实际,不符合小说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实际情况是《西游记》这部小说.虽然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  相似文献   

6.
明末董说所写的《西游补》,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长篇小说,全书共分十六回。它是《西游记》的续本,也是明代有名的续书之一。《西游补》运用独特的艺术技巧来塑造形象,并通过它的一系列活动表现了明末复杂的现实生活。虽然它和《西游记》从情节的提炼上和描绘社会人生不一样,但同是采取幻想的形式来揭露社会矛盾。因此,我们说它也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神话小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的评述和分析,指出欧阳健先生认为的神魔小说不及神怪小说“来得准确和科学”,其三个论点并不足以构成摒弃神魔小说类名的充足理由。认为神魔小说的称谓契合时代思潮,符合研究的需要且约定俗成,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必要。  相似文献   

8.
刘颖 《科技信息》2010,(35):J0245-J0245,J0277
《西游记》和《天路历程》两部小说存在着文化和宗教的差异,却异曲同工。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赎罪经历,巧妙地将宗教与现实结合,含蓄地对世事进行批判,昭示出殊途同归的心路救赎历程。  相似文献   

9.
《后西游记》第17回中的“截腰坑”、“情欲堑”乃实有其地,是在广东,又加之小说多用潮州方言,则可大体断《后西游记》作者为潮人;《后西游记》中第32、33回出现了“不老婆婆”,在明末小说《韩湘子全传》第24回中也出现了“不老婆婆”,则可大概断《后西游记》为明末作品。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小说描写了千千万万个妖魔鬼怪,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上百个之多.这些重量级的妖魔可分成三类:天不收地不管的逍遥派;缺乏人生目标的迷失派以及重订人生目标、寻求人生理想的觉悟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中国古代小说与中国传统宗教之间的联系的背景下来分析《西游记》的宗教思想,分析《西游记》尊佛贬道的倾向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中后期,是封建福建日趋没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变 思想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理学思潮。《西游记》正式成书于这个时期,其艺术精神深深地打下了朝代的烙印。小说积极肯定和颂扬对封建秩序的大胆冲击,对群权至上的轻蔑,要求恢复人的尊严。解除人的精神枷锁,以及孙司空百折不挠、卤无不 的英雄主义,强化了人的主体力量和奋斗精神。在文化观念上,《西游记》汲取了千百年来宗教发展的智慧而又超越具体宗教的局限,以超宗教的自  相似文献   

13.
曾经在幼年代后期被称为先锋派作家的余华,90年代又推出两部重头作品《活着》(1992年《收获》第6期)和《许之观卖血记》(1995年《收获》第6期).这两部作品与余华的先锋小说一样,仍然是在密集而刺目地铺陈人间的苦难,然而这种苦难与先锋小说中的苦难精神指归与形式意义已经完全不同,我们阅读时所受到的震撼也不一样.可以说,这两部作品已经脱离了“先锋”的轨道.余华1989年在《上海文论》上发表过一篇谈创作的文章《虚伪的作品》,这篇具有宣言倾向的写作理论与作者在80年代的写作行为紧密相关.余华在其先锋小说《一九八六年人《…  相似文献   

14.
王力明 《科技信息》2008,(19):259-259
铁凝小说包含着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两种叙述方式,但她大多数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基本上是采用的女性视角,发表于1993年的中篇小说《对面》则是铁凝第一部完全以男性的视角进入叙述的小说。这种独特的叙事话语表现手法,更使得铁凝小说《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意义,也使得我们随着小说中那位男性叙述者的眼睛,看到了女性隐蔽的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铁凝对女性生存状态、命运的关爱、理解和体贴。  相似文献   

15.
《庄子·杂篇·外物》提到的"小说"并非偶尔使用的一个词,而是指不合于道家思想即不能"大达"至道的其他诸子学说。"小说"不仅指一种言论方式,也同时指一种文体形式,它属于先秦诸子说体文的范畴。而说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产物,且其本身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汉书·艺文志》正是沿袭了庄子的"小说"观念,将小说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著录于《诸子略》,完全符合先秦两汉的学术生态和分类习惯。而所谓"小说家出于稗官"云云,更是点明了小说与政教的关系。这种从政教学术的角度来认识小说价值,从杂说短记的形式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是中国古代传统子部小说的基本观念。因此,庄子所云"小说"决非"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实具有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创始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成长小说的特点就是主人公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二者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共存的。本文通过对两部著名成长小说——《安琪拉的灰烬》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分析,讨论两位青少年主人公成长中的认知发展过程。这两部无论从创作年代、背景还是从写作手法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的小说却不约而同地表现了同一个主题——家庭责任与宗教信仰的严重缺失,成为妨碍两个主人公成长发展的束缚。而两位主人公最终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挣脱了这些束缚,从而实现了从社会认知到自我认知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是一部宏大的神魔小说巨著,塑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妖怪形象。妖怪的种类丰富,名目新奇,仿佛天地间的万物都融入了这个瑰丽的神魔世界。把《西游记》中的妖怪进行一个统计总汇,根据妖怪原形物种类别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四类:动物型、植物型、无生物型、类人型;从神话学视角来审视作品中"妖怪"这一主题,可以看出,妖怪形象是对原始神话的传承和再创造,妖怪形象中有"人兽合一"思想,神话的拟人性和神话思维的类比性,妖怪有"四位一体"特点。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是一部宏大的神魔小说巨著,塑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妖怪形象。妖怪的种类丰富,名目新奇,仿佛天地间的万物都融入了这个瑰丽的神魔世界。把《西游记》中的妖怪进行一个统计总汇,根据妖怪原形物种类别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四类:动物型、植物型、无生物型、类人型;从神话学视角来审视作品中"妖怪"这一主题,可以看出,妖怪形象是对原始神话的传承和再创造,妖怪形象中有"人兽合一"思想,神话的拟人性和神话思维的类比性,妖怪有"四位一体"特点。  相似文献   

19.
牛僧孺的《玄怪录》是唐代小说的一部代表作。它的产生位于唐代小说的转折期,无论是其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欲以纯文学的角度,以小说的语言艺术为契机,对其作品中的人物语言、环境语言、诗歌语言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小说技巧》视为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的继承之作。然而,从詹姆斯到卢伯克的理论观点发生了重要变化,不仅涉及应用和精简,更体现了提升。这关乎对小说本质不同的、在某种程度上对立的概念。卢伯克通过深入、系统地分析小说写作形式和意义,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他主张小说主题决定小说形式。在创作中,小说形式应平衡画面和戏剧性写作。这为后来的小说家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