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基于ZigBee和GSM通信技术的无线监测装置设计.装置采用CC2431为微控制器来采集分析地质环境温湿度、倾角、位移信息,应用MC37I实现数据的GSM远程传输.用多个该装置来进行组网和通信实验,并通过串口将采集的数据显示到监测界面.实验表明:该装置采集的数据准确有效,能够很好反应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情况,在地质灾害预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煤矿井下温湿度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矿井温湿度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及系统测试。该温湿度监测系统以SAMSUNGARM7TDMI核的S3C44B0X微处理器为核心,完善外围电路并进行扩展,通过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实现对温度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处理,用湿度传感器MHS1101对湿度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处理,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对数据的保存、查询和保存等功能。最后,通过测试结果验证了该系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武夷山中小茶厂做青间温湿度数据采集依靠人工的现状,即做青间空间较小、有线布线升级较为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GPRS技术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无线节点采集温湿度数据并发送至网关节点,再以GPRS数据包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实现了做青间温湿度数据的在线监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提供...  相似文献   

4.
袁易君 《科技信息》2008,(35):60-61
介绍了基于AVR单片机氡浓度温湿度监测仪的系统组成和电路原理,采用ATmega16单片机为仪器的控制器,通过温湿度采集电路、氡浓度探测、时钟、存储电路和显示电路等对氡浓度进行监测,并通过串口把数据传送给PC机,为环境中氡浓度随温湿度变换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5.
基于物联网的矿用粉尘智能传感器,是一种将粉尘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与ARM9处理器相结合的智能传感器,在煤矿中对粉尘和温湿度进行多点采集,把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物联网进行无线传输,并且能够实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查看、显示和存储。系统的总框架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对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进行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实现了对煤矿环境中粉尘和温湿度的准确、实时、无线监测,解决了煤矿井下监测技术相对滞后、监测范围小、检测方法单一等问题,保证了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在基于滑坡变形的专业监测预警工作中,滑坡后缘裂缝附近会设置多个变形监测点进行位移监测,以覆盖关键变形区域,从而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基于可靠的预警方法对滑坡变形进行预警。但现有监测预警信息的发布仅根据单点变形数据进行预警,未进行多源数据融合的监测数据综合研判,无法反映出滑坡整体发展趋势,且很可能因为单点监测数据的异常造成误报。本文采用一种多源数据融合方法,通过综合多个滑坡监测点位所采集的变形数据,从整体监测数据的位移切线角度判断滑坡是否已经进入临滑阶段,并赋予各监测点位和预警等级对应的重要性权重系数,计算出滑坡进入临滑阶段的概率,当此概率大于或等于50%时,即可认为滑坡进入临滑阶段,并以此作为预警信息发布的依据。以贵州兴义龙井村岩质滑坡预警实例进行检验发现,该融合方法可实现对误差信息的剔除和有效信息的融合,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嵌入式Windows CE平台,为实现无线传感网络进行远程温湿度数据采集通信,并及时将数据信息短信发送,提出一种解决方案。该系统是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将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得到数据进行无线传输至Windows CE平台中央控制系统,经过数据帧解析处理之后,通过GPRS模块将温湿度数据短信发送至用户手机。  相似文献   

8.
在对无线传感器及其网络协议技术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以Zig Bee为基础的多点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网络系统采用Zig Bee树状网络结构组网,利用本地传感节点采集温湿度数据,无线传输至Zig Bee协调器,进而通过串口通信传输至PC机服务器进行存储和显示.同时,Android手机利用wifi路由器及Socket通信访问PC机服务器,实现手机端远程温湿度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校园网现有安全措施不足,开发数据监测系统可以快速定位和解决现存的网络故障,预防和排除网络安全隐患。方法分析校园网安全管理的现状,通过对数据包的采集与重组、数据流量统计、快速关键字匹配等技术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校园网数据监测与分析系统。结果系统可以对校园网数据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分析,能及时对敏感信息进行过滤。结论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对数据进行监测,提高校园网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汽车悬架的振动特点,对F-5103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标定,并通过实车检测,验证标定结果准确、可靠.基于F-5103数据采集系统,对具有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的BJ2020S商用车和具有麦弗逊独立悬架的AUDI100乘用车进行了检测.经幅、频两域分析并提取特征信息,获得了被测汽车前悬架隔振性能参数,如固有频率f0、阻尼比ξ、悬架效率η和左、右悬架效率差△η,绘制了被测汽车前悬架振动信号的自功率谱密度图形,求得了其一阶固有频率处的带中功率△N,得出了被测汽车的前悬架特性并评价了其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风速仪器检定对环境测量仪器性能参数的要求,确定检定过程中环境条件的限制范围,通过动态测量和数据比对的方法,获得不同环境条件下风速测量结果的实验数据,定量分析了风速检定实验室的房间阻挡物、温度、湿度和气压等要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室内有阻挡物时的风速稳定性系数和测量误差均比无阻挡物时大1倍以上;实验室的温度、气压和湿度3个要素中,温度变量对风速测量结果影响最大,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小;在检定过程中,当实验室温度变化超过1℃、气压变化超过25hPa、相对湿度变化超过38%RH时,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可估量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对公共场所人群行为进行监控,防止由于人群密度过高导致的重大伤亡事件发生是很有必要的。结合混合高斯模型和灰度共生矩阵提出一种监控人群行为的算法,将纹理特征通过灰度共生矩阵计算特征量,机器学习所有特征量来判断人群行为,并通过标准数据集和自行拍摄数据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采用人群的整体特征来表征不同人群,通过机器学习来区分不同人群的行为情况,可用于安防监控、资源管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14.
为研究不同植物群落空间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以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为对象,实地测量小气候数据,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对5种结构类型的植物群落(乔-灌-草、乔-草、灌-草、乔木、草坪)在春季(5月)温度、湿度及温湿指数(人体舒适度)调节能力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春季校园绿地内,不同的植物群落对降温增湿均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植物群落比单一草坪具有更好的小气候改善能力,差异呈显著或极显著变化(P<0.05或P<0.01);校园绿地内乔木与乔草结构的植物群落,小气候改善能力优于乔灌草、灌草和草坪群落结构.从人体舒适度角度,建议在校园绿地建设中提高乔木与乔草结构植物群落的种植比例.  相似文献   

15.
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和同期气象要素的监测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研究了气象要素对PM10、SO2、NO2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对PM10影响最强的气象要素是日平均风速,而对SO2和NO2影响最强的气象要素是日平均相对湿度,逆温强度对三者的影响次之,总云量对其影响最弱.研究结果可为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预报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某城市各家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脑卒中发病病例信息,对发病人群进行统计描述,并对脑卒中发病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深入地分析,建立起发病率与气温、气压及相对湿度间的多元回归模型,据此对高危人群提出预警和干预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DHT90的智能湿度计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基于DHT90温湿度传感器的测量原理,介绍了基于DHT90的智能湿度计的接口、温湿度数据传输以及硬件与软件设计.智能湿度计控制以C8051F330单片机为核心,采用非线性校正和温度补偿算法,实现了湿度的智能化、快速准确测量.该仪器测量精确度高、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在石油化工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粮仓温度监控系统采用电缆传输采集数据存在布线繁多、易损坏等问题,设计了基于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DHT11的无线粮仓温度语音监控系统.系统中利用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DHT11实现温湿度采集,借助无线收发芯片nRF24L01进行采集数据的无线传输,选用单片机STC12C5410作为核心控制器,进行采集信号的处理、传输.通过液晶触摸显示屏JM320240F显示采集的温湿度,采用语音模块XF-S4240进行语音播报及报警信号,实现了粮仓的温湿度无线语音监控.  相似文献   

19.
负荷估计是空调系统优化控制的关键一环,人员移动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建筑空间人员负荷难以准确估计,导致现有控制策略控制效果欠佳,系统响应不及时,滞后性大,造成能源浪费以及建筑内部环境热舒适性降低.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群密度估计的空调末端及新风量分级控制策略.首先,采集建筑空间图像信息,建立多列卷积神经网络人群密度估计模型,获取人员数量及动态分布,计算人员实时负荷;其次,引入人员负荷控制因子,提出空调分级调控策略,实现空调末端及新风供给.实验结果表明,方法能够更好地维持建筑内部热环境稳定,系统响应速度更快,具有较好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以ARM为核心结合DHT11等外围器件,设计温、湿度检测节点.利用NRF24L01射频模块构建多路无线传输网络,将多个温湿度检测节点的检测数据传输到监测显示中心并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