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实验测定了润滑油油膜强度与各种极性添加剂浓度的关系,分析了极性分子的极性基和非极性基结构对润滑油油膜强度的影响,指出了边界吸附膜的形成及强度对润滑剂油膜强度的决定作用,并讨论了添加剂的复合作用机理及其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翅片管复合轧制工艺出发 ,根据金属塑性加工中工艺润滑剂的作用机制 ,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润滑剂配方模式。通过对配制的工艺润滑剂的性能测试和工业试验 ,确定了工艺润滑剂配方 ,并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图 2 ,参 5 ,参 3。  相似文献   

3.
超细粉润滑剂的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超细金属粉固体润滑剂的稳定性问题,分析了单个粉末颗粒和超细金属粉末在液体中实现稳定分散和悬浮的条件,结果表明,表面未包覆的粉末在液相中很难稳定存在,而表面包覆的超细金属粉末由于粉末表面吸附层产生的空间位阻效应,且在只附层厚度大于4.2nm时,超细金属粉末才能在润滑油中实现稳定的悬浮。  相似文献   

4.
在生产中广泛地推广工艺润滑轧制是改进型钢轧制工艺、改善轧材质量以及提高轧机生产率的远景方向之一。日丹诺夫冶金学院和顿湟茨冶金工厂曾在热轧型钢时,采用固体润滑剂进行了研究(在实验室和生产条件下)。实验室条件下,在300轧机上热轧扁钢时,研究了以合成蜡为基(Ty 33—30705—70)配制的23种工艺润滑剂,这种合成蜡是便宜的石油加工产品,含有少量挥发物,热轧时实际上不冒烟,因此不会恶化劳动的卫生条件。当这种合成蜡基润滑剂与旋转的轧辊接触时,轧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铝箔轧制工艺润滑油的国内外发展,对组成工艺润滑油的基础油和添加剂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边界润滑条件下吸附膜的形成与作用机理,研制出CSA-B新型高性能铝箔轧制润滑油添加剂,并在铝箔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聚甲基丙烯酸酯含硼水基润滑剂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酯含硼水基润滑剂。以聚甲基丙烯酸酯分子作为极压剂硼化物的载体,既可利用高聚物微粒的弹性、柔韧性,又可以利用硼化物的极压润滑性,二者复合形成润滑性能优良的吸附膜。实验结果表明,该润滑剂具有优良的润滑性、防锈性,且不易腐败,对环境低污染。  相似文献   

7.
在对铝材轧制润滑剂进行油膜强度、摩擦因数测试的基础上,应用X光衍射分析了润滑吸附膜的结构,揭示了塑性加工润滑添加剂协合效应的某些微观机理,为复合添加剂的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从分子间作用的范德华力、键合的电负性、氢键等方面讨论了铝材轧制润滑剂中添加剂的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并分析了添加剂分子的非极性基(包括烃链长度、不饱和键、支链的形式等因素)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铝管拉伸摩擦润滑状态、铝管拉伸工艺润滑的特点及其对润滑剂的要求、配方和实验过程.作者研制的新型拉伸润滑剂解决了优良的润滑性能与拉伸铝管表面无光泽和污染的矛盾,在满足大变形拉伸过程工艺润滑的同时,可使所拉铝管获得光亮的退火表面.  相似文献   

10.
从吸附分子间侧向相互作用出发,基于Temkin吸附等温式,运用统计热力学方法,提出了摩尔吸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的概念及求解方法,分析了吸附分子相互作用对油膜极化电阻(或油膜防护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考察了常用润滑添加剂的最大油膜极化电阻和摩尔吸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研究表明:添加剂摩尔吸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越小,则含该添加剂油膜的油膜极化电阻越大,油膜对金属腐蚀的防护性能越好.图2,表1,参8.  相似文献   

11.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酯含硼水基润滑剂.以聚甲基丙烯酸酯分子作为极压剂硼化物的载体,既可利用高聚物微粒的弹性、柔韧性,又可以利用硼化物的极压润滑性,二者复合形成润滑性能优良的吸附膜.实验结果表明,该润滑剂具有优良的润滑性、防锈性,且不易腐败,对环境低污染.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个能描述中孔活性炭吸附氮气毛细孔凝聚作用的吸附等温式,实验表明:在相对压强小于0.9的范围内,吸附氮气体积的理论值与实验值能很好地吻合,为研究气体在固体表面的第Ⅳ和第Ⅴ类吸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298K毛吸附溴化烷基三甲铵的性质及自由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固吸附计量置换模型(SDM-A),研究了298K羊毛纤维吸附溴化烷基三甲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和DTAB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它们均遵从SDM-A的线性作图关系。用SDM-A的线性参数βα和q/z很好地描述了碳氢链长及加盐效应对于吸附性质的影响规律,特别是能定量地描述加盐效应对于吸附同时具有的促进和抵消两种相反作用的程度,并用SDM-A的热力学,由线性参数计算得到了不同体系的吸附亲和能ΔGA,解吸能ΔGD及总过程的自由能ΔGP。一个吸附体系中,ΔGA为常数且为较大的负值;ΔGD为随溶液体相浓度c增大而增大的正值;ΔGP为与lgc呈线性关系的较小的负值。计算所得结果能很好地解释实验事实,并可从更深层次上揭示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4.
从Gibbs关于吸附的定义出发,结合Langmuir—Freundlich(L—F)方程描述了甲烷吸附的超临界吸附等温线模型,将模型应用于30℃下静态容积法测试的煤吸附甲烷的吸附等温线数据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的相关系数R在0.9986以上.并分析了煤表面自由能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进一步根据表面化学的原理计算了煤的表面自由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对分离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吸附量大、吸附速度快;二是选择吸附能力强,可将溶液里的所需物质或有害物质有选择地分离出来,三是在被吸附液及脱附液中稳定性好,经久耐用;四是便宜又能大量供应,脱附容易,能反复使用,缩短分离生产周期;五是能以多种形式使用(如纤维、织物),分离技术简单,能耗少,品种多,可满足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6.
用微分电容曲线研究了1.4-丁炔二醇在镍电极上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它的吸附与汞电极上的有所不同.它有一种更为平卧的吸附排布,在镍上具有中强的吸附强度,随吸附覆盖度的增加,吸附由服从Temkin等温式变为服从Frumkin等温式,吸附自由能和吸附作用系数基本与电位无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综合约束函数双下降法研究了万能可逆轧H型钢降低电耗的优化轧制过程,以总轧制能耗最小为目标,各首次轧件出口厚度为优化计算的自变量进行了优化。优化计算结果应用于生产试验表明节能效果良好。由于在轧制规程优化过程中考虑了各种约束条件,所以求得的优化轧制规程不但能满足轧机强度和电机功率要求,而且能保证所轧制的H型钢具有良好的尺寸精度。  相似文献   

18.
NDA-100树脂对苯酚的吸附性能与数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DA-100对水中苯酚的吸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NDA-100对苯酚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为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采用理论数学模型对NDA-100树脂固定床吸附水杨酸生产废水过程中苯酚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很好地用来对固定床吸附穿透曲线进行模拟.该固定床吸附数学模型的建立为预测NDA-100树脂固定床吸附水杨酸废水中苯酚达到安全泄漏点的时间以及树脂固定床吸附容量提供了一个方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于半导体光催化反应,表面水的吸附状态会影响半导体的能带位置,进而影响其光催化效率.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通过构建单层水吸附的锐钛矿型TiO2(001)和(100)表面模型,计算了不同水吸附状态下的吸附能,从而来初步预测两种表面最稳定的水分子吸附构象.计算结果表明,水分子在TiO2(001)和(100)表面上混合吸附时对应的吸附能最低.因此,两种表面热力学上最稳定的单层水吸附构型是混合态吸附.另外,水分子的吸附会导致TiO2(001)和(100)面的能带位置发生上移,从而靠近真空能级.相比于TiO2(001)面,(100)面能带位置上移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L-半胱氨酸及L-胱氨酸在CdTe上的吸附特征. 优化之后分别得到了四种稳定的吸附构型,计算了它们的吸附能、电荷密度、前沿分子轨道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 研究发现:L-半胱氨酸在CdTe上的吸附能较大、紫外可见光吸收较强,说明L-半胱氨酸在CdTe上的吸附较稳定,容易产生分子荧光,而L-半胱氨酸转化为L-胱氨酸之后,吸附稳定性降低、紫外可见光吸收强度减弱. 该研究为L-半胱氨酸配体合成的CdTe QDs荧光材料用于生物体内H2O2和葡萄糖的检测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