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总产、商品粮均居全国首位,近几年总产一直稳定在200亿公斤以上,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1995年以来,国家库存量逐年增加,至1999年底我省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已达250余亿公斤,给财政造成很大压力。因此,迫切需要对小麦品种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型小麦。 一、正确认识优质小麦 小麦的品质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所谓加工品质即从食品加工角度考虑,要以加工不同类型食品的需求为标准。目前我们所说的优质小麦应该叫优质专用型小麦,主要是针对食品加工(二次加工)…  相似文献   

2.
<正> 我省是全国小麦主产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首位。多年来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在农业科研和生产上均偏重于产量的提高,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麦在食品工业、加工工业以及内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全省农民收入。在当前商品经济时代,改善和提高小麦品质已成为一项牵涉到多行业、多学科的研究课题,亟应重视和开发。下面就我省小麦品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小麦籽粒品质概念小麦籽粒品质优劣是决定其商品价值的重要标志。所谓品质是出多种性状组成,将众多性状概括,可从两方面衡量,即通常所指加工品质和营养价值而言。加工品质是由工业加工和食品工艺对其要求而确定的,一般包括籽粒的软硬(玻璃质或粉质)、色泽(红、白粒)、容重、水分、出粉率、面筋质和灰分等项目。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素有“大豆王国”之称,我省是全国夏大豆主产区,播种面积居全国第二,常年种植面积一千四百万亩,仅次于我省的小麦、玉米。因此,种好大豆对我省乃至全国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由于病虫危害造成减产,使我省大豆产量低,品质变劣,商品价值降低,达不到出口标准,影响出口和经济效益。当前,大豆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生产投入少,病虫防治薄弱。为了改变我省大豆低产面貌,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针对我省主要病虫发生危害情况,加强病虫预测预报,积极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解放以来随着种植技术生产条件的改善,我省小麦产量和品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省小麦深加工跟不上,影响小麦资源优势的进一步发挥。根据我省小麦生产和深加工方面  相似文献   

6.
肖生 《河南科技》1992,(1):11-12
<正> 一、目的意义: 河南省是小麦主产区,小麦品质优良适宜食品加工,近年来等级面粉、专用面粉相继在市场上均有供应,省科技星火项目优质挂面产品系列开发已见成效,但是,长期来我省小麦深加工技术落后,优质挂面开发缓慢,多年来是调出原粮,调进江苏,北京等地优质挂面,外省挂面占领河南省销售市场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生产的增值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分析研究我省挂面厂生产现状,探讨挂面生产  相似文献   

7.
一、优质小麦"专用"问题 优质小麦是指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优良的小麦.按照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不同,人为的将小麦分为强筋、中筋和弱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一、优质小麦“专用”问题 优质小麦是指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优良的小麦。按照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不同,人为的将小麦分为强筋、中筋和弱筋三种类型。农业部门在优质麦推广过程中又把优质小麦和食品生产直接挂勾,由此产生了“专用小麦”的提法。这种提法有待进一步探讨。以前,为了解决温饱,小麦品种的培育对品质没有过多地考虑,  相似文献   

9.
<正>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的食粮,而且是食品加工、医药等行业的主要原料。由于人民生活的逐渐改善,对小麦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小麦主产国家,通过专门管理机构,每年采集大量小麦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及时公布本国小麦品质状况,对此十分重视。我国已正朝此方面发展。小麦品质测定既可提供小麦质量标准,便于以质论价公平购销,促进内外贸易,又有助于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小麦资源,并为小麦育种、优化施肥、实现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为满足科研需要,近10年来,  相似文献   

10.
优质专用小麦通常是指营养品质优良和加工品质优越,具有专门用途的小麦,比如面包小麦、饼干小麦等。我省从80年代开始,就对面包专用小麦和饼干专用小麦进行了培育和筛选。为了促进专用小麦产业化发展,现就有关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点看法。一、搞好优质专用小麦区划研究表明:河南省普通小麦平均蛋白质含量14.1%,赖氨酸0.302%,脂肪2.29%,淀粉67.12%,灰分1.06%,湿面筋34.23%,吸水率58.1%,面团形成时间2.2分钟,馒头体积278.8ml,面包体积298.01ml。…  相似文献   

11.
麦田杂草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照、争地上和地下生长空间,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是影响我省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马春田 《河南科技》2004,(10):19-19
麦田杂草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照、争地上和地下生长空间,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是影响我省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 小麦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病害有20多种,主要是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一些病毒病等,此外,近年来黑穗病和纹枯病也在局部地区严重发生。由于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经济有效而又简便可行的方法,对控制小麦锈病和土传花叶病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省在1966年以前小麦条锈病曾大面积流行达4~5次,每次损失达5~10亿公斤,因此成为抗病育种的主要对  相似文献   

14.
“九五”以来,我省积极开展优质专用型育种和抗逆性育种,取得重大突破。如在小麦品种方面,先后育成了综合性状优异的高产品种豫麦34、豫麦47等适合加工饼干、蛋糕、面包、面条的优质专用型小麦品种。我省广泛开展生理生化、遗传规律和种质资源创新等农作物育种基础性研究工作,先后采用了诱变育种、太空育种、花药培养、离子束及同位素辐射、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先进的育种手段,促进了育种水平的提高,缩短了品种选育周期,加快了品种选育步伐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5.
<正> 小麦是我省粮食生产的一大优势,小麦产量高低直接决定着我省粮食生产局势,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全局。省委、省政府提出,1990年我省小麦总产要达到200亿公斤,这是摆在全省人民面前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是,近三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比较缓慢,全省人民对比极为关注。为了促使我省小麦生产尽快登上一个新台阶,有必要对近几年我省小麦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研究。一、近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近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16.
1.自身因素。选择一个好的小麦品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优质的小麦品种是获得优质小麦的内因和基础,也就是说遗传物质是小麦品质的决定因素。目前.适宜我省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有豫麦34、豫麦47、郑麦9023、郑麦98等。  相似文献   

17.
陈冬梅 《河南科技》1998,(10):12-13
根据近几年小麦病虫草害发生趋势和危害特点,结合我省现有品种布局和防治技术水平,特提出1999年小麦病虫草害系列化防治技术,供参考。一、主攻对象和防治策略小麦病虫草害防治的主攻对象应是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的大区域流行性病害和突发性、毁灭性害虫以及恶...  相似文献   

18.
<正> 小麦是我省重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在全国均占第一位,搞好小麦生产,争取常年高产稳产,对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从一九七七年以来,在各地普查鉴定的基础上,省农业厅已连续四年组织讨论、修改全省小麦种子规划,这对于提高小麦种子质量,加快推广步伐,克服品种“多、乱、杂”现象,扩大县统一供种,促进小麦增产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前,全省小麦良种已经普及、其中原种及原种一代面积为两千九百万亩,品种布局基本明确、繁育体制正在健全,三  相似文献   

19.
<正> 小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在我省发生普遍、危害较严重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已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们对该病害的发生危害现状,逐年加重原因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办法。一、小麦纹枯病发生现状小麦纹枯病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在我省仅是局部发生的次要病害,近几年逐年加重,已成小麦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1990年全省发生纹枯病1394.59万亩,造成小麦产量损失80360.26吨。洛阳市1990年发生31.5万亩,1991年扩大至95.7万亩,占川灌区小麦面积的87%。据郊区及偃师县调查,小麦苗期即受该病危害,三叶期地下茎可表现典型症状,普遍率达  相似文献   

20.
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项目取得新成效我省自1995年实施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计划“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以来 ,成功建立了1万亩超高产样板田、10万亩试验区、100万亩示范区和1000万亩辐射区 ,1999年 ,偃师万亩超高产样板田平均亩产达到609 14公斤 ,提前两年实现了项目计划产量目标。在保证产量水平稳步提高的前提下 ,围绕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开展研究和开发 ,取得了比较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一是加强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示范 ;二是开展了食品加工与优质小麦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