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回采工作面下行通风在我国许多地方的不同条件下均有使用。采用下行通风在降尘、降温、防止上隅角瓦斯积聚和抑制采空区自燃火灾方面效果明显。但下行通风在发生火灾时往往会引起风流紊乱,容易造成风流逆转。  相似文献   

2.
林聘水 《海峡科学》2011,(9):21-23,36
由于煤矿井下火灾(特别外因火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出人意料,具有突发性、意外性和偶然性,在抢险救灾、救治人员、疏导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常会使人惊慌失措而造成事故扩大,特别是制定救灾对策时,要考虑创造条件进入灾区救人和灭火,要防止火风压等不利因素引起风流紊乱使火烟烟流向井下人员聚集地点扩散,危及灾区人员的安全。该文对我省小煤矿井火灾事故处理时的风流调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矿井内风流脉动的特性,基于矿井通风理论、流体力学理论、空气动力学 理论、传热传质学理论、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建立了矿井风流脉动下采空区流场的计算模型;通 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脉动风流作用下采空区流场的分布特点,并通过实验对其进行了测试和 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采空区非稳定流场的数学模型可用于研究采空区流场分布状态,并 为采空区火灾防治提供有效的手段。   相似文献   

4.
单轴压缩下岩石失稳破裂的突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在非刚性加载条件下岩石破裂过程的非稳定性,用尖点突变模型研究其系统的失稳机制,采用HP.7090A绘图测试系统实际测出了岩石试样在失稳破裂时载荷,位移的突跳特征;证实了系统失稳的阶段性;验证了突变理论应用于岩石失稳破裂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矿井火灾时期风流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矿井通风安全静态参数输入计算机,形成救灾指挥专家经验的知识库,根据火灾发生具体地点,结合火灾时期矿井风流状态对全矿风流进行系统模拟,得出正确救灾方法、手段及注意事项,帮助现场指挥人员救灾。  相似文献   

6.
将矿井通风网络中的空气流动作为一维可压缩流体的非定常流动,建立了矿井正常和灾变时期通风网络解算的统一数学模型。在同一实例中,通过与文献所提供结果的比较对模型进行了测试。采用该模型可以模拟出矿井正常通风期间风流定常流动状态、不可压缩风流非定常流动状态和可压缩风流非定常流动状态。结合算例模拟了矿井正常通风和火灾时期风流状态的连续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王晓君 《科技信息》2009,(29):I0224-I0224,I0226
从“风流”的历史演变、“风流”的人性品格以及“风流”的诗文词赋三方面去探寻“风流”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价值。彰显其在历史演变中的跌宕,其审美特征的不断充盈,以及由此而及的人性品格的美学追求。展示其作为执着追求理想化身,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审美心理机制的图式化授射。  相似文献   

8.
 针对矿井通风入口风流季节性差别大的现象,对不同季节通风巷道风流温变规律进行现场测试,建立巷道围岩-风流换热的数学物理模型,数值模拟通风风流与围岩的换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风流在煤巷中流动过程中不断与围岩进行热交换,进而导致风流温度不断升高,但在工作面段风流升温缓慢,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不同季节通风巷道内风流升温效果差别明显,入口风流温度越低,风流在巷道内流动相同距离时,温度越低,但温升越大。  相似文献   

9.
根据掘进巷道风流流场特点,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ANSYS的Realizable k-ε双方程模型模拟了掘进工作面的油型气与风流质量混合过程。探讨了掘进工作面风流流场和油型气的主要成分CH4浓度分布规律,对比了油型气在掘进巷道底板不同位置涌出的扩散规律。研究表明,涌出点在涡流内部区域时,油型气与巷道风流混合得更充分;涌出点距掘进头一定距离之后,油型气涌出后随风流方向运动,且巷道顶部浓度较高;涌出源为垂直于掘进方向的裂隙时,油型气扩散后CH4浓度在高度上的浓度差较小,裂隙平行于掘进方向时,高度上的浓度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
层状边坡岩体结构的后屈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后屈曲能量准则建立的平衡稳定模态幅值方程,研究了不同类型层状边坡在分叉点附近的邻域及其溃屈极限长度,探讨了结构分叉后平衡路径的演化途径。研究发现,临空和临气边坡在确定分叉点附近的邻域时,具有相同的表达式,分叉点附近的邻域与岩体材料、结构几何特征及坡角有关;由坡角确定的剖分因子可剖分出各类边坡模态幅值的计算公式;边坡从初始屈曲到后屈曲的变形过程中,模态幅值与载荷间存在着单值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突变理论可从另一角度建立坡脚开裂的判据,也可确定边坡的变形模态;具有与尖点突变模型相同数学特点的状态变量,只有当剖分因子改变正负号时,才会从一个状态突跳至另一个状态。  相似文献   

11.
矿井火灾时期温度分布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矿井发生火灾时,由于风流温度的变化,在井巷中会产生“浮力效应”和“节流效应”,风流受火灾动力的作用,容易引起其状态紊乱,甚至造成整个通风系统风流状态的混乱。矿井火灾时期温度不易直接测量,本文提出了矿井火灾时期温度分布计算数学模型,结合人工智能理论中的深度优先搜索法,编写了火灾时期烟流传播过程及温度分布的软件,对矿井火灾时期烟流传播过程及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制定火灾预案及火灾时期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利用深度优先搜索法,确定了火灾时期任一时刻非污染范围、污染范围、火区和可能污染范围,为确定避灾路线和救护路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平巷烟流滚退逆行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环境流体力学及传热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了水平巷道火灾烟流滚退规律,通过对滚退烟流与巷壁间的热交换过程分析,得出了滚退发生时烟流逆行距离的函数表达式,并对其进行简化以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矿井内因火灾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两类危险源理论,矿井内因火灾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可分为因素集U和V,以U,V为控制变量,建立了矿井内因火灾的突变模型,提出了量化的处理方法·实例表明,该方法可对矿井内因火灾的进程进行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应用通风系统理论及可靠性理论,从分支风流的稳定性方面分析通风网络的可靠性。首先是通过测段风流功率指标判断分支风流的稳定性,然后对于风流不稳定的分支应该用风量及风压敏感度指标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分支风流稳定的原因进行改进。并对荫营煤矿通风网络中的一部分分支风流稳定性进行初步分析和改进,提高通讯网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受控循环通风是一种新型的通风方式,在不提高矿井总的新鲜风量的同时,就能提高工作面的有效风量.而采矿工作者担心的是随着循环风流的产生,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是否会增加甚至超过安全限度.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和计算机模拟证实,采煤工作面受控循环通风中回风风流中瓦斯及矿尘的浓度是不变化的,工作面瓦斯及矿尘在适当的条件下还会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一套用于矿井通风系统污染物浓度分布实时计算程序的设计过程。该程序可模拟矿井火灾时燃烧气体或其他污染物随风流的流动过程,计算任意给定时间和地点的污染物浓度,并可处理在矿井通风网络中存在多种随时间变化的污染源和允许污风再循环问题。程序用FORTRAN77语言编写,约900条语句组成,可在普通IBM-PC或其兼容机上运行。  相似文献   

17.
风路可靠度确定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研究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时,主要的研究参数是风量,即认为风量不失效则风路不失效的问题。提出了考虑风量、粉尘浓度、温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指标的风路可靠度的定义,即研究可靠度时,既要考虑风流的数量,又要考虑风流的质量,这在矿井火灾时期尤为重要。根据风量动态监测结果,利用概率论、数理统计和可靠性原理的知识,提出了风路可靠度的理论计算数学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对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动态火源对隧道拱顶温度场分布影响规律,针对隧道中动态火源火灾,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静止、40km/h及60km/h等速度的20MW火源在隧道内穿行的火灾过程,采用火灾动力学模拟器Fire Dynamic Simulator(FDS)进行火灾场景的模拟与计算.重点对火源在隧道行进过程中拱顶沿纵向温度分布、温度峰值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风是影响隧道火灾温度的主要因素,移动火源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隧道内由于顶棚射流引起的热烟气与冷空气的动态循环机制,活塞风尾段涡流会引起隧道流场变化,一定程度阻碍了燃烧释放热量向火源行进逆向的扩散,并将高温气流带向其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19.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前,各分支风量的初值直接影向网络解算的速度和迭代是否收敛.分析了影响通风网络各分支风量分配的3个因素:网络拓扑结构、矿井总风量和分支本身的风阻;提出了确定通风网络解算初始风量的新思路,把通风网络的独立通路当作并联通风路线,利用矿井总风量和通路风阻计算各通路的风量,再分到每个分支中.通过一个网络图示例说明了使用该思路提出的方法,给出了通风网络解算初值与网络解算真值的误差,除角联分支外都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