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莉 《青年科学》2011,(4):9-10
1995年的春晚,一首歌狠狠地打动了我:老狼的《同桌的你》。至今我还记得“老师们都巳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随着这歌声,一股怀旧风强劲刮起,老同学之间纷纷串联,大学、中学、小学都搞校友聚会。  相似文献   

2.
在和顺方言中,助词"哩"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相当高。结构助词"哩"兼具普通话中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作用;动态助词"哩"与普通话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的"着"用法相同,同时动态助词"哩"还具有指明动作或事件在过去发生的作用,这一作用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的"相同;另外"哩"还可以作为语气助词来使用,可分别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各种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3.
曲沃方言属于山西方言汾河片绛州小片,是"晋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哩"字作为助词的用法在曲沃方言中极具特色,不仅使用频率高,而且功能多样,位置灵活。采用举例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山西曲沃方言助词的语法规律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4.
曹禺早期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中充满深厚的“自由”思想。剧中年轻人渴求着自由但又深受家庭伦理道德、残酷社会现实的束缚以及封建落后文化的精神扼制。自由思想在曹禺作品中具有较清晰的演变轨迹及其内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莲花方言的完成体标记有两个,即"呱"和"哩","呱"和"哩"的句法语用功能有同又有异。  相似文献   

6.
栖霞方言"没"与"没有"的区别表现在否定功能的不一致,"没"主要用于否定谓词性成分,但也可用来否定少量的常用名词及由不定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没有"只能用来否定体词性成分及做正反问句的煞尾。栖霞方言的"没"与普通话的"没"语法化程度基本一致;"没有"的语法化程度比普通话低,只是一个复合动词,尚未发展成动词的否定标记。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理、事、情”说分析了《窦娥冤》的剧情,从而揭示其艺术美之内涵。从物质身体的生存和种族繁殖两方面论述了理;从事的必然与偶然的逻辑阐述了事;从情的付出与回报的关系论述了情。  相似文献   

8.
"Ab(哩)"式形容词是邵阳方言特色之一,进入"Ab(哩)"式中的A多为表人的感知的单音节形容词,根据b的语义和语法功能,邵阳方言中"Ab(哩)"式形容词可分成述补式、述补式+附着式、附着式三种类型,b有向虚语素演化的总体趋势。"Ab(哩)"式形容词可担当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等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9.
这里探讨的是不为自己的丈夫所认识,甚至还被自己的丈夫当作陌生女子百般调戏的“尴尬妻子”角色。元杂剧《秋胡戏妻》与西方荒诞派戏剧《秃头歌女》均属这方面的典范作品。“夫妻不相识”同为剧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情节,均可归属于“悲喜剧”范畴。两剧在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从中也许可以发现中西方在社会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11.
普通话中严格分工的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在湘方言中存在特殊现象:可以用"没(有)"代替"不",也可以用"不"代替"没(有)"。这种特殊现象有其产生的动因:"没(有)"代替"不"是方言早期层次的保留;"不"代替"没(有)"是方言之间相互接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的"至情观"在其戏剧作品尤其是《牡丹亭》中展露无遗,然而"情"在汤显祖这里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情"的承认和赞美,二是"理"对"情"的引导和收束。前者是论"情"的起点,后者则是"情"的落脚点。因此汤显祖不仅是"情"的歌颂者,而且也是"情"的批判者。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什么     
黄辉 《科技智囊》2008,(6):78-79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微笑,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亲切的问候。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问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真诚的关心。  相似文献   

14.
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中的方言辞语十分丰富,将产生于同时代的古典小说《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相同语汇进行互证,可以发现《金瓶梅》中的方言土语属于官话方言体系中的江淮次方言。同时,小说中还夹杂有鲁语、吴语以及元曲词汇。  相似文献   

15.
《水浒》中有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宋元杭州方言,如"兀自"、"叵耐"、"不迭"、"没脚蟹"、"没巴臂"、"葫芦提"、"可怜见"、"不知高低"、"有首尾"、"皂丝麻线"等,对这些词语进行考析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小说文本,更透彻地认识小说作者。  相似文献   

16.
历来认为,导致元杂剧《西厢记》中老夫人与张生、莺莺、红娘之间和张生、莺莺、红娘三者之间这两条线索的戏剧冲突的根本动因是各不相同的,前者是社会性动因(即外在动因),后者是性格动因(即内在动因)。但通过对文章的研究发现,导致这两条线索的戏剧冲突的根本动因其实是相同的,这一相同的根本动因就是人物之阃诚信与失信的性格矛盾。  相似文献   

17.
刘华杰 《科技潮》2010,(8):52-53
《诗经·王风·采葛》曾生动地描绘时间的相对性:“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月、秋、岁分别表示三种时间周期,秋介于月和年之间,大约相当于“季”。  相似文献   

18.
周礼 《创新科技》2011,(9):63-63
未来是什么样子?这恐怕是无数人想知道,却又无法得到答案的一个问题。的确,未来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谁又能说清将来是什么样子呢?曾经,有一位老师给一群劣迹昭著、无可救药的学生上了一堂课,她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选择题,题目是:你认为以下三个人中哪个将来会成为世人仰慕的楷模?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理、事、情”说分析了《窦娥冤》的剧情,从而揭示其艺术美之内涵。从物质身体的生存和种族繁殖两方面论述了理;从事的必然与偶然的逻辑阐述了事;从情的付出与回报的关系论述了情。  相似文献   

20.
扬雄重视民族问题,提出了“在夷貉则引之”的思想,主张向周边民族地区传播中原先进文化。他写作《方言》一书,就是出于向周边民族地区传播中原文化的需要。扬雄主张用儒家思想引导周边地区人民进入礼仪文明社会,这一思想是对儒家“大一统”思想和“华夷之辨”在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