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是国内新近设立的一个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集花岗岩地貌、变质岩地貌、火山岩地貌、构造地貌及丹霞地貌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论文详细分析了安徽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独特的地质遗迹及相关自然、人文景观,针对园区实际,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是2007年5月新建立的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将直复营销引入地质公园旅游景区经营中,从旅游业发展趋势角度分析了在旅游景区开展直复营销的可行性。通过旅游景区开展直复营销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发现,建立散客和团体旅游者数据库,整合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产品,提高其竞争力,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开展直复营销是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营销中实施直复营销策略的主要内容。研究可为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各景区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营销道路。  相似文献   

3.
经过对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研究表明:该园区内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区位适中且客源市场大,交通网逐步完善。但目前存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基础设施落后、旅游软环境欠佳、品牌效应较差、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商品等问题。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天堂寨为核心、周围各色景点连成一线的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做好生态旅游规划等开发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游客出行轨迹的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旅游目的地交通结构已成为研究交通可达性的重要内容.该研究通过筛选、挖掘网络游记文本中的时空信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可达性模型、耦合模型等,以西南民族旅游目的地黔东南州为例,分析了州内自助游网络结构特征与州内交通可达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州内自助游发展水平与交通可达性的耦合协调关系,为民族地区自助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 通过网络游记数据挖掘,州内自助游旅游节点主要有27个,且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经过的县(市);2) 黔东南州自助游网络整体密度较低,边缘与核心节点联系较弱,互动性差,网络结构整体呈现出不均衡性;3) 27个旅游节点中平均最短出行时间179.67分钟,其中肇兴侗寨可达性最佳,加车村及加榜梯田可达性最差;4) 旅游节点与所在县(市)自助游发展水平与旅游交通可达性耦合度与协调度整体较低,其自助游发展水平与旅游交通可达性存在一定错位.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安徽省黄山市为案例地,通过网络获得黄山市团队游与自助游旅游流数据,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时间距离划分长途游客与短途游客,对比分析了黄山市团队游与自助游两种类型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 黄山市团队游与自助游网络呈现不同特征.团队游短途旅游规模小且分散,长途旅游规模小而集中.自助游短途旅游规模广而密,长途旅游规模广而分散.2) 黄山市旅游流具有比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联系不紧密,且团队游分层特征强于自助游.3) 团队游更加依赖核心节点,而自助游中各景点联系紧密且均衡.基于此,从目的地管理角度分别对黄山市内外部旅游网络结构优化提出建议.黄山市旅游流网络结构基本稳定,且与高级别、强吸引力的“标志性”城市旅游资源区位之间存在着强稳定的空间关联关系,这应该也是未来判断一个旅游目的地是否为成熟型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6.
网络自助游游是网络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旅游方式下游客间人际关系互动的特点.研究网络自助游游客之间的交往所具有的化名性、面对面交流性、互动程度随旅游活动的挑战程度而变化等特点,并对网络自助游游客的旅游体验、游客行为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自助游是现在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更自由、更随性的旅游方式。本文通过对广西桂林阳朔自助游旅游产品的剖析,得到了对旅游产品开发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野生兰花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六安市《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六安新周报》对这一本土的非事件性新闻分别予以报道。从框架理论的角度对3者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地市级纸媒对同题新闻差异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六安市作为中部地区中目前保护较好的生态旅游基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基础.本文就如何以山水体育旅游特色作为六安地区体育旅游业开发的重点进行了探讨,并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角度对六安地区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六安地区体育旅游业开发应分别对山上、水上、路上体育旅游项目进行品牌化发展,并以水上体育旅游路线、山区体育旅游路线和红色文化体育旅游路线为资源开发重点.研究结果可为六安地区体育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位于豫、鄂、皖三省边境,在安徽省内包括金寨、霍山、岳西三县及六安、舒城、桐城、潜山、太湖、宿松等县的一部分,属于淮阳地质(大别山地质)。 解放前在本区进行地质工作很少,解放后为了发展大别山区水利事业,治淮委员会谷德振、戴光秀及有关水文工程地质队分别自51年至56年在史河、渒河流域一带进行以工程地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进行论述,在分析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及案例的基础上,从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困境入手,提出安徽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六安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得天独厚。文章采用RMP分析方法,从资源、市场和产品3个方面对六安乡村旅游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乡村旅游深度开发对策,提升乡村旅游的地方特色和品位,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助游是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自助游的兴起有消费者自身需求的变化和社会发展两方面的原因。它提高了社会总消费能力,促进了不同地区人们的深度了解。同时,自助游市场的兴起与发展对传统旅游企业的业务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制约自助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不完善;缺乏安全保障和救护系统;网络监管力度不大;旅行社的“自由行”产品吸引力不大,等等。为此,从政府到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应该作出适当的政策和工作调整,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刺激自助游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自助游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变暖及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中国许多大中型城市夏季高温指数不断攀升,使得避暑旅游市场逐渐呈现出巨大潜力.文章以福州市历年高温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福州市民旅游活动偏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温度达到35~40℃时,73%的居民有意愿选择避暑旅游活动;(2)朋友结伴旅游和家庭自助游的方式更受大众青睐;(3)更倾向的旅游目的地为市郊和省内.  相似文献   

15.
六安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祎 《皖西学院学报》2008,24(2):122-125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性旅游形式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六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这里发生过众多的革命历史事件,涌现出许多杰出的革命历史人物,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活动遗址,这为六安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和活动空间.在六安市红色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六安市红色旅游空间布局和产品设计进行初步探讨.它可为大别山红色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年国内出现的新型旅游方式——户外自助游,阐述了其在中国的发展背景、对其的概念和类型作了浅浅的分析。结合户外自助游在国内发展存在的障碍和困难,指出户外自助游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寻求良性的产业发展道路,提出"核心-外围"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皖西大裂谷园区的地质地貌考察,以及对皖西大裂谷形态特征的实地调研和分析,初步得出其地学成因机制:①大别山构造抬升形成的山前盆地---凤凰台盆地构造是形成皖西大裂谷的构造背景;②凤凰台组砾岩与砂岩互层是其物质基础;③区域构造断裂是其形成的内在动力前提;④重力崩塌作用、流水作用以及风力作用等是其进一步不断深入侵蚀的外力基础。对皖西大裂谷地学形成机理的探究,有助于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地学科普价值的实现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河南省桐柏-大别山旅游区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红绿结合,跨区整合"、"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速升级,打造精品"的旅游发展战略和一些重要发展措施,确立了"一心、两带、四区"的旅游空间格局和"完善一个中心、力推三个组团、优先发展主轴、积极培育山前"的空间发展思路,旨在指导该区旅游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理与环境素质是指人所具备的地理和环境知识,以及在行为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地理和环境法则的情感和能力,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和交际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其具有的知识素质、品德素质和行为素质的教育功能进行了研究,对其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开展地理与环境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游客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能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了拉萨市国内游客特征,得到以下结果:1)来源广泛,性别平衡,以青壮年和中等收入为主;2)偏好拉萨市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主要选择经济型交通方式,自助游占据较大比例,中等水平的旅游消费;3)游客的人口学特征会直接影响其旅游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