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群体性事件风险的预测预警进行了定量化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运用案例的实证分析和数据的统计分析,综合应用德尔菲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经验统计分析等多种定量化分析方法,形成了一套关于群体性事件风险的定量化评估方法。结果构建了群体性事件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指标体系的事件风险预警的趋势预测、动向预警、状态预警数学模型体系,并对模型体系进行了验证分析和讨论。结论指标体系及模型嵌入到公安信息化应用平台实用而有效。  相似文献   

2.
吴小艳 《科技信息》2010,(34):84-84,87
我国正处于一个矛盾多发的"风险社会"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局部地区不断地出现各式各类的群体性事件,而这类群体性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一般发生于地方政府的管辖范围之类,因此提高地方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能力,有助于我国政府整体治理能力的提高,本文将分析目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地方政府在治理群体性事件中存在的统治主义思维给地方政府造成的权威困境,最后本文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不断壮大,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应该从传统的统治主义向治理主义转型,包括地方政府权责的明晰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方式的合作化。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呈增长态势。西北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其深层根源和自身特点,对地区社会稳定及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组织构建,切实有效进行预警机制管理系统的改革,建立健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制度,完善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保障体系。只有建立完备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系统和预防机制,才能彻底将群体性突发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减少此类事件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公共安全秩序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社会转型期所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群体性事件是由社会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根源则是利益冲突。本文着重从利益视角分析和探讨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分类、成因及其治理。  相似文献   

5.
不断增长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学界对除政府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体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研究仍显匮乏。从对已有的案例分析来看,外部学者作为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的社会主体,其对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参与已日渐成熟并渐趋模式化,而外部学者成功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要素有四点:(1)与受损群体和政府的紧密结合;(2)高资质高层次的专家资源;(3)果决迅速的专家行动;(4)一定程度的体制内影响力;而外部学者对受损群体和政府官员主观或客观上的误导将会增加群体性事件治理的难度,对事件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民用机场航站楼群体性事件预警问题,提出了基于视频监控图像分析的非正常人群外部聚集特征识别和预警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取图像中的人员位置信息,采用核密度空间聚类算法,人群聚集的空间和运动特征,建立航站楼旅客群体性事件案例库,基于模糊-粗糙集方法分析群体性事件中非正常聚集人群特征,结合相应的机场运行信息,建立相应的预警规则。理论分析和历史数据案例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针对航站楼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准确率明显高于单一的人群密度分级预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海龙 《科技信息》2012,(33):264-264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于利益与权利分配失衡及制度与规范缺失导致的社会不公、个人现代化失败等原因,各种矛盾正处于凸显期,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频发。文章以农村群体事件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治理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浅谈我国劳动者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预防和治理劳动者群体性事件的紧迫性,介绍了我国劳动者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提出了预防和治理劳动者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冬平 《新余高专学报》2012,17(4):18-20,44
群体性事件从产生到发展直至最后爆发一般都要经过萌芽、显露、发展和激化四个阶段。政府作为主旱社会正常运行的一方,也要做到因势而为,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应对之策。在群体性事件的萌芽阶段,政府要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基础作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民众利益表达机制。在群体性事件的显露阶段,政府要建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在群体性事件的发展阶段,政府要努力畅通政府信访渠道,妥善处理导火索的具体案件或利益冲突,依法及时做好信息公开。在群体性事件的激化阶段,要坚持尽快平息事件原则,建立群体性事件的预警与协调机制,恰当谨慎使用警力,并注意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0.
林识音  胡姝慧 《科技信息》2011,(14):I0036-I0036,I0039
本文分别从功能主义冲突论、相对剥夺论和集体行为形成理论对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做了剖析。对"处置"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进行辩证性分析。为有效妥善处置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需建立对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健全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控制机制、建立群体性事件的监控和应急调度机制、完善对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善后处理和事件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杨锋 《甘肃科技》2011,27(23):82-83,25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危害深远,找到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预防和科学的治理,对政府而言意义重大。通过对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力求找到我国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治理对策,以提高我国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是由社会群体性矛盾引起的,不受既定的社会规范约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首先分析当前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国家,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入,涉及民族因素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增加,因而涉及民族因素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AHP决策模型,给出了处置和治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决策的定量评价方法,对预防和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的群体性事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舆情贯穿着群体性事件发展的始终。为了有效地处理群体性事件,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和疏导,建立公开透明的网络信息发布体系,联合媒体加强网民道德教育,共同治理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多发趋势。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是因社会事件没有满足人们需要而引起的,从众、感染、暗示与模仿、责任分散、去个性化、流言等社会心理机制导致群体性事件规模扩大,群体性事件形成过程一般经历人群聚集、刺激与暗示、情绪感染和情绪爆发几个阶段,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成员可以分为一般成员和骨干成员,不同类型参与者带着不同的心态参与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民族分裂主义运动加剧及国内深刻变革的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在数量上呈上升趋势,且组织化、暴力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民族地区群体事件的成因、特点及应对措施,构建常态和长效两种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机制和模式,对于边疆地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发生群体性事件时必须通过对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对处置原则的理解和对处置对策战术的运用,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8.
当前,提升基层政府绩效对预防农村群体性事件具有积极意义。要提升基层政府绩效就必须加强对基层政府的行政伦理教育,推进基层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完善基层政府的绩效评估制度,加强基层政府的预警机制和能力,预防农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权力得以增强,群体性事件是这一过程中种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社会心理机制、社会制度机制和社会运行机制有关。因此,必须健全社会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0.
以农村基层群体性事件发生、演化的过程及特征为视角,剖析基层政府面对日益频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大多奉行“不出事逻辑”(即遇事不讲原则的策略主义和有问题消极不作为的“捂盖子”之举)的体制性根源.提出应正确界定基层权力治理的边界,走出基层维稳的误区,树立政府行政和法律的权威,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机制,从而使基层政府在预防和化解农村基层群体性事件中由被动性预防和应急性处置向主动性预防和制度化处置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