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代中越两国在建筑技术方面交流密切,古代中越建筑技术交流的特点有:中国建筑技术传入越南,深刻地影响了越南的建筑风格;中国移民直接参与了越南的建筑工程,把先进的建筑技术带到了越南;古代中越建筑技术交流与中越佛教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阮安参与明初北京城的设计,反映了越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术,是古代越南人民对中国建筑业的贡献。建筑技术的交流是古代中越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先秦是中国古代判词的初创时期;汉代是判词语体的过渡时期;唐宋是中国古代判词的发展时期;明清则是中国古代判词的成熟时期。对这样一个资料丰富、沿革清晰、体例完整的判词的语体发展流程进行研究,对于当前修辞学、语体学的研究,对于法律修辞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矿物加工技术,包括早期的石器和陶瓦制作,中国先民使用矿物制作器件,古代铁矿的矿冶加工利用,古代的湿法提铜,古代重选淘洗技术的使用和记述,古代的浮选技术,古代铜、铁矿冶生产规模等;也简要阐述了近现代中国选矿工业的兴起与科技发展,总结归纳了现代矿物加工科学技术的创新成就。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的主线,根据各地特别是秦国出土铁制器物的情况,探讨冶铁替代冶铜制品的动因与过程,发现中国古代铁工具、农具替代青铜大约在战国时期,大部分是用生铁和生铁脱碳处理制成,中原地区较周边地区略早;秦汉封建王朝建成后完成了替代.铁兵器替代铜兵器延续时间较长,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傅晓东 《科技馆》2007,(2):F0003-F0003
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在泰国圆满闭幕;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在新加坡开幕  相似文献   

6.
王炜民《中国古代礼俗》一书为了解中国古代礼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中国古代礼俗》虽然着眼于普及,但也有较高的学术品位,这道德表现在剪裁适中,取舍得当;其次表现在语言的深入浅出,知识的厚积薄发;书中所附的插图对于帮助读者理解书的内容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甲胄是用天然材料制成的,藤甲就是取材天然的甲胄之一。与皮甲相比,古代藤甲的文献记载和实物遗存都很少。贵州安顺布依族藤甲流传千年而鲜为世人所知,其制作工艺和文化习俗为古代藤甲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已然成为中国古代藤甲文化的一块"活化石"。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言意论"的现代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意关系是中国古代论不断探讨的重要的学理论问题,它缘起于日常表达中的言意困惑,上升而为学表达中的言意辨析,形成中国古代独特的言意理论。从现代角度观之,言意论包含着丰富的化价值,主要体现在:(1)使中国古代学话语方式体现出本体论意义;(2)在这种学话语中触及了中国独特的认识论方式;(3)促成了中国学创作特色,并实现了中国学理论的独特建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度”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游庆学先生在《中国古代度的文化》一文中做了概括,部分地揭示了中国古代的“度”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特质。但游先生的考释还不够完备,在对中国古代的度制重新梳理后可以看出:“度”的行为除统称为“度”外,就其方式来看可细分为:“度”、“絮”、“揣”和“仞”;而作为中国古代尺度单位的还有“肘、弓、围、幅”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丝绸及纤维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丝绸及纤维产业的发展沿革 1、发展历史 中国是丝绸之乡,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在古代加工能力低下的时候,真丝纤维由于其纤维的长丝特性,在面料加工及制成上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KF60AK型自翻车的研制过程、主要用途及技术参数。为推广该车辆产品详细介绍了KF60AK型自翻车改进设计内容,为相关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作者对中国古代哲学进行探索的系列论文之首篇。其对长期以来,中国古代哲学中贯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这一观点提出异议。作者以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为指导思想,一方面从中国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入手,进行总体上的研究;另一个方面对孟子、朱熹、王阳明的典型唯心主义命题进行了个案分析。结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中国古代哲学没有唯心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化指古代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具有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性。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应先熟悉其背景。从时间上说,应放到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从空间上说,应放到全世界大背景中加以比较。不认识历史背景,中国古代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水、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关于中国文化修辞学的几点构想:一是其语言观和文化观;二是要继承中国古代修辞学的传统;三是中西跨文化交际属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四是谈了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徐冶敏 《青年科学》2008,(Z2):52-53
三位古代科学家东汉科学家张衡于公元132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北宋学者、科学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记下了许多对地震学有价值的见解。明末科学家徐霞客游历中国,考察地理,后人整理出版的《徐霞客游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档案保护科技先进.档案库房建筑适用、美观;档案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效率高且方法多样;档案修复和装帧技术精细而自成体系.所有这些,无一不凝结着我国古代档案工作者和先贤们的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7.
一、丝绸及纤维产业的发展沿革 1、发展历史中国是丝绸之乡,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在古代加工能力低下的时候,真丝纤维由于其纤维的长丝特性,在面料加工及制成上具有其它短纤维制品无法比拟的易加工特性而使丝绸制品的多样性在古代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又由于丝绸制品来源于动物昆虫纤维,具有轻柔、飘逸的风格。而产量又受到严重制约。所以人们给予了“纤维皇后”的美誉。  相似文献   

18.
江渝  王正容 《菏泽师专学报》2004,26(3):31-33,100
战国对话体赋,在中国天人合一宇宙观奠基下,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的对话性辩证法思想;这种对话性的辩证法形态与精神是和古希腊、古印度思想相异的、中国独特的真理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诗话领域对现今学术界而言,乃是一块静待开发的处女地;可供挖掘、深究的地方甚多。张一平的《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是诗话领域的重要著作。该书结构谨严、史料详博,论题独树一帜,见解新颖,不但填补了中国古代诗话研究领域的空白与缺憾,更是近期学术界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倡导的儒学盛行于中国和世界,在中国和世界掀起儒学热时有不少问题值得思考。本文探讨了五个问题:儒学在中国发展的基本回顾;儒学热盛行于世界的根本原因;孔孟学说的研究中存在什么问题;当前国内儒学热的成就和不足;儒学思想对广西区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