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地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农业生产的自然物质基础。作为生产资料,土地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从自然属性看,土地类型全面地综合地反映了各地域的自然条件。因此,研究土地类型具有实际的农业生产意义。关于土地类型,目前还存在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土地类型是“以土壤为中心,并与地形,植被,水文及气候等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自然历史综合体”;有人则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土壤+地貌+植被。前一种意见,实质上是以土壤代替土地。我们认为,土地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部分,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土地资源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最基础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代替和有限的生产资料。土地资源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所以土地资源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空间上具有地域性,时间上具有动态变化,利用上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人和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研究铁路用地入手,提出了土地广义价值的概念,认为土地价值受其自身价值、社会价值和附属价值的综合影响。自身价值是土地在特定用途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两方面属性进行综合评定的结果;社会价值反映社会因素对土地价值潜在的影响;附属价值反映铁路占用土地所应付出的除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外的额外代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类指标,建立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铁路建设方案优选提供了相对合理的用地价值指标,并为铁路用地评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水利开发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判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以及对农、林、牧等各业的适宜性、限制因子其程度差异的评定。通过评价客观的反应区域土地适宜于农、果、林等各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及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从而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土地结构与演替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结构与演替是经过对土地类型的深入研究后提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本文以陕西秦巴山区为例,运用遥感技术、数理分析和计算机新技术,通过由GIS支持的土地结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与模型建立,在土地分类的基础上,从山地自然地理特点出发,对秦岭南、北坡和大巴山北坡的不同垂直带层的土地结构格局与演替模式做了理论研究.认为土地结构是土地所有属性的结合形式、联系方式与对比关系,他包括空间和功能有序两个方面;土地演替是土地结构与功能的自组织,这种自组织过程靠一定的地理过程来维持,是土地内部物流与能流转化迁移的结果,土地演替分为自然演替和人为演替两种过程.从而拓宽和纵深了土地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土地质量及其度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土地质量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界定土地质量的概念,研究土地质量变化,建立土地质量度量标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土地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与农业生产、林业生产、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各种土地利用的需求相关的土地条件.其内涵应该包括3部分,即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的经济质量和土地的管理质量.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环境状况;土地的经济质量指土地的经济属性,反映土地的产出能力和区位条件;土地的管理质量是指土地的社会属性,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土地质量度量程序和土地质量度量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7.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以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为基础,以构成土地质量的较稳定的土地因素为基本依据,对土地的自然、社会及经济属性进行综合评价,评定其质量差异,建立起全国可比的等别体系的过程。然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工作程序复杂、信息量大,因此有必要进行农用土地分等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辅助用户多快好省地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以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为基础,以构成土地质量的较稳定的土地因素为基本依据,对土地的自然、社会及经济属性进行综合评价,评定其质量差异,建立起全国可比的等别体系的过程。然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工作程序复杂、信息量大,因此有必要进行农用土地分等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辅助用户多快好省地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一种物质资源,是自然综合体,它既可作为生产资料,也可作为消费资料,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在特殊的生产方式下,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按照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对土地进行的勘测、规划、开发、使用、整治和保护等活动,统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的载体,因其自然和社会属性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支撑和支持条件,土地整理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土地整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分析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土地整理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权属调整等问题的对策,以及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张北高原土地类型分异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张北高原的土地资源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合理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蕾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266-4270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耕地质量现在普遍采用农用地分等的方法进行评定。但是由于农用地分等所选择的参评因素并不能全部涵盖土地整理项目所影响的因素,所以采用把土地整理工程影响的因素作为补充指标,对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进行修正的方法,更加准确地反映土地整理后耕地的质量。并通过丽江市永胜县沿边片区土地整理项目的实证,证明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从禹州市的自然地理特点出发,阐明了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地貌是本区土地分异的主导因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本区土地进行了类型划分,建立起二级土地类型自然分类系统;最后,以土地类型为基本评价单元,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土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指出本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城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广州市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和问题,研究认为目前其主要问题是城区用地规模无序膨胀,“拼大饼式”发展,浪费土地资源,结构不合理,用地率低,环境问题较突出等.在此基础上,就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要深挖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要改造老城区,适当发展新城区,调整城市用地结构,节省土地,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灾毁土地复垦的经济效益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济效益比较分析、静态经济分析和动态经济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灾毁土地成因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说明灾毁土地复垦工作从经济效益方面来说具有可行性,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灾毁土地复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3个方面,构建该地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因子体系,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耕地、园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等6类用地的利用格局进行拟合分析。研究发现,自然条件是影响义和镇土地利用格局的根本性制约因素,但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作用也逐渐显著;土地利用格局与到居民点的距离、到河流的距离、到道路的距离的回归结果多为负方向,说明距离这些区位要素越近,土地利用的发生比越大,也表明耕作半径对地形复杂地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作用比较显著;到李渡工业园区的距离因子对各类用地格局的影响均不显著,说明其短时间的发展尚未对义和镇的土地利用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土地的城市化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从而使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产生相应效应。通过对气温、降水、径流、水土流失、水文地质等方面分析了气候、水文力面的效应.说明土地城币化的环境效应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19.
兰州市是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河谷盆地型城市,分析了兰州市独特的自然条件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市域、市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和物质,最后阐述了河谷盆地型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的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侧重从土地综合质量、土地效益和空间形态角度,探讨了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现状格局、历史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